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方便面的感悟
吃方便面的感悟 李宏奇 2016.11.30
前几天晚上家人有事外出留我一人在家,便吃了一碗简单快捷的方便面,里面的调料包味道浓厚,各种香料的味道弥漫开来,久久不能散去,这种味道比我开的天然中草药香要浓多了,这种香味的本质,就是能够刺激我们的感官反应,让我们感受到某种感官刺激。现在人对生活的追求都是刺激,我想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我们中医中药的疗效,四川人吃辣椒当饭吃,人体早已适应了辛辣,所以用附子不敏感了,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中医只能治疗有缘人。我在行医过程中也一直奉行不抱怨,不强求,一个对自己行医事业无比热爱的大夫,总是在接待病患时,发自内心的把他的激情传达出去,瞬间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从而使患者信心大增,成功的医患沟通应该是每个大夫所一直努力追求的。
大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朝气蓬勃,拼搏努力,精神亢奋,每天加班工作甚至通宵达旦,他们不吃早饭,困了不睡,渴了不喝水,本该遵循天地自然之道日落而息的时候,晚饭本该清心寡欲饮食清淡的时刻,他们会约上三五友人相聚吃着火锅喝着凉茶,抑或是灯红酒绿杯盏觥筹,拿酒当水灌少不了,娱乐活动更少不了,酒场结束又转战娱乐场所歌舞升平,浑然不知这种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已然悄悄消磨着自己的身体。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我要生活,迫于现实的压力要应酬, 当你索求的越多,烦恼就越多,就会更多的受制于人,操心累神的事情就会更多,而且他们的工作大多一天到晚对着电脑,久视伤肝,伤肝就伤血,伤血就伤心,一连串的因果,所以现在好多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新闻并不鲜见,纵然根红苗正,先天体质底子再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会在某一刻轰然倒塌。那点可怜的天资禀赋早已在长年累月的挥霍中消失殆尽。 试问哪一味药能彻底根治习性造成的病, 哪一味药又能弥补得了长期损耗给身体带来的损伤,答案肯定是没有。当真正的油尽灯枯之时,才明白那些所谓的身外之物没有一样是可以带走的。
还有一类人本来没病,身体素质很好,可是心理有病,总是无上限的滋补各类身体本来不需要的物质。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受利益驱使,积极的迎合人民的心理需求,竟然营造了一种全民用药的氛围。殊不知,那些东西你的身体真的需要吗?对于身体来说会不会是种负担,从而无形中消耗身体的正气呢?而说真话的反而没人相信,你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他相信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没有你想象的那般脆弱,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需要那么多,欲壑难填的只是你的心理状态,他却嗤之以鼻,甚至要质疑你目的何在,多年行医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人命中该有的劫数只能他自己扛过。当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只能是独怆然而涕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恬淡虚无,不以妄为常。
行医多年,时时不忘温故而知新,伤寒论序中,张仲景开篇便说道,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跨越两千余年的今天,无数的岐黄后人在读这篇序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千,当时社会的写照,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简短的几句话便一语中的描绘出整个社会的趋炎附势的心态扭曲,在任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挤破脑袋向往着权势豪门,竭尽全力的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放到今天,这种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了多久,这种情况就延续了多久,至于个中实例可谓不胜枚举。
的确如好多人所说,这个社会变了,环境也变了,人也变了,可是回过头去,时代无论怎么变迁,科技进步如何天翻地覆,人们仍然需要两千多年以前的东西去抚慰心灵治愈身体。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为什么那么成功的吸引人,就是因为他勾起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最纯真东西的向往,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是怀揣着对食物的敬意和那份沉甸甸的情感,最触动人心的仍然是那些最朴素的食物,因为那些食材带着阳光、雨露和泥土的味道。田园牧歌式的这些最朴素真诚的东西,最能勾起小时候的记忆,妈妈的手擀面和围着奶奶灶台吃饼子贴的金灿灿的锅巴,最难以割舍的还是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话题很沉重,所以回到内容主题上来,不要被外在的变化和功利所绑架,我们只此一生,最平凡朴素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也总是对学生强调简单中医,快乐中医,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的人生目标上,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终能登上自己理想的殿堂。
李宏奇中医传承工作室 微信、QQ号 317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