五行生成数与河图 金栋按:汉儒认为,天地...
五行生成数与河图
金栋按:汉儒认为,天地五行生成于数。《礼记·月令》郑玄注:“数者,五行佐天地生物成物之次也。《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五行生成数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二、三、四、五,分别代表五行——水、火、木、金、土之生数,源于《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由于土居中为万物之母,若每一生数再加五,则变为各自的所谓成数。生数为一至五,象征事物之发生;成数六至十,代表事物之形成。
汉儒据《洪范》五行之名次“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结合《易·系辞传》天地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推演出阴阳五行宇宙生成模式,最后定型于东汉大儒郑玄注《周易》,说:“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
所谓五行生、成数,只不过是古代贤哲们试图借此说明天地、阴阳、奇偶的联系及变化关系。根据天为阳,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样相加的结果是,五行当中每一行都有一个生数和一个成数相配,也就是一个奇数(阳)和一个偶数(阴)相配,构成一对阴阳互藏的关系,以说明水有阳水、阴水,火有阳火、阴火,木有阳木、阴木,金有阳金、阴金,土有阳土、阴土等阴阳配伍关系,从而形成了阳有偶、阴有配的阴阳相反相成的关系。
宋儒朱熹《周易本义》说:“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即所谓‘河图’者也。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下图一)
据易学史料,现在所见到的黑白点“河图”,在中原大地,至宋代始有(据陈久金《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考证探寻,中原失传的河图洛书,被彝族保留了),源于汉代五行生成数与《易传》天地数。
一个临床医生,不好好研究如何将病人之病治愈,却研究什么“河图”,为何?因其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关,故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知其所以然!
今本《内经》中有宋儒所谓“河图”数,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但《内经》时代并无这样称谓。
《金匮真言论》云: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数八”,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其数七”,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数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其数九”,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其数六”。(下图十)
《金匮真言论》所谓“河图”数(八、七、五、九、六),汉代叫五行生成数,不叫“河图”,并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及《淮南子·时则训》等古籍。
宋儒治《易》,以《易传》之注附会推演发明的河图,“除了增加《周易》的神秘色彩外,对阐释《周易》原旨,并无积极作用,且易于被后人附会发挥,使其更加玄妙怪诞。……更反映了宋人对《周易》经传的错误理解。”(刘大钧《周易概论》)故清儒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毛奇龄《毛奇龄易著四种》、胡渭《易图明辨》等早已否定其说。
要之,汉代有后世所谓“河图”,见于《内经》,只不过当时并不叫“河图”。《金匮真言论》五行生成数是宋儒河图数。《内经》的内容在先,宋人的“河图”在后。宋以后之人若用“河图”解《内经》之医理,显然是本末倒置,其附会《易》学发挥,非但不能使《内经》医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反而使《内经》医理陷入更加玄妙幽深、神乎其神之中,有玄妙怪诞之嫌,且并无益于指导临床诊治疾病。
又,首届国医大师、王玉川先生经多年研究认为,“由于时代背景、学术派别等方面的差异,古书里的‘河图洛书’尽管名称相同而实则非一。若使不加分别,误将名同实异的多种河图洛书混为一谈,势必矛盾百出,说来说去原来的神话依然是神话,不是神话的也染上了神话色彩,任你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驱散团团迷雾,那才真是于事无补费精神了。”(《运气探秘》)故王先生广征博引,研穷诸家,将古籍中所涉“河图洛书”者,汇为以下五种之说,甚有道理。
一、河图是江河山川地理图。
二、河图洛书是祥瑞物之一。
三、河图洛书是帝王受命之符。
四、河图洛书是出土甲骨。
五、河图洛书是象数学的基础。
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