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参加黄花岗起义,打响推翻满清第一枪
1910年的中国尚处清朝统治时期,但由于外有列强虎视眈眈且不断瓜分中国,内有封建王朝层层盘剥,在此两种矛盾交加下,由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新军于2月12日发动了进攻省城广州的军事行动。身为同盟会一员的张云逸自然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他们在倪英典的带领下高喊口号攻向讲武堂。
但新军毕竟人数不多,而且还是进攻一座清庭经营数年的大型城市,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他们失败了。而他们的领头人倪英典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悲壮战死。
面对这等惨烈而又人力无法扭转的局势,张云逸等人悲恨交加,最终无奈撤离战场。他们知道,想要推翻一个腐朽的王朝,需要去团结更多的有志青年,得到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也正是在这种大局下,才有了第二年的黄花岗起义。
攻打衙门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于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这群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反清志士们在27日凌晨揭竿而起,而他们的目标则是当地的总督府。他们臂缠白布,手持枪械和炸弹各就各位,随着信号发出,这些硬汉子们赤膊上阵了。冲在最前面的是本次起义的主要负责人黄兴,而张云逸和其他新军兄弟们紧随其后。
在一种舍生忘死的厮杀中,原本阴森而庞大的总督府变得沸腾起来。张云逸挥舞着手中的大砍刀和其他新军一样,怒吼着冲向总督府大门。
“轰!”大炮响了,一股黑色的火焰自衙门内喷出,铁砂弹片夹杂在一片呼啸声中向他们压来。冲在最前面的几个先锋队员应声倒下。但这也只是让冲锋队伍稍稍迟滞了一下,很快他们就又恢复了原状。
黄兴和他的先锋们又是一阵狂吼,并伴随着擂鼓般的跺足声继续向前冲。这时候的他们与其说是武力搏斗倒不如说是一场精神较量。就连张云逸大将在后来回忆是都说“我当时兴奋得浑身颤抖起来,真恨不能一下子跳到黄兴的身边,纵使以身殉国又有何痛哉!”
随着先锋队逼近,守在外门的清兵惶恐了,原先各就各位的炮手、装填手溃乱了,他们丢弃了自己的跑位开始向总督府内退去。随着张云逸大刀落下,一个试图抵抗他的清兵头颅落地了。
突然,随着一阵鬼哭狼嚎,总督府的大墙轰然倒了下来,被炮兵轰倒的大墙压住了一个冲向他的清兵也压住张云逸本人。随着不断涌入的先锋队员,终于有人扒开了残砖碎瓦拖开已被压死的清兵,就出了将快要窒息张云逸。
被救出的张云逸甚至还没来得及道谢,那名救他的新军战士就再次起身匆匆向前赶去了,因为战斗还没有结束。缓过气的张云逸看了眼躺在身旁的清兵,原来这还只是个稚气未脱的大孩子,他的双眼还睁着,已经凝固了惊恐的神色中表露出的是对求生的渴望。
张云逸心中有些不忍,尤其是看到大孩子身上那满是补丁的土布内衬,张云逸知道,这也是一个穷苦家的孩子,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泛着苦味涌上心头。但战斗还在继续,衙门深处的喊杀声并未停止。于是他急忙捡起一旁的大砍刀,跳身奔向前去······
衙门内的战斗结束后,让他们疑惑的是他们却没抓到一个高级官员。殊不知,他们想要抓的总督张鸣岐已早他们一步逃亡水师行台,正和水师提督部署军队,商议如何围攻他们呢。
绝地逃生
最终,这场起义以总督府变为废墟落下帷幕,然而参加起义的新军们却陷入了新的困境,因为他们先前苦寻无果的总督张鸣岐带队杀回来了。不久,激烈的巷战就开始了。
随着清兵不断赶来,这支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战斗的新军队伍开始变的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多的新军被敌军团团围住,黄兴率领的敢死队也所剩无几。最终,他们被不到了一个狭小的街道口,没了退路。浑身是血的张云逸环顾四周,不见一个援兵。
他哪里知道,陈炯明、姚雨平等人率领的其他几只队伍就在不远处袖手旁观,而赵声部下的150人大多数还在香港......
眼睁睁看着敌人蜂拥而至,黄兴只好将自己手下人马暂分为三路,力图冲出包围。下了命令后,黄兴便擎刀大吼了声“拼了!'
黄兴的这一声拼了似乎是一种暗号,也是一种导火索,原本短暂的对峙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在场众人又再次陷入了奋力搏杀中,混乱中,张云逸被逼入了一条小巷。
望着眼前的几个清兵,张云逸借着周边环境且战且退,一扫眼他发现在巷子尽头正好有棵大树,他急中生智,用尽力气“蹭蹭蹭”几下子就爬上了树,然后又越上高墙就此脱离了清兵的追堵。
后记
战争是残酷的,而比战争更残酷的是现实。在这次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日记本中写下了“吾党第十次失败”这个样几个字。
但要是究其根源,黄岗起义的失败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这一起义他们早在1910年11月就开始谋划了,当时他们共组织了800人的“先锋”队,并且做了周密部署,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起初,他们原定起义时间是1911年4月13日,但期间因为同盟会一位叫温生才的会员暗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再加上他们在日本购买的武器迟迟不能交货,美洲的款项又得不到落实,所以起义时间不得不推迟。
后来经过广州革命党人一致决定,他们将起义日期定在了4月26日。结果又因为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才能运到,又赶上了已经答应新军会响应起义的第二标面临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
经过再次商议,黄兴等人临时决定将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范,提议改期。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
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黄兴带领的先锋队在陷入苦战时,为什么没有援兵。而且最先商定的800人参加起义,结果真到了4月27日付诸行动时,和黄兴一起冲锋的却只有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