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杜盘堂:大哥如父

大哥如父

文/ 杜盘堂

牛年深秋的一天中午,包头我大嫂在微信里喊话我和二哥:“你们大哥脑梗病情加重,昨天中午在床上坐着坐着就掉到了地上,嘴歪眼斜,说话困难。叫了120送到包头二院抢救,住进重症监护室。”
听到这个语音,如雷击顶,我深感痛心,眼泪不停地流了下来。大嫂在微信上还哭泣着说:“一天没有见到你大哥了,医院因役情不让探视。”不知道大哥的病情,我很着急。于是联系了等在医院的三侄儿。他说,他问了重症监护室熟悉点的医生告诉他,病人现在稳定住了。我这才放下心来。
我家兄弟三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958年11月,母亲因病去世后,丢下八岁的大哥、四岁的二哥和二岁的我。是奶奶和父亲含辛如苦把我们三个拉扯大。五六十年代,农村还不富裕,加上我家情况特殊,给母亲治病欠了不少外债,本来就贫穷的家庭如“雪上加霜”。家里只有父亲挣工分,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照看年迈的奶奶和我们兄弟三人,一个人养和着我们四五口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后来生产队照顾我们家,让父亲在村里饲养耕牛和羊羔。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还不到12岁的大哥,毅然决然放弃上学,选择了跟着父亲上山放牛,挣半个劳力的工分,从此当上农民,春种、夏管、秋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我上高中时,大哥结了婚,嫂子是同村的,令我十分高兴。因为当时在农村,家庭条件好点的,取个媳妇还不成问题,像我们家庭条件差的,取个媳妇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随着年龄增长,二哥初中毕业后先是在村里教书,后应征入伍到了内蒙古固阳县当了兵。三年后入党提干,并在当地找对象、安家、生子。我高中毕业三个月,也参加了银行工作,结婚成家之后,在县城安了家。我和二哥家都因为远离老家,照看不到年迈的父亲而心有余悸。
这样一来,父亲就由老家的大哥负责照看。好在父亲六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帮大哥家收拾地里的农活,料理家务,照看孩子。父亲在大哥家,减轻了我和二哥的负担,让我们两个在外能够安心地工作。二哥为报答大哥照顾父亲的情份,在部队上下努力协调,把大哥家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安排先后参了军,退役后又在固阳县和包头市安排了工作,结婚成家。
从我记事起,大哥一直呵护着我,生怕我受一点苦累和委屈。因为我是个没娘孩,穿衣吃饭日常生活不如村里同龄孩子优越,有的孩子就看不起,甚至还采取各种方式欺负我。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哥毫不客气地帮我。参加工作不久,我从本乡信用社调到县人民银行工作,我每次回家看父亲,大哥大嫂都要给我做最爱吃的酸菜抿格斗、一扯面、鸡蛋炒涝饭等。知道我要从城里回村,大哥只要有时间,早早到村里官方院那个必经路口等我。当我要回城里上班,大哥张罗着给我问车,陪我到官方院等车,一直把我送上车,直至看不到我他才离开。
我刚结婚时,与爱人在县城租了个几平方米的小屋。由于房内做饭的火台太陈旧,天天熄火,不能按时吃饭,既影响上班,又浪费时间。没办法,我只好打电话,从40多里外的老家把大哥叫到城里,给我垒起了新火台。那个时候,家里做饭和取暖,还用的是煤炭。每年秋天一过,大哥总是问个手扶拖拉机,多次从老家拉上煤炭送到我家。
我调到距县城八里外的巴州信用社工作后,大哥到城里办事听说我在那里买了个桌子拿不回来,他专门跑了8里路,到巴州乡信用社,帮我把桌子扛回我的家。大哥毎年地里的豆角、卧瓜、玉米等成熟后,都会想办法大包小包给我捎到城里,这个都令房东感动不已。每当想起大哥对我的帮助,我心里就觉的暖暖的,大哥就像父亲一样一直关心和帮助着我。
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我调到了省城太原工作。大哥大嫂也为给即将读初中的三儿上个好学校,在二哥帮助下,离开农村老家,到了内蒙固阳县,后又跟随儿子们搬到包头市居住。到了包头,平时大哥闲着无事,便骑着三轮车做起了卖菜生意。大嫂则凭借自己会做饭的手艺,给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家做饭兼打扫卫生,挣钱供三侄儿读中学和上大学。后来三侄儿招聘到农行工作,从此,家里过上了吃喝无忧的日子。
谁能料到,大哥在一次拉菜下坡途中,不小心从三轮车上摔下来,左腿膝盖骨折,从此再不能干重活,六十岁以后又患上了轻度脑梗。2018年老家要开露天煤矿,村子需要拆迁,涉及到房屋拆迁补偿和祖坟的搬迁等。为此,我和远在内蒙的大哥二哥和大嫂都回到老家办理这些事务。晚上我和大哥住在表妹家,很长时间没见面,兄弟二人整整说了一晩上的话,不觉到了天亮。当时,我感觉大哥的思路还是可以的。
今年春天,我在微信上多次听大嫂说:“你大哥今年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了,懒得都不想出门走动了。”没想到,还不到半年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大哥住院的第五天,我向大嫂打听大哥的病情,大嫂说:“医生说,昨天晚上病人瞪着眼睛,好像想给我们说点什么,可以看得出脑袋清醒啦。”
上天保佑!祝愿我大哥早日康复!

作者简介:杜盘堂,山西省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金融作协》、《中国城乡金融报》、《中国农村金融》、《中国老年》、《乡土文学》等,出版《个人作品集》。

责任编辑:杜盘堂 
终审编辑:刘金龙 
排版制作:野   草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临时会员200元,不办证,优秀作品可在纸刊发表。

附: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本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月报》《中国乡土文学》(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发表中长篇小说、影视剧本和会员作品,兼顾优秀散文作品和纪实文学。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张克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河南新乡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