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地穴教案》

20 《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文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味、圈画等方式,弄清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本节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蝉的生命历程,激起探究欲望。(重点)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妙处。(难点)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给大家展示我家孩子的心爱之物,这是大家都耳熟目睹的一种昆虫。《蝉》,你知道有关蝉的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

孩子们发言

从大家的发言当中,我感受到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但是,大家知道的都是蝉在地面上的活动,那么你知道它在地下的生活吗?它为什么在地下?在地下又是如何生活的?为什么蝉壳上有那么多泥巴?让我们今天跟随着法布尔一起走进他所观察的《蝉的地穴》,去揭开我们所不熟知蝉的地下生活。

二、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昆虫习性。我们知道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阅读一篇说明文,要把握住它的说明对象和特征。

  (一)速读课文,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什么。

明确:蝉的地穴:蝉的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着重写蝉建造地穴和出洞脱壳。

二)通过整体感知,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了蝉建筑地穴以及脱壳出生的知识,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蝉的生活习性介绍的条理清晰?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打比方:打比方:将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让人印象鲜明、深刻。

1.储藏室---打比方,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富有人文关怀,具有文学性。

2.金蜣—举例子、作比较  具体形象的说明蝉挖掘地穴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3.工程师—打比方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蝉造地穴的方法,表明蝉与矿工、工人一样聪明。

4.脱壳的描写---摹状貌  一系列的动词,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的写了出来,生动而准确。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明确: 1.地表---洞穴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由外到内〉

2.地穴的建筑(神奇的本领)---作比较

3.幼虫出洞脱壳----摹状貌〈逻辑顺序〉

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让我们了解到所不熟知的蝉原来是一位高超的建筑师啊。

(三)与我们学习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不同,前两课我们知道说明文的语言严谨、准确、生动。而本文自始至终让我们读起来生动传神,风趣幽默。在于表达方式的使用上,除了运用说明之外,还大量使用叙述和描写,使得文章有故事、有细节;又适当使用抒情和议论,使得文章有主题思想,有情感倾向;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趣味盎然,比一般的说明文更有可读性。

(1)结合具体语段,赏析生动的描写。勾画出本章节中动作描写最生动的部分,选择动词使用最多、描写最精彩的进行赏析。(找出—展示—赏析)

示例:原文: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改文:它开始脱壳。在空中翻转倒挂,翼向外伸直,张开……总的过程要半小时。

生1:改后去掉“大概”,就不如原文那么严谨科学了。

生2:我觉得这样一改完全没有法布尔写的趣味了。他把蝉的脱壳说成一种“奇怪的体操”,这种拟人化的手法,看出法布尔对蝉充满了欣赏。

生3:而且他还把蝉脱壳的过程分解成了几个动作: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真的像一套难度系数很高的体操动作,法布尔对蝉充满了钦佩之情。

生4:改文去掉“竭力”这个词就不能看出蝉用尽全身的力气来脱出壳外那种表现力了。

师:趴在树旁观察蝉的法布尔此时此刻一定是充满了欣赏和钦佩之情的,所以,他笔下的蝉才这样生机与活力!这些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蝉尾部脱壳的过程,写出了蝉的灵巧可爱。

(2)找出本文中用了拟人手法的句段,品味其妙处。

拟人:修辞手法的一种,把某一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作用:1.情景交融2.更好的烘托气氛,抒发感情。3.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    

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之情。

如:1段,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叫声洪亮,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1.⑥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谨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2.⑦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3.⑧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4.⑩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5.⑾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教师点拨:由于拟人手法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笔下的蝉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昆虫,似乎它具有人的性格特征,从建造地穴可以看出蝉的聪明能干;从脱壳可以看出蝉的灵巧可爱。这就是《昆虫记》,它是以人性观来观察大自然中的小昆虫的文艺性说明文。

(四)关注作家作品,探究内在精神。

我们通过课文知道了蝉的幼虫在地下的生活,也知道它是一位高超的建筑师,但是这些蝉在地下生活的习性作者是怎样了解到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关注---法布尔,细节之处显真章。

1.2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2.2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3.4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4.4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5.7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6.8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7.9.10.11段

从这些细节之处我们可以看到法布尔真的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不断思索,反复推理,严密求证,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相。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求真求是精神是他获取成功的法宝,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那么我们当中也会出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三、板书设计

蝉的地穴

建造地穴           说明方法及语言

出洞蜕壳           科学方法及精神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禁了解蝉这种昆虫,还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基追求真理,探索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就没有了《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课堂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储藏(     )   窠外(     )   地穴(     )   恶劣(      )

罅隙(     )   徘徊(     )   掠夺(     )   顾忌(      )

chǔ   kē   xué   liè   xià   huái   lüè   jì

二:观察一种小昆虫,用200字把你所观察的有关昆虫的外貌运用我们所学的写作手法描述一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