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宫门深似海,邓绥为了东汉呕心沥血,不料她的苦心终被辜负

公元102年,汉和帝废黜阴皇后不久,便急急忙忙欲册立邓绥为皇后,

邓绥几番“谦让”,和帝不许,坚持要立她为后,

就这样,邓绥自进宫不过几年的光景,便坐上了后位,

命里有时终须有,这个女人将在日后的许多年里,在东汉历史上大放异彩

太后的心思太诡诈了

汉和帝刘肇这般坚持不是没有缘故的,

与其说邓绥的美色令汉和帝迷恋,不如说邓绥的品行更令刘肇沉醉,

作为一名14岁时便将窦太后家族一网打尽的皇帝,

刘肇还不至于昏了头,我觉得他的一番话说得很客观: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

只可惜,后世一些史家却对邓绥颇有微词,

即使邓绥为了东汉累到中年早逝,局限于当时儒家为尊时代里的史家们,

又有几人能够跳脱时代,很客观地去看待一名女性政治家呢?

因此,“贪权”这样一个大帽子就被扣在了邓绥的头上。

其实对于当时的邓绥来说,她也没料到命运是这样安排的,

就在她成为皇后的第三个年头,猝不及防,年轻的丈夫汉和帝刘肇撂下担子去世了,

她也不过25岁的年纪,突然就成了一名寡妇

邓绥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哭作一团的后宫女眷,还有整个东汉王朝的未来,

一入宫门深似海,

邓绥知道,从这一刻起,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挑起这个重任——

因为,皇子年幼!

此前,汉和帝的十余名皇子夭折,大多数朝臣都以为汉和帝无子,

现在和帝去世了,谁来继承皇位?

正当大臣们为这个事情感到头疼的时候,邓绥平静地宣布了一个消息:

和帝是有儿子的,且不止一个,此前一直养在民间!

原来,因为皇子总是无故夭折,汉和帝便开始疑心是不是有人暗中加害自己的子嗣,

但是无论他怎么调查,始终没能在幽暗的深宫中揪出“幕后黑手”

迫使他不得不把皇子送到民间寄养.......

就这样,八岁的刘胜,以及刚满百天的刘隆,这两名皇子被带回了皇宫。

大臣们还没从这样震惊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邓绥又抛出个“重磅”决定,惊得群臣目瞪口呆,久久没能回过神........

因为,邓绥在这两名皇子中,并没有选年长的刘胜继承皇位,而是选了婴儿刘隆

按“嫡长制”的惯例来说,皇位本该是由刘胜继承的,

但邓绥以刘胜有“痼疾”的理由,不同意立他为帝,

至于这“痼疾”是什么毛病,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解释,

后世不少人通过群臣的表现(《后汉书》第三十三卷),

认为这个毛病其实并不影响刘胜当皇帝,有可能只是外表缺陷,

而邓绥之所以找这样一个牵强的理由,是因为她担心与八岁的刘胜难以培养母子情分

权衡之下,她选择了婴儿皇子。

其实这只是一种猜测,从“痼疾”这个词本义来说,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

不见得是邓绥有私心

当然这也无法辨别了,

结果是无疑的,婴儿刘隆被抱上了皇位,而邓绥也成为东汉太后,临朝称制

此后的邓绥,卸掉了“恭敬贤淑”的伪装,行为举止越发犀利

她从来就不是个弱女子,这才是她真实的样子,也是她该有的样子。

由于皇帝年幼,年少便谨遵儒家礼仪的邓绥,再一次震惊了群臣

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邓绥久居深宫,担心前朝失控,她丝毫不介意被人非议,坦然地下了一道懿旨:

命太傅张禹留宿禁宫,五天才许回家一次。

不得不说汉和帝眼光毒辣,把江山交给了这样有魄力的女人,

她果断又迅速地抓住了核心问题:控制朝中重臣,稳定前朝和后宫。

毕竟,后宫不知潜伏着多少“黑手”正伺机而动,而前朝又不知有什么样的暗流在涌动,

虽然她临朝称制,但无论如何也跨越不出后宫这一身份障碍,

单凭自己又怎么能够把控全局?

所以,什么不合乎礼仪之类的都不重要,在这种境况下,控场才是最要紧的事!

邓绥远虑的不仅仅是这一点,

她担心小皇帝会遭到不测,紧接着她又留了一道后手,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庆子祜,年十三,太后以帝幼弱,远虑不虞,留祜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邓绥将汉和帝的兄长——上一朝的废太子刘庆的长子,十三岁的刘祜以及其母耿姬留在了京城·,作为“皇帝备胎”。

至于她为什么仍然不考虑刘胜,

或许是因为刘胜“痼疾”,又或许是她以“痼疾”的理由否定过刘胜,做不出打自己脸的事,

所以,她选了汉和帝的侄子作为“备选皇帝”

这样就完了?并没有。

邓绥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前面铺垫得再好,都不如一件事重要:发展自己的势力!

没有雄厚的靠山,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有成为零的可能,

为此,邓绥又一次不顾旁人诧异的目光,

直接将自己的兄长邓骘(zhì)越了好几级提拔为上蔡侯、车骑将军,掌管兵权;

令将弟弟邓悝顶上原来邓骘的官职——虎贲中郎将,与邓骘上下呼应

同时,将邓弘、邓阊这两个弟弟安插在文官首领级人物中.......

本作者在看完这段史料后,

对邓绥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要么她生错了时代,要么投错了性别,

这样高超的手腕,居然被一些人认为是她给自己家族谋利,实在是没眼光得很,

当然,事实上,这样安排后,邓绥的确做到了“双盈”

做完这些堪称“完美”的安排后,

邓绥终于开始了自己事实上的女皇生涯。

婴儿皇帝夭折了!

邓绥还是皇后的时候,就下令取消了进贡奇珍异宝的陋习,改收纸墨,

现在成为太后临朝称制之后,邓绥节俭爱民的心表现得愈发明显:

削减宫中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用度,开源节流;

削减各郡、各封国的贡物数量;

亲自到北宫,听他们自己决定去留,遣散了部分宫人;

颁布敕令要求地方官吏如实上报灾情,谴责他们求取前途虚名报喜不报忧;

亲自去洛阳寺察看有无冤狱;

停止画工三十九种.......

此外,邓绥下令将废后阴氏的亲属从流放地召回,归还阴家的五百余万资财。

以上种种,看似不起眼,但所作所为要比多位男性君主优秀得多,

再多赞美的形容词,都不如实际行动看得直接,

即使邓绥独揽大权,

比起历史上有名的几位女性政治家,

她既没耗费巨资“保养自己”,也没胡作非为给自己排遣寂寞,

除了个人风格变得凌厉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她还是那个淡然的邓绥,本心并没有因为权力而改变太多,

她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围绕着百姓和民生

同时,她很注重教育,或许这是因为深受她的老师“曹大家”——也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昭的影响

班昭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别号“曹大家”(班昭亡夫姓曹,"大家"是对年长女子的尊称)

在班固因为扯进窦氏家族案件死在狱中后,班昭接替了兄长编书的工作,

她为了《汉书》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班昭的才华不用说的,邓绥也因慕名将她请进皇宫拜为老师,

向班昭学习经书、天文、算数等,

在班昭的影响下,邓绥先是在宫中开办讲习,让宫人侍从学习,

后宫时常传来阵阵读书声,

后开办一所“学校”,

让皇族以及邓氏家族五岁以上的男女读书学习。

不过,啼笑皆非的是,难以理解班昭怎么就编写出了一本《女诫》来,

看名字就知道与“三从四德”有关联,举个例子:

古时,女孩子出生多月后,就让她躺在床下,将织布用的纺锤作为玩具,并将生女之事斋告宗庙。睡在床下,以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

当然,这些与本文关系不大。

拉回焦点,继续说邓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就在邓绥一门心思放在政务上时,意外发生了——婴儿皇帝真的夭折了!

一件幸事还是一场不幸?

小皇帝夭折了,谁来接替皇位?

此时群臣打定了主意,太后可没得选了,必然该由先帝仅剩的一个儿子平原王刘胜继位了,

这回太后想借口刘胜有痼疾是没戏了!

及殇帝崩,群臣以胜疾非痼、意咸归之。——《后汉书》第三十三卷

而邓绥,心中早有了打算,

等小皇帝入殓后,邓绥火速将兄长邓骘和弟弟邓悝秘密召入宫中,商议好应变之策后,

当夜,邓骘就用青盖车王青盖车,皇孙绿盖车)将刘祜秘密接进了宫中,进行斋戒。

第二天,到了册封皇帝的日子,

群臣都穿着吉服等着新帝,他们知道昨晚邓骘可是用青盖车把“刘胜”接进了皇宫

但让他们震惊的是,走进崇德殿的居然是清河王的儿子刘祜

他们万万没想到,邓骘故意用“青盖车”来迷惑视线,让众人误以为坐在车里的是已经封王的刘胜,

能想出这么高端计策的人,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是太后!

但事已至此,生米已经快煮成熟饭了,他们就是不满,也来不及反对了,

更何况,这位聪明绝顶的太后,为了不落下话柄,

还很严谨地遵照流程,先将刘祜封为长安侯,随即下诏将刘祜立为和帝的后嗣,接着又撰写了册立皇帝的诏命.......

楞是叫大臣们一个错都挑不出来

都是女人的心,海底针,

面对这么雷厉风行的太后,群臣有那么一丝的崇拜,

但更多的却是不满,明明先帝还有亲生儿子,

无论如何,太后怎么能从旁支来选继承人呢?

对于饱受传统礼教浸染的朝臣来说,

这简直是“胡作非为”,

同时,他们又为东汉的未来担心,

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太后,究竟是一件幸事还是一场不幸?

刘祜正式即位,是为汉安帝,邓太后仍旧临朝摄政。

花开终成落 , 花落终成空

邓绥在后宫中,毕竟不能时常召见大臣议事,

于是,宦官郑众和蔡伦(造纸术发明者)就成了给太后和朝臣传递消息的人,

这一来一往的,两人渐渐成了“红人”,并开始沾染朝政之事,

很快,便有大臣对此深恶痛绝,尤其是三公之一的周章

他本来向邓绥进谏,直言宦官不能干政,没想到邓绥根本就不搭理这一茬

周章憋了一肚子的气,他不是傻子,

显然这两个宦官是太后故意推出来打压朝臣的!

他又想到现在的皇帝都是太后强行换到旁支上的,周章越想就越觉得窝火,

于是他开始暗中联络官员,意图密谋发动政变,

计划带人潜入宫中,废掉邓绥,再杀掉她的“党羽”.......把皇位还给刘胜这个正八经的皇子。

周章想得挺美,但就是没想过万一走漏消息怎么办,

他太小看这位心思缜密的太后了,

果不其然,消息不慎走露,政变没能发动,自己一条老命就搭进去了。

而群臣们一心想扶上皇位的刘胜,在公元113年,也就是他15岁那年去世了,无子。

身为嫡母的邓绥,或许是出于亏欠心理,

为亡故的刘胜过继了个儿子——刘翼,并将他留在宫中抚养。

邓绥无意间做出的安排,没想到让皇帝刘祜有了想法,

他可是记得自己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如今太后这个举动,让自己有“如出一辙”的感觉,

再加上自己今年都27岁了,

至今太后都没有交还政权的意思,

为此刘祜很不安心。

不安心的不仅仅是皇帝自己,还有他的亲信们,

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跟眼前这位皇帝息息相关,

如果太后废黜了皇帝,他们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就这样,刘祜身边的宫人仆役们,不断在他耳边絮叨,提醒他太后可能有这样的打算,

时间久了,汉安帝刘祜仿佛形成了这样的认知,

他对邓绥充满了怨恨。

虽说邓绥有贪恋权力的嫌疑,但不想归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汉安帝资质平庸

他难当这个大任!

邓绥临朝称制后,十几年的时间里,没安稳地睡过一个好觉不说,

经常要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处理政事,

如果她有的选择,何必要遭受这样的辛苦呢,

心怀天下的她,宁可劳累自己,也不想轻易将东汉和百姓的命运交到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手中。

但是,邓绥的苦心不是每个人都会理解,

反而在礼教甚严的古代,是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的,

他们眼里的太后,贪恋权力所以不想归政,他们不仅这么想,

还有一个人这么上书了。

郎中杜根很早之前就上书,请求邓绥归政皇帝,没想到因为这个奏章,杜根差点赔上了性命!

邓绥看到奏章,即刻便下令把杜根装进囊中当众打死,然后丢到野地里去,

杜根当时被打昏了,并没有断气,

但也吓得不轻,当他从野地里醒来后,没着急逃命,而是原地躺着装死,装了整整三天,

他担心太后会派人来验尸,三天后眼睛里都长出蛆虫,他这才敢爬起来逃命,

死里逃生的杜根,跑到湖北心惊胆颤地做了酒保......

有了这样一个前车之鉴,

谁也没有胆量再提归政一事。

只是,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邓绥也一样,

或许是常年过度劳累的缘故,40岁的邓绥一病不起,

她自知不久于人世,但仍然坚持乘御辇到前殿朝会群臣,

大赦天下并发布诏告说:

朕以无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厄运,危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以废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无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

这是邓绥对自己一生的解读,

当然,后世有不少人指责她在执政期间,放弃守护西域,甚至为了充盈国库卖官,

但公平点说,

东汉遭受了十年之久的天灾,这种情况下,

根本无暇顾及西域。

不过,邓绥也不够诚实,没坦诚说明为什么司空陈宠之子陈忠未能晋升,

明明就是她对陈宠有怨气,所以给他儿子穿了小鞋,而且一穿就穿了近20年。

花开终成落 , 花落终成空,

在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邓绥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邓氏家族毁于倾刻

其实邓绥的才能显而易见,即使扶持娘家,又重用宦官,

但是她并不是任由这两个势力做大,而是时刻管束着他们的行为,

并将外戚、朝臣、宦官三方势力平衡得很好,

只不过她严重忽略了已经成年的皇帝。

汉安帝隐忍了太多年,邓绥去世没几天,汉安帝便着手开始处理太后一党,

先是逼死了蔡伦,后开始清除邓氏家族的朝中官员,

或将他们废为庶人,或将他们流放,

但更多的邓家人,不愿被制裁,选择自尽身亡.......

这一切发生在邓绥死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邓家几乎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之所以这么迅速,实在是自荐当“帮凶”的人不少,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陈忠,

近20年仕途不顺,这一次可算是咸鱼翻身了,

或许,当年邓绥真不是给他穿小鞋,

那样眼明心亮的女子,莫非早就看出这人心性不正?

但朝中不乏一些正直公正的大臣——朱宠,

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义愤填膺地上书,指责皇帝听信小人谗言,不顾太后多年为东汉呕心沥血的付出,

更何况这么多年,邓家人没有恃宠而骄的!

在朱宠的感染之下,越来越多的朝臣站出来为邓太后鸣冤,

即使这位太后到死都不曾归政,

但是谁都清楚,若不是她辛辛苦苦地付出,一日只吃一餐,

本该在后宫享受荣华富贵,偏偏选择扛起东汉重任,

年仅40岁就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若没有邓绥,汉和帝年幼的儿子别说能不能坐稳皇位,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在群臣激愤的抗议声中,

汉安帝到底是收手了,毕竟他已经清除了太后家族的势力,没必要赶尽杀绝,

于是推出几个“替罪羊”,再隆重地为冤死的邓家人重新安排身后事,

实在是虚伪无比!

后来的事实证明,

邓绥不想归政的确是因为汉安帝不配当皇帝,

四年后,汉安帝陷入内忧外患中,手忙脚乱,自身又放荡失德,宠信宦官,

将邓绥的心血,一手打造出的东汉兴盛的局面彻底毁了个底儿朝天,

不久汉安帝也病逝了,不知道他临死前有没有想起为他遮风避雨的邓太后!

遗憾的是,邓绥的一片苦心,就这么被辜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