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影评,看哪吒
从《大鱼海棠》开始,似乎每年暑假都有国漫的身影了,渐渐地大家也为国漫的崛起存着希望。技术从来都不是问题,技术特效都可以学习可以克服,难在于剧本与资金。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没有剧本,如行尸走肉。
纵观几部国漫电影,最初感动的是《大鱼海棠》的画面,最让我佩服的是《大护法》中哲学隐喻,《大圣归来》让我当场战栗是英雄独白,《哪吒》让我感慨国漫场景设计之强。每一年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有人赞扬有人批评,国漫一路走来不易却也坚实。
坏孩子,是谁的祸?
魔丸和灵珠,这个设定中最早的祸根就是元始天尊无聊地让他们投胎,当然他的本意是灭魔丸。那让魔丸自个去投胎好了?不行,那样没剧情了,况且魔丸暴走得有人克制,自然伴生灵珠是最好的杀手锏。不过最现实的问题是道教讲究阴阳平衡,你灭了魔丸,怎么知道灵珠能够继续存续,又怎知道灵珠的力量还能平衡?不过如果要我这么想,恐怕一百个故事都会扼杀在摇篮里。
哪吒,一出生的暴走在众人心中埋了恐惧的种子;在母亲怀抱中的哪吒展现的又是稚子的一面,无疑性本恶与性本善都是人之本性。哪吒究竟成为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恐怕李靖夫妇要负主要责任。
养不教,父之过。哪吒出世的第一年是无人陪伴的:父亲去找元始天尊解天咒;母亲则希望通过斩妖除魔为哪吒积福,让世人接受他。
那么谁去陪伴他,谁去告诉他世间善恶对错?当一个孩子想去接触世人,却遭受打击时,又是谁去陪伴引导他?没有人,只有他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世人的评判:你们认为我是恶,我便成为坏孩子,做出坏孩子应有的样子。我逞凶,这样不会被欺负,一旦我软弱,你们的恶意就会涌来。
哪吒的个性很好理解,他长成这样是众人的恶果:世人的霸凌、父母自以为好的方式。
当众人恐惧辱骂,哪吒凶恶的一面不断被激化被强化,唯有恶的一面会保护自己,于是愈加恶劣;当众人感受到越来越甚的惧怕时,心底也愈加坚定这么一个执念:果然他就是魔。
这一个怪圈在众人、父母、哪吒之间画地成圆,不断轮回。
李靖父母是爱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孩子,为了孩子可以舍命,可开始方向就错了,之后时间不够来不及补救了……其心可叹可谓……
好孩子,背负沉重
魔丸的开始就是被否定,被拒绝;灵珠的开始就是被期待,被寄予厚望。龙族困居海底,龙王不希望儿子还未出生命运就被决定,他也想抗争所谓的天命,甚至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打破整个龙族的命运。
哪吒承受了不被期待,敖丙承受了过度的期待。龙王是悲剧性的慈父,背负太多而传递给了敖丙,龙族的悲哀与不甘都灌输在他幼小的心灵,即便他不能承受也得承受。
实在难以想象,如果灵珠上到天庭之后是个什么景象。隐没龙族的身份在天庭成神,之后呢?为龙族翻命?怎么翻?还是就呆在天庭,成为另一种束缚?又或者鱼死网破,与天庭对立一站,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敖丙又是个非常单纯的孩子:听父言信师命,一点也不怀疑。师傅说可以去救哪吒,他兴匆匆地就去了,师傅后半段话没听到……师傅说灭了众人就可以保全龙族,他就去灭了……
好吧,毕竟人家只有三岁,你看哪吒还不是听信了申公豹的话,解开乾坤圈大暴走了???
至于他与哪吒究竟为什么打起来呢?就为了这一大块冰不要塌下来砸沉陈塘关,连一句为什么都没问?
“哪吒你为什么要对抗?这些人不也骂你妖怪吗?你不被世人接受,却还要为他们而战?”
如果这里过度引申处理下,可以把这两个单纯孩子的立场信仰再提一个层次,让影评核心意义再燃一把。
被认可的代价与人性
整个影片核心就三个字:被认可。整个故事看起来似乎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最后哪吒那笑的神情分明是一种被接受认可的欣慰。虽然我命由我不由天,但若无人接受,此命亦如何?
哪吒抗争的是世人对他的偏见,想获得是正视认可;龙族同样要求被正视被认可,天庭利用完就扔实在不能忍;敖丙是妖,不露真容,一旦揭开斗篷,却是遮头遮面,他也想光明正大走到人前;申公豹想被认可,仅仅因为由妖成仙就不能位列十二金仙,凭什么不给机会呢?他们都在争,争到了就是被认可了,争不到就是万劫不复。
被认可的代价太大,哪吒豁出性命,最终赢来的是众人的跪拜。扪心自问,这种认可我会要吗?答案:否定。这个场景我想起了一句话:好人做了千件好事,做了一件坏事就被世人唾弃;坏人做了千件坏事,做了一件好事就被世人赞为浪子回头。
这句话在这个时候出现,让我不寒而栗……敖丙除妖、救哪吒,唯一的错事就是冰压陈塘关;哪吒除妖烧了一把火,陈塘关闹了一年,最后一次救了陈塘关……是我想岔了吗?
若是两人没死,那么接下来看到的可能就是众人一边倒地谴责敖丙,一边倒地奉承哪吒。哪吒会维护敖丙,可世人心里他也无能为力。
哪吒会说:为了这群白痴,小爷我真是瞎了眼!
玖阁之中,有九格,一格之中,有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