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案

原文解说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头汗出,柴桂姜主之。)这是说伤寒五六天,已用汗法解表,又用下法攻里,而病仍不解除,为治法不当所致,而往来寒热、胸胁满、心烦,是少阳病的主证,因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少阳主胆和三焦,邪入少阳,胆火内郁(胆气郁结,郁久化热),津液被伤,则见口渴;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结,气化失司,则见小便不利;水饮(与邪热)结于胸胁则胸满微结;邪热与水饮郁结在里,不能外达而上蒸则头汗出;水饮虽结未及于胃则不呕。本证病机为邪入少阳,(胆经)三焦不利,津伤饮结,寒热互呈,治宜和解少阳,温阳生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本条是说疟邪伏于少阳,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焦决渎   三焦的主要功能之一。指三焦通调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2 汤方释义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组成。剂量比值为8:3:3:2:4:2:2。用法: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分3次温服。

        柴胡半斤(八两),黄芩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本方组织结构,可分为3组。一是柴胡、黄芩,清解少阳邪热,以除少阳半表半里未尽之邪。(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 胸胁苦满,心烦。)二是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温阳(散结)生津,(平冲降逆)以治饮结津伤,桂枝、干姜温通化饮,瓜蒌根、牡蛎生津散结。三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三组药物相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既有和解少阳之功,又有温阳生津之效。药证相符,则少阳得和,枢机畅达,诸证悉除。方后云:“初服微烦,复服汗出”。这是药后表里阳气畅通、津液布达、正复邪退的表现。
(小柴胡汤祛除少阳邪气,加桂枝,解太阳之寒,即解表,加干姜温太阴之寒。即柴桂姜主太阳,少阳,少阴合病。或少阳,太阴合病。)
  
3 病案举例
  
3.1 胁痛腹胀(慢性乙肝)   
患者,男,41岁。初诊于1999年4月10日。患慢性乙肝3年余,曾在某某医院治愈。半月前因迁家劳累,心情不快,口苦咽干,口渴心烦,但不多饮,四肢倦怠,两胁胀痛,右胁尤甚,不欲纳食,午后腹胀特重,大便稀,1日3行,小便反少,1天才1次,舌淡边红苔滑,脉沉弦细。据上脉证,诊为胆热肝郁,脾不健运,(胆热脾寒)津虚饮结。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分3次温服。服上方7剂后,诸证大减,口已不渴不苦,欲饮食,四肢有力,胁时痛,腹稍胀,舌淡苔薄,脉弦细,以本方合当归芍药散14剂而愈。1个月后复查肝功,未见异常。
(口苦咽干,口渴心烦: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迫胆汁上溢,口苦,胆火灼伤津液,口渴,胆火扰心神,心烦。不多饮:阳虚不能运化水液;邪入少阳,三焦不利,不能通调水道,故口渴,故口渴腹泻,小便少,苔水滑。两胁胀痛,右胁甚:胆火,水饮结于胁肋。四肢倦怠,不欲纳食:胆气郁结,不能助脾胃运化。腹胀,变稀:脾阳虚,有寒。小便少,三焦通调水道失常,气化失司。舌淡:为寒,为阳虚。舌边红:肝胆有热。脉沉:水蓄,阴经病,脉弦:肝胆病,疼痛,水饮,高血压。脉细:阴血不足。)

(此案好像:脾经的阳气跑到胆经里,化火,脾虚生湿造成的。此案血虚饮结,故合用当归芍药散。病机:上热下寒中痞结。少阳太阴合病。)

(大自然中,火往上走,水向下流。但在人体:火向下走,暖肾水,提供给肾水能量,使肾水向上走,带给人营养物质,能量。)

3.2 右胁疼痛(肋膜炎)
患者,男,32岁。初诊于1997年7月5日。1周前,因劳动汗出,洗冷水澡着凉而感冒,发热怕冷,头痛,右胁痛甚,于某医院诊断为“肋膜炎”,服抗生素、输液等,头痛虽止,胁痛不除,不敢深呼吸,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口渴不多饮,纳呆不呕,头汗出而身无汗,大便略干,2日1行,舌淡边红苔白滑,脉弦紧。辨为少阳枢机不利,津伤饮结证。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5g,炙甘草6g。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煮取500ml,每日分3次温服。服3剂后,寒热除,口已不苦不渴,咽亦不干,头汗止,胁痛亦轻,舌淡苔薄,脉沉弦,继上方4剂而愈。

(邪入少阳胆则热,邪入少阳三焦则寒。胆热迫津液外泄,故头汗出。大便略干,津液不足,参与代谢的水分少。邪入少阳化热。邪入太阴,少阴化寒。用柴胡,黄芪清解少阳热邪。用桂枝干姜甘草温散太阴寒邪。头汗出,大便干,水气上冲,桂枝平冲降逆,利水。此案为太阳少阳合病,水气上冲。废水应该往下走,而不往上走。出现这种情况,用柴桂姜,而不用小柴胡。)

3.3 心慌心悸(冠心病)

患者,男,73岁。初诊于1988年4月1日。4年前患冠心病,曾住院治疗3个多月。近日来因情绪波动、劳累,心慌心悸又作,曾服消心痛、复方丹参片、生脉饮等药不效。诊见神情抑郁,肢体倦怠,身重乏力,胸胁满微结,口苦咽干,口渴心烦,但不欲饮,小便不利,大便溏软,1日2次。舌淡边红苔白,脉沉弦细滑。辨为胆热肝郁,脾寒不运,(胆热脾寒)津伤饮结。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药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每日分3次温服。9剂而痊愈。

(少阳,太阴合病)

3.4 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

患者,女,34岁,初诊于1998年3月13日。2年前患尿急、尿频、尿疼,在某某医院诊为泌尿系感染,用抗生素、输液等治疗已愈,半年后每因劳累而作,同样治疗又愈。上周洗澡受凉,头痛,发热恶寒,小便急而频数,自服速效伤风胶囊、奥复星等不愈。现症:尿急,尿频,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起急,少腹胀痛,月经尚常,大便溏软,日行2次,纳食不甘,身倦乏力,舌淡边红苔白滑,脉沉细弦滑。诊为少阳失和,(胆热脾寒)津伤饮停。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药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日3次温服。服3剂后,尿急、尿频大为好转,寒热亦消,他症亦轻,继服3剂而痊。

(少阳,太阴合病,湿热下注膀胱。黄芪,清解膀胱湿热。)

3.5 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患者,女,29岁,初诊于1998年3月5日。自述患美尼尔氏综合征已2年半,近因家事繁扰,郁怒而诱发。诊见:眩晕阵作,发时耳堵耳鸣,恶心欲吐,闭目休息片刻方止;口苦咽干,口渴心烦,烘热汗出,胸闷以长出气为快,不欲饮食,食不甘味,腹胀便溏,日行3次,月经2月1行,舌质淡暗,苔腻,脉沉细弦滑,辨证为胆热肝郁,脾虚不运,(胆热脾寒)津伤饮留,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煮取500ml,每日分3次温服。7剂而痊愈。

(少阳太阴合病)

5 胡希恕验案赏析

5.1 案一【4】:

6.   胡某,男性,14岁,病历号177285,1965年10月18日初诊。四年前曾患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经西药治疗黄退,但食纳不佳,肝功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一年来大约每半月有一次癫痫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常服用西药镇静药,但仍每半月发作一次,常感乏力,每发作过后尤为明显,因食欲不振而现身体瘦弱,舌净无苔,脉弦微数。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g,黄芩10g,花粉12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生龙牡各15g,当归10g,川芎10g,生姜10g,苍术10g,茯苓10g,泽泻15g,炙甘草9g

结果:上药服六剂食纳好转,他症如前,继服六剂头晕好转,未发癫痫,又服一周力气增加。仍宗原方稍增损,服一月也未见癫痫发作。又服一月停药观察也未见发作。

按:对于此案的的理解,要结合胡希恕的临床经验,胡希恕对于慢性肝炎乏力明显,大便偏干者,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从方证上来讲,'头晕目眩、气上冲咽'为有气上冲,'脉弦'为柴胡证,'脉数'为有热,'身体瘦弱、舌净无苔'为津液亏虚之象,'乏力'在柴胡证的前提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重要指征。

'口吐白沫'为内有痰饮,乏力体瘦说明虚象明显,病久则必有淤血。虚性的淤血证,加之有饮,为当归芍药散的明证。

(本案病机:胆热脾寒,气上冲,津伤饮结)

故取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二方合用,疗效显著。

(肝功能反复波动的四大表现

  肝功能波动前是有迹可循的,你知道,在肝功能发生波动前,脉象、舌象及症状方面有些什么迹象吗?

 
  1、脉象的变化较为微妙。正常时脉较柔和沉细,若脉象有力、弦细甚至弦细而数,肝功能即有可能发生波动。
 
 
  2、舌质的变化不明显,但舌苔如渐厚腻,或根部出现较厚之黄腻苔,则往往与病人饮酒或较多食用了油腻厚味之物,导致湿热加重有关
 
  3、症状方面,尿色如突然由清转黄,或有明显臭秽气味,肝功能波动的可能性便很大。大便气味臭秽或发粘,也是肝功能波动的可能迹象。另外,如轻度恶心,纳食不佳,肝区隐痛等,均可能是肝功能转氨酶行将波动的迹象。
 
 
  4、有些病人因饮食不慎而致胃肠发炎,外感风热或风寒,出差水土改变,情绪波动,或连续摄食、过多油腻食物如涮羊肉、带鱼、月饼等都是引起肝功能转氨酶甚至絮浊试验波动的常见因素。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意味着生理内环境出现了不稳定,而生理内环境的波动则为内蕴之湿热毒邪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可见,患者的起居、劳逸、饮食、情绪的变化都是引起生理内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因此,这些方面都应尽量保持稳定,也就是减少肝功能的波动,有利于肝病的恢复。)

5.2 案二【5】:

7.吴某,女,58岁,病案号157498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8日:腰髂肩背酸痛两年多,常有胸闷、心悸、自汗、盗汗、眠差易醒、头晕、膝酸乏力、舌苔白、舌质暗、脉沉弦细。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柴胡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茯苓四钱,黄芩三钱,花粉四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苍术四钱,泽泻五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胸闷心悸、乏力好转,上方加酸枣仁五钱,防己五钱继服六剂,自汗盗汗睡眠好转。继续加减服用一月余,诸症已。

按:  '腰髂肩背酸痛'可为表未解,'胸闷、头晕、脉弦'为柴胡证,'心悸、头晕'为气上冲,'自汗、盗汗'必伤津液,'膝酸乏力'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指证之一,根据胡希恕经验,在柴胡证的前提下,见气上冲、津液虚、乏力明显等表现,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腰髂肩背酸痛'也可为血虚有淤,'舌质暗'为有淤血,'脉沉细'为血虚有水,'乏力'为气虚,根据胡希恕的经验,虚性的淤血证【6】,用当归芍药散。

综上所述,此案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三.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冯世纶常用方之一,诸病表现为寒热错杂之厥阴病者,多有用本方的机会。冯世纶临证辨本方证着眼的要点是上有口干(或口苦),下有便干,外有四逆。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如从脏腑、经络角度作解,本方证当有脾虚、脾寒(或太阴虚寒),其用方重要指征之一就是便溏。但冯世纶依八纲释六经,认为本方证当有便干,即148条所说“阳微结”。《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中明确指出:“大便微结者,可用本方,大便正常服本方可致微溏。”

案 例

8. 马某,女,78岁。2011年3月8日初诊。周身关节痛、肌肉痛1年余,经多方诊治不能明确诊断,治疗也无疗效。刻下症见:手指关节痛,腰、背、髋、膝疼痛,四肢肌肉也时有疼痛,时好时差,影响睡眠。伴见口干、四逆、纳差,时有身颤。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茯苓、陈皮、狗脊证。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知母10克,白芍10克,苍术15克,制附子12克,茯苓12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狗脊15克,陈皮30克,生姜15克。7剂,水煎服。

(口干:津伤。四逆,纳差:阳虚。时有身颤,脉细:血虚。苔白:体内有湿。本案病机:津伤停饮,阳虚有寒。)

2010年3月17日二诊:诸症同前,大便偏干。辨六经属厥阴、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天花粉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4日三诊:患者自诉第一方无效,而服第二方效果特别好。口干、身痛、身颤、关节痛皆明显减轻。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干姜改为10克,继服7剂。

2010年3月31日四诊:诸症继续好转,腰背疼痛较显,手足较前温和。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加狗脊15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7日五诊:周身感觉舒适、轻松许多,关节疼痛已不明显,四逆无,睡眠也明显改善,纳食好,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去苍术,加生白术15克,泽泻改为15克,狗脊改为1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4日六诊:诸症俱已,无不适。嘱上方继服7剂,停药。

对本案辨证论治的梳理

患者高龄,久病,体弱,四逆,纳差,辨为里虚寒之太阴病当属合理,结合痹痛,辨为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但用药1周无效,反证辨方证有误。二诊着眼于口干、便干、四逆,辨为厥阴、太阴合病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合当归芍药散证,方证相对,取得佳效。连续5诊,主证、主方不变,只在用量、用药上微调,终收全功。冯世纶在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每每合用当归芍药散,问及原因,冯世纶的答复是:本方证多有血虚水盛。

下面分享一例2012年重症住院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医案,看看当时的辨证思维体系及分析过程。然后今日用方证解读,是何其的简要。

当时医案:

9.李某,男,65岁,主因喘憋、乏力、四肢水肿入院。

患者发现脑干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半年,经治疗遗留有声音嘶哑、饮水偶有呛咳,右侧偏瘫,长期卧床,本次入院前1月患者出现四肢轻度水肿,间断喘憋,自觉乏力,在养老院对症治疗,病情仍有加重,入院前患者出现喘憋加重,来急诊查肺CT示:肺感染,肝肾功能均有损伤,喘憋较重,考虑存在多脏器损伤,建议入ICU系统治疗,家属拒绝入住ICU,在我科治疗。

入院后考虑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感染、脑干梗死、糖尿病、肝肾功能损伤、低蛋白血症等,予支气管镜深部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抗炎、利尿、雾化稀释痰液、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保肝、对症支持等治疗6天,患者喘憋、无力好转,血糖控制可,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0℃。

现有大量头汗出,汗出如洗,重时前胸及双臂亦可见少量汗珠,为凉汗、肢体亦发凉,患者自觉头部发热,小便不利(患者尿管保留导尿通畅,但仍觉憋尿),大便偏稀,每日3-4次。

予颈部冰块物理治疗发热,头汗出症状无好转,查患者脉右侧滑有力,左侧滑紧,舌体胖质嫩略红。

考虑患者存在痰湿阻滞,阴分伏火

予口服茯苓、泽泻、牡丹皮、青蒿、生地黄等治疗2天,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仍诉小便不利,舌脉大便同前,查甲功全项提示:低T3综合症。

后查《伤寒论》治疗'头汗出'相关条文,发现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与本患者症状相似

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其中:

柴胡20g 桂枝15g 干姜10g

天花粉20g 牡蛎20g 黄芩10g

甘草10g

口服1剂后患者头汗出明显汗转,小便不利症状消失,尿管拔出,患者小便通畅,发热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大便转为每日2次,略偏稀,查右脉滑,左脉可寸略弱

服药7剂头汗出愈,大便每日1次。

当时的认识:汗为心之液,头为诸阳之会,阳加于阴谓之汗,本患者病情危重,虚阳上越,搏津为汗,故但头汗出且量较大,津能载气,气为阳,汗出伤津,气伤及阳,则汗出肢凉,虚阳上越,脾肾之阳气不足,脾阳虚则运化水湿无力,故而有腹泻症状,肾阳不足,不能助膀胱气化,故有小便不利症状,大量汗出必使津液内伤,综合诸证,本患者为脾肾阳虚,虚阳上越,汗出津伤重症。

方中干姜、桂枝温脾肾之阳,且桂枝有下逆气、助膀胱气化之功;

天花粉、牡蛎可益阴津、化痰湿、解痰结,可解津伤及痰结

少阳三焦乃水湿之通道,本患者存在在上之汗出、在中下之水湿代谢障碍即大便稀次数多,小便不利等三焦不利症状,柴胡、黄芩为调节少阳之主药,应用有通调水道之作用。

本方集寒、热诸药于一方,用甘草调和之,方证相合,故疗效颇佳。

备注:当时之所以在仲景医学中查'头汗出'的条文,因为患者头汗出量极大,查房时家属及陪护人员反复告知这一症状。

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今日思考:

关注患者两个症状

1、但头汗出

2、小便不利

关注一个焦点:

大便偏稀,每日3-4次。

关注的两个症状,就可以和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心烦,往来寒热, 小便不利,但头汗出,渴而不呕, 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中有两个症状('但头汗出'、'小便不利')符合,所谓的方证已在其中,直接用之即可。

繁琐的辨证过程,大可省略,直逼临床的真谛:'方证相应'

深刻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可用(我目前还没提炼出这'一症'具体所指)。

备注:柯琴在评价桂枝汤时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可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不只适用于小柴胡汤一方。

关注一个焦点:大便溏。

刘渡舟刘老认为,本方是脾寒,大便应该是溏,陈慎吾陈老认为,本方证是少阳病有阴证机转,可解。

胡希恕胡老认为本方利于大便干,'微结'是阳明微有所结,说白了就是适用于大便干,还将148条与147条同解,认为148条的'阳微结'是对147条'微结'的补充,是认定本方可治疗便秘的眼目。

我们在'经方人'公众号《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便秘、胸胁胀满到胡老经方医学体系》一文讨论了这一问题,当时治疗的患者是便秘,结合本例患者大便溏,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临床中不能以便秘或便溏为识证要点,也不必在做过多讨论。

结合仲景医学,深度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胸胁满、心烦、往来寒热--柴胡、黄芩

小便不利、但头汗出--桂枝、甘草(胡希恕胡老解读最佳:小便不利因为气上冲所致,桂枝是治疗主药--参看胡希恕胡老解读'桂枝去芍药加白术茯苓汤'一条)

微结、渴:瓜蒌根、牡蛎(1、《金匮要略》百合病篇'渴不瘥者,瓜蒌牡蛎散主之 2、瓜蒌根强壮性滋润性生津药,牡蛎解结)

渴:干姜、甘草(恢复胃的机能,生成津液)

马培锋

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

10.肝炎

吴某,女,43岁,干部,2003年3月13日初诊。云1982年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以肝功能正常,未认真以治。1998年春,因家遭不造,长期操劳任重,出现饮食不思,体倦无力,胁痛腹胀。住省医院检査,转氨酶360U,胆红素27umol/L,白蛋白31g/L,球蛋白34g/L,经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而出院。五年中治疗未停,症状时轻时重。望其面色微黯,颧颊晦斑甚显,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询知纳谷无味,食虽少而午后、子夜脘腹胀甚。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大便日一二行,或溏或秘,食水果则泄泻。小便短黄,时尿急灼痛。旦暮寒热,腰背疼痛畏寒,失眠多梦,不耐繁劳。经行先期,量多,延期十余日,带下淋漓。诊其脉,弦细无力。触其腹,腹壁软,右胁下压,脾不大,当脐悸动。上月肝功能检验:转氨酶126U,胆红素19umol/L,白蛋白33g/L,球蛋白32g/L。索阅所服方药,西药有多种维他命、水飞蓟素,中药方多有板蓝根、大青叶、龙胆草、黄柏等苦寒品。

脉证观之,此肝郁脾虚,上热下寒证也。据说我国有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炎除阳黄外,单纯湿热者少若晨星。板蓝根抗病毒,仅抗湿热病毒,寒湿病毒,非所宜也。不辨寒热,皆投苦寒,显属谬误。本案所呈,太阴虚寒为主,及肝郁气逆、气血两虚之证。故宜健脾疏肝,匡扶中气为治。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 桂枝10g 干姜10g 黄芩10g 牡蛎15g 天花粉15g 炙甘草6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五剂

二诊:腹胀减、胃纳增,诸症见轻。然实脾之治,绝非旦暮之期。

守方续服。

之后,胁痛加川芎、郁金,经期或减桂枝,或加三七,治疗半年余,服药百余剂,临床症状消失。2004年11月23日作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乙肝五项呈小三阳,DNA呈10^3。

(旦暮寒热,腰背疼痛畏寒:太阳证;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少阳证;食虽少而午后、子夜脘腹胀甚,或溏或秘,食水果则泄泻:太阴病。此案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11.脘胀

张某,女,45岁,河拱村人。中年丧偶,失伴孤鸿。人生旅途之不幸,养老抚幼之艰辛,招致胸脘胀闷,纳化呆滞,遇事惊悸,夜间不寐等诸多病症附身。某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轻度胃下垂(钡餐),经治不效。

患者胸胁苦满,咽中梗塞,如有炙脔,肩背发冷,口干苦,不思饮,不思冷,冷则肠鸣,腹内不适,大便二三日一次,便前腹痛,便后即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腹诊,心下痞满,腹皮薄弱,无抵抗。

观其脉症,知为肝气郁结,犯胃克土,加之体劳心瘁,心脾两虚。肝郁则胸胁苦满,脉象见弦;心虚则心悸少寐,体倦乏力;脾虚则运化维艰,纳谷呆滞。治宜先调肝胃,后补心脾,拟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2g 桂枝6g 干姜6g 黄芩6g 牡蛎30g 天花粉15g 甘草3g 二剂

二诊:脘胀减轻,纳谷增加,大便日一次,睡眠较前好转,肩冷亦轻。效不更方,原方续服三剂。

三诊:脘胀已止,诸症均轻。睡眠仍差,舌淡红、少苔,脉弦细弱。观其脉症,木土已化敌为友,肝脾亦各司其职,补益心脾,时机已熟。拟归脾丸1斤,早晚各服1丸(10g),嘱其调节情绪,豁达宽容。

12.颤抖

段某,32岁,石家庄村人。绝育手术时,胆怯恐惧,如刃在颈,肢体颤抖不已,术后一年余,时仍颤抖。若耳闻巨响,目睹异物则抖动尤甚,强行按压可得暂止。素日心烦易怒,胸胁苦满,喜太息。生气则四末厥冷。纳便尚可,食冷则泄泻。口干口苦,舌淡红润。脉象沉弦。腹诊:心下冲逆悸动

沉主里,弦应肝,从脉证分析,胸胁苦满者,郁也;心烦口苦者,火也;食冷泄泻者,寒也。结合病史,乃惊气所伤也。惊则气乱,郁则气结,一乱一结,故有上述怫郁逆乱、寒热错杂之症。治当舒肝解郁,镇惊安神。拟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2g 桂枝6g 干姜6g 黄芩6g 牡蛎30g 天花粉15g 甘草6g三剂

二诊:三剂未尽,颤抖已止,胸膈松快。为巩固其效,嘱再服三剂。

按:惊恐、恼怒引起之诸症,临床上凡脉上鱼际,及胸满烦惊者,余多用柴胡加龙牡汤治疗。本案躯体荏弱,且有得冷即泻之寒证,故不宜大黄攻下。柴胡桂枝干姜汤舒肝镇惊,调理热寒,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而体虚脉弱者,用之最宜。

( 心烦易怒,胸胁苦满,喜太息,口干口苦,脉弦:少阳证。生气则四末厥冷,食冷则泄泻 :太阴病。此案为少阳太阴合病。 )

13.李某,男, 38岁,职员。腹泻1 年有余,每因饮酒或食用生冷后加重,发作时大便稀薄,日三四行或五六行,纤维肠镜、电子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 肠激惹综合征。服用黄连素、氟哌酸、补脾益肠丸有所缓解,但效果不著,食用生冷食物或饮酒后仍然发作。1998年10 月求诊于余。自谓: 泻利时作,腹胀腹痛,口苦咽干,两胁胀满。视其舌红苔腻,脉弦细数。辨为肝胆湿热,脾虚肠寒。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黄芩、清半夏、栝楼根、延胡索、干姜各10克,煅牡蛎30克,桂枝、黄连、甘草各6 克。7 剂,水煎服。7 日后,病人复诊,自述大便日一二次,且已成形,其它诸症亦皆减轻。继予上方加减出入1 月余而愈。随访未复发。

(本证加黄连与黄芩一起清大肠热。此案为少阳,太阴合病。且大肠有湿热。)

14.66岁,女性。就诊日期2019年2月20日,病案号0827334,左侧胁肋部胀满疼痛1月余,加重伴右侧胁肋部胀满疼痛3天。自诉症状加重时胸背部不适、喜叹息,伴有便秘,恶心,周身乏力。既往有肺癌左侧肺叶切除病史,门诊查肺CT术后改变,无特殊。舌淡苔白胖嫩,舌底瘀紫脉滑弱。用胡老的学术体系来理解。此少阳病(备注:当时处方时认识)'阳微结'伴有瘀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胡老语:桂枝茯苓丸较血府逐瘀汤活血力强)加宽胸的桔梗、枳壳(此两味药为血府逐瘀汤之主药,马培锋个人一家之言)加党参、附子

处方如下:

柴胡15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黄芩10克

牡蛎15克 天花粉15克 大枣20克。(柴胡桂枝干姜汤)

枳壳10克 桔梗10克(血府逐瘀汤核心药组)

茯苓12克 桃仁12克 白芍10克 牡丹皮10克(桂枝茯苓丸)

附子10克 党参10克

7付

服药3剂后诸症状明显缓解,7剂后症状消失。

15. 女,46岁,2月1日初诊:眼累睁不开,咽喉多痰涎细沫、有异物感,轻微眼干涩,眼皮沉,病已日久。伴腰两侧痛、酸,去年外伤史,劳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梦不多,尿急,夜尿0,大便干,2日一行,左足凉,小趾无名趾凉,口干,口苦甚,无乏力,汗不多,无盗汗,43岁停经,停经前月经量少,3天即净,纳可,胃反酸水。眠差,睡5~6小时,苔白腻脉细弦。
        思考:患者一派水盛之象,眼皮沉、重,睁不开,尿急,腰酸痛,又月经量少停经过早,乃血虚水盛。但水饮各经都可有兼夹,唯先辨六经八纲,方不失大法。
        患者口干口苦,眼睛干涩,病位在半表半里;少阳还是厥阴?从病性看,因足冷尿急,腰酸不适,下寒之象明显,故为病性为阴,便六经为厥阴。因兼水饮、血虚水盛,故厥阴太阴合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处方:柴胡12,黄芩10,天花粉12,生龙牡各15,桂枝10,干姜10,当归10,白芍10,川芎6,生白术18,泽泻18,茯苓12,炙甘草6,六剂。
2月10日二诊:眼累减轻近半,眼干眼沉减,眠好转,腰酸痛减,大便日一行,不干,足凉好转,仍口苦、尿急,早起痰多,咽喉有异物感,补诉头昏沉重似颈椎支撑不住。
主症显减,但仍痰多,上方姜半夏15,加强温中化痰之力,继服七剂。
2月17日三诊:口中痰涎明显减少,以前早起满口吐,吐不净;腰痛已不明显,反酸已,足冷减,脚尖麻已,眼累稍减,仍头沉重,仍尿急,补诉尿频,饮水即便,大便正常,口干,口苦,咽喉有异物感。
痰涎减轻,腰痛已,足冷已轻,小便问题成为主要矛盾,仍口干口苦,下寒减,考虑病在位仍半表半里,病性上热下寒,下寒轻,大便正常,考虑少阳为主,兼外邪里饮化热,与小柴胡合五苓散,加强利饮之力。
柴胡12,黄芩10,姜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厚朴10,苏子10,桂枝10,猪苓10,泽泻18,苍术15,自备生姜三片,大枣4枚(掰开)七剂
3月1日:上方服七剂,现头沉已, 腰困沉明显减轻,身上亦明显轻快,咽喉异物感、口中痰涎已消失,口干苦也不明显了,患者非常开心。现唯有尿急减轻不明显,咳嗽时右腰痛,按压亦有些痛,眼睛稍困,足稍凉,口中和,大便正常,无腰困小腹坠胀感。舌淡红苔白腻。
现热已除,唯尿频腰痛,里饮明显,有表乎?思已用过五苓散从外邪里饮论治,病去大半而下焦水饮尚未尽除,姑且投肾着汤试之,加强温化水饮之力。处方:干姜15,茯苓18,苍术18,炙甘草6,五剂
继观待续。

16.患者:林某
性别:男
年龄:26岁

病况:于2017年7月6日晚上九点就诊,缘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酸痛、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今症状加剧,当晚到县医院就诊,行胸部CT、B超,诊断为急性胸膜炎,B超显示胃及肠道有大量的气体,患者拒绝住院,当晚后转到我门诊就诊,患者急性痛苦面容,呼吸困难,难于平卧,烦躁腹痛,满腹压痛,T39.2°,精神差,大便溏,小便正常,睡眠差,舌湿,苔白腻,脉弦数。立给予一剂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全身酸痛,发热为太阳表证;烦躁腹痛,脉弦为少阳病;大便溏为太阴病。太阳,少阳,太阴合病。用桂枝解表寒,柴胡黄芩解少阳热邪,用干姜祛太阴之寒。故用柴桂姜汤解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附片15克 柴胡125克 肉桂45克 黄芩45克干姜30克 天花粉60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煎服方法:取冷水2400ml,先浸泡30分钟,煎至1200ml,去药重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患者服药后,当晚后减,肛门大量排气,易打嗝,汗出,半小时后患者 T 37°,无呼吸困难,满面笑容,无腹胀酸痛。2月7日患者来电,一切正常,无不舒,万分感谢,他们一家人都说,中医经方真是极大的魅力。

治疗结果:一剂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全部消失,感谢涂华新老师的无私奉献,感谢仲圣平台。
当我看到这个病人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涂老师上课讲的“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苦满,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7.患者:魏某(家母)

性别:女

年龄:48岁

初诊时间:2018年2月5日

主诉:口苦口干,总感觉自己上火,想喝水,一直便溏,偶有口腔溃疡。

(少阳太阴合病)

刻诊:舌红,苔薄白,左关弦而有力。

(邪入少阳,胆火上逆,则口苦口干,偶有口腔溃疡;三焦不能通调水道,津液运行不畅,则想喝水,水走大肠,则腹泻。病机:上热下寒,胆热脾寒,津伤饮停。)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方歌

八柴二草蛎干姜,

芩桂宜三栝四尝,

不呕渴烦头汗出,

少阳枢病要精详。

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60g 桂枝25g 干姜20g 黄芩20g 天花粉30g 牡蛎20g 炙甘草20g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冷水泡透,水三碗,大火烧开,小火煮25分钟,取一碗,分三次饭后温服。

禁忌:生冷海鲜,萝卜,茶酒,绿豆,石膏等清热下火之物。

效果:服用第二天,母亲高兴的说嘴里好像没那么苦了,大便成形了,第三天说昨日出现腹泻现象,连续三次,拉的都是水,我告诉母亲这是药物在排您体内的湿寒,放心继续服药,至11日,以上症状均已消失,余一剂12日服完,七为止!

感悟:经方魅力无穷,服用过程中出现“瞑眩反应”是病快要好的表现,此时医生一定要有定见,坚持药没有错,继续服用,七剂尽,再做复诊!

福建

 18.病例一,胆结石案:
  吴祥埕,男,43岁。有胆石症。2003年并发胰腺炎曾住院治疗,但遗左上腹部牵及背部疼痛时作时止,多方就诊,省立医院的专科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长期服用胆石通、消炎利胆片并注意清淡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体重减轻十余斤,病情尚稳定。2004年3月2日就诊,诉口苦,腹胀,背部肩胛骨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大便较溏,时有肠鸣,纳可,小便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初诊予大柴胡汤去大黄服用后上腹部疼痛症状稍缓,但余症无缓解。二诊细加诊察:患者肤白而细腻,平常易汗出,如稍加运动即满头大汗,腹软,无明显压痛,口中苦且感粘腻,心下部有振水音。恍悟患者目前的主要表现是脾阳不足之象,前方但予清利而无温阳故效果不显,结合患者胆石症病史和口苦及口中粘腻等症状,患者当前的主要表现为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证,且以虚寒之象为主,转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0克,黄芩6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生牡蛎10克,天花粉10克,炙甘草6克。2剂。服后患者诉症状明显减轻,但大便仍一日二行,溏薄状。此后均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逐步减少柴胡和黄芩的剂量,增大桂枝和干姜的剂量,并加用肉桂或同煎或冲服和黄芪、炒白术。患者诉自服药后,大便减为日一行,已成形。精力明显改善,相较服药前人更不易觉疲劳,汗出为少,病情渐趋好转。 
(本案病机:胆热脾寒。桂枝有平冲降逆,助阳化气的作用,有利于水往下走。)
 19. 病例二,顽固性腹胀案:
  林盼,女,32岁。以上腹部腹胀6年,加剧5天为主诉就诊。患者诉上腹部胀,有微痛,食后5至10分钟更甚,持继1至2小时后可自行缓解,腹中觉饥,不影响进食,腹中时有矢气,虽有矢气腹胀不缓解。纳食喜温畏凉。口苦口中有粘腻感。大便2至3日一行,时间不长,不用力,小便黄。冬天四肢冰冷。经前不乳胀,月经血块多,色黑红,无痛经。白带多色黄质粘味臭不痒。夜寐多梦,入睡可,易醒,起则头眩,心悸,目眩,头重,心下部有振水音,脚汗多,舌质淡嫩胖苔薄白而干。脉弱。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肉桂6克,黄芩6克,天花粉10克,牡蛎10克,炙甘草6克,生白术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三剂。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腹不胀,白带亦明显减少。过了半个月,患者上症又作,再次就诊,投以上方2剂,药后诸症均解。
(上腹胀微痛:属胸胁满微结。纳食喜温畏凉:脾寒。舌质淡嫩胖,苔干:津伤饮结。病机:胆热脾寒,津伤饮结。)
  20.病例三,口渴案: 
  林细明,女,47岁。以口中干渴近一月为主诉就诊。患者诉平时田间劳动后回家口渴到家就直接饮冷水,一月前亦如此后出现口中干渴欲饮冷水,饮后不解渴,饮多小便亦多,色白,夜间因口干频频起床饮水。咽干不适,胃中有灼热感,口中苦口中有粘腻感,心下部振水音,头重头眩心悸,纳食近日明显减少,大便尚正常,近日因纳少故大便次数少。平时月经正常,无白带。舌质淡红舌苔黄厚腻表面湿润,脉濡。初诊投以五芩散加石膏、天花粉治之,石膏用至100克,二剂。患者服后诉口干口苦口中粘腻感稍有好转,但大便次数多,时呈水样。时欲呕。二诊,细为诊察,腹诊所见:腹软,无明显压痛,心下部有明显振水音。近几日怕冷。舌脉同前。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平胃散和五苓散:柴胡12克,肉桂10克,干姜6克,黄芩8克,天花粉10克,牡蛎15克,炙甘草6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炒白术3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半夏15克,一剂。服一剂后诸症全解。
  我在临床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常以下列为应用指征:
  1、本方属于治疗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剂。这里的“热”是指肝胆郁热,“寒”是指脾脏的虚寒。所以临床既可见口苦、口干、口中粘腻或口臭等热象,又可见肠鸣或便秘或便溏或腹胀等太阴脾虚的寒象。便溏,见于大便次数增多,食冷物时更甚。便秘需与阳明病的便秘相区别,虽大便多日末排,但腹中无所苦,舌苔末见黄厚或燥干之象。腹胀需与用厚朴的半夏厚朴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相区别,虽胀却觉饥而不影响进食,胀而有矢气,腹胀并不因矢气而明显缓解。
  2、腹诊所见:腹软,心下部有振水音,脐旁或脐下或脐上有悸动。
  3、与半夏泻心汤同属于寒热错杂剂。半夏泻心汤以呕,痞为主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中一般没有呕证。
  4、方中有瓜蒌牡蛎散,其方证的界定是“渴不差者”。所以有的患者渴感明显,饮不解渴,甚则喜冷饮,渴饮无度。临床上有时易与石膏证相湿淆。鉴别在于本方之渴,唇舌多不干,口中不呼热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