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想趁着吴国无人可用的时机,去把荆州讹回来
刘备选择伐吴,后人应该很容易理解,这是刘备的主观愿望,而复仇也是人之常情。如曹操为报杀父之仇,而去伐徐州;孙权也是为了父仇,始终不忘攻打江夏黄祖。从复仇的心态来看,刘备伐吴的动机无可厚非。然后,再看刘备是否有与孙权较量实力。史实是,刘备入荆州,马良就去联络了五溪蛮为盟友,一些荆州故吏也纷纷投奔刘备,刘备的先锋军吴班,冯习还击败了吴将李异等人。
可以说,刘备伐吴初期,风头正猛。后来,刘备输了,是用兵不如陆逊,或是轻敌大意,这是个人因素影响战局结果,和当初的决策是否可行无关。其次,刘备想要荆州,如果孙权守不住邀请曹丕入场呢?刘备敢深入吗?即便孙权不邀请曹丕入场,我觉得刘备拿下荆州孙权也会夜不安寝,不可能继承皇位。孙刘之间必然还会开战,除非孙权失败,那么,孙权集团就没有独立性可言,只能依附曹魏或者蜀汉,我觉得孙权不可能依附蜀汉。
失去荆州之前吴蜀兵力在伯仲之间,失去之后,基本没有恢复的希望。另外你说等死,封建王朝,哪有不死?就算关羽不失去荆州,吴蜀也没有占据中原的希望,因为曹操的统治已经比较稳固了,中原士族没有接受孙或者刘的道理,这跟孙策下江东是完全不同的局面。
孙权曾经因擅取襄阳,跟曹魏关系恶化,曹丕也曾打算治兵南征。刘备此时凭借他们内讧之机,因丧以向曹丕求好。此时兴伐吴之举,或许可以让曹丕坐山观虎斗,甚而也助力伐吴也未可知。总而言之,如果不以上帝视角来看,当时谁会知道刘备会败得那么惨。决策这种东西也总是带着成王败寇的味道,胜则名传千古,败则遗臭万年。
最后,刘备伐吴,是想趁着吕蒙刚死,吴国无人可用的时机,去把荆州讹回来。刘备并不想和东吴大打出手,所以他虽然打着给关羽报仇的旗号,实际上一直在磨蹭,等着曹丕下场。问题是曹丕也不傻啊,他爹就促成过湘水之盟,曹丕肯定得多个心眼。所以哪怕是刘备派人过来吊唁,曹丕都直接砍了使者,摆出一副绝对不帮蜀国的态度。同时还给孙权封王,让孙权放心去跟刘备死磕。后来刘备就被打到仅以身免了。夷陵之战,三方智商都在线,挺精彩的。不过很多看不明白的人,会以为孙权曹丕都犯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