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作品,并且能入评委法眼?至少要具备这四个条件

很多写字的朋友,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成为一名书法家,这个愿望的很好的,但是,想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至少书写水平要在中上流程度,而不至于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让人一看竟然会说成是“江湖体”或者是“门外汉”所写的,这样的评价,实在令人痛心。其实,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书法和一般的写字区分开来。

我们知道,写字,就是能具有辨识度即可,并不讲究有关书法的要求。而作为书法来说,就必须要有书法的“内涵”在里面。当下一些具有书法鉴赏能力的人,曾经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家是不看头衔,而是看作品。如果作品好,他们就会认为水平高,当然,还有一些很注重名气的藏家,人家是为了赚钱,从这里拿的,送到那里去能赚钱,任务就完成了。但作为一名书法家,还是要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前提,这是根本。

如何才能创作出一幅高水平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怎么才能在书法大赛中入到评委的法眼之中?下面结合近年来书法大赛中的一些作品,谈谈这些作品入展或获奖的“秘密”,读完此文,也许会给书法爱好者能提供一些帮助。

书法的风格问题

我们讲书法风格,就是指你是学谁的,专业一点就叫做继承性。学习书法必须要懂得临帖,临帖,就是临摹古人的作品,古人作品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所检验的,不管你喜欢哪种书体,就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去临摹,通过临摹,它会规范你的书写,并且从中获得书写必要的笔法、字形、章法,以及字形的变形能力。注意,这里的所说的“变形”能力,实际上是指创作能力。假如在书法大赛中,你学了王羲之的,就把王羲之的风格搬进来,想入评委法眼是根本不可能的,要学会变形,变形以后就是自己的风格。

如何变形?

变形就是自我创作,就是自己的风格。古人讲书法最终要“自成一体”,经过多年的临摹,基本水平是有了,但在创作时,就要写自己的,这就涉及到变形的问题。根据一些人书法大赛的经验,他们在“变形”处理时,往往采用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变形最高的水平是笔法的变形,这里不多讲。变形时,一般是对字形、笔画、章法、墨法的使用次数最多。例如有的人学颜体,人家会把颜体原来的宽匾字形变成细长,把原来的横画细画变成粗一点的横画,这样处理简单明了,评委一看是学颜体的,而不至于变得让评委都不知道是学谁的了,那就糟糕了。

墨法的形成

墨色是墨法所形成的效果。当代书法很看重作品的墨色,简单来说,墨色的形成方法就是一笔写几个字,在一些大字作品中效果十分明显,哪怕是楷书也要尽量使用这个方法。在写字之前,先用清水湿润毛笔,再去掉多余的水分,之后再蘸墨,这样写字从原理上来说,墨会聚集在点画的中间部位,而水分会随着在墨色周围散发开来,人们一般把这个叫做涨墨。涨墨不是当代人的发明,明代书法家王铎十分擅长此法,会使得作品具有晕化效果。另外,随着书写的进行,墨会越来越干枯,写出来的字就具有枯笔的艺术性,在墨色上来说,枯笔的效果就是“远景”,而浓墨则是“近景”,就像画一样,如此一来,浓淡相宜,艺术性就很自然而然了。这是评委所愿意看到的。

一气呵成

这里说的“一气呵成”是指章法形式感,过去,有的书法大赛中,拼接、染色、做旧的很多,用这样的方法来“遮掩”书写水平差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征稿启示中明确要求不能过度去做,说是这么说,但也有一些人仍然用二、三条拼接,但色系是相同的,不会是过度拼接。还有更理想的做法,那就是用整张宣纸来创作,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评委更为喜欢,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书写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性。整约书写,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书写能力,并且是“一气呵成”的,水平高不高,这里最能反映出来。这个“一气呵成”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未必能做到,有时候也需要设计,包括形式感、章法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