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报】2020年重点推荐油画名家——葛燎原
艺术简介:
葛燎原,四川江安人,研究生学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宜宾市文联、市美术家协会、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写生中国”宜宾分部名誉主席,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曾担任中共宜宾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等职务,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第七届、第八届党代表,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宜宾市政协第四届主席、党组书记。现任宜宾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其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在《中国画家报》、《中华文化画报》、《中国书画报》、《中外名流书画家》、《美术中国》、《当代油画》、《四川美术》、《四川日报》、《写生作品系列丛书·油画卷》、《世界知识画报》等刊物和“人民网”、“央视网”、“中国国家艺术网”、“99艺术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或刊发专页,并多次入选中国邮政“书画百杰”明信片。2006年10月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葛燎原色彩风景写生作品集》。2008年9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成都画院为其举办了《乡情——葛燎原生态写生画展》。2009年10月,美国南卡州哥伦比亚市为其举办了《宜宾市长画宜宾》个人画展。2011年9月底,写生作品《李庄羊街》、《五月山乡》参展委内瑞拉波利瓦尔共和国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2011年11月,其写生作品《江之头——宜宾》参加了《四川省首届人民公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012年9月,四川美术家协会、陈逸飞艺术基金会在上海为其举办了《川南放歌·大美情怀——葛燎原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展》。2014年、2015年写生作品《江岸芦苇》、《一池春水》参加《四川名家作品提名展》。2017年5月写生作品《春风满山野》入选《守墨鼎新·四川政协美术书法作品集》。2018年9月写生作品《绿色的旋律》《春暖农家》参加《奋进新时代、携手新征程——四川政协委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2018年9月《古镇秋雨后》等多幅油画写生作品被收入《辉煌中国·艺海魂》。2019年5月油画写生作品《桃花依旧笑春风》《大山烟云》《遐思》《春的气息》《生态家园》等五幅入选《艺海同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精品集》。2020年8月《晚霞映照戎州城》等五幅油画写生作品被中国文艺出版社收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
心相合一
——读葛燎原的写生画
刘火
对于一个写生画家来说,画家的对象是一具象的物,物的式样、形状、色彩、光、影、以及时令和天气,都是写生画家须要认真面对的。这些变动着的因素,同样也考验着写生画家的定力和应变。或者说,写生画家的物以及与物相关的诸种因素,其实就是画家的上帝。面对这样一个上帝,虔诚,显然是最为重要的品质和规律。葛燎原的写生画,具有这一品质,也遵守这一规律。
不同时期的“农舍”,在葛燎原写生作品中经常出现,也许是画家的偏爱,也许是画家对这类题材和场景的特别熟悉,因此画家的写生侧重于乡间的景物。对于景物,画家看到的,画家以什么样的方式截面的,画家自然有画家个人的投入。但是,画家的对象,或者说画的对象在那里作为一种“物”的存在,无法变动。画幅的主体是农房,画家力图还原于川南乡村民居的美。川南民居中的粉墙黛瓦、穿斗、列子、八字分水的建筑格式,有它独特的美学和实用价值,即它简洁又明快。不过,当它要进入画家的画作时,对比繁褥又极富装饰的欧洲建筑来讲,似乎单调了些。不过,由于画家对于他的那个“物”的熟悉(也可以说是画家对乡村的一份感情),因此,农舍在画家眼中和笔下,便成为一种生动,甚至温馨。在画家眼里,竹编壁头上的石灰早已斑驳,但画家却认真地画下了这一细节。即在这一斑驳陆离残留下的石灰与泥土,生动地表达了画家对于“物”的另一种感知。即“相”的感知。
何谓“相”?作为一佛家语,在我看来,“相”不只是“物”的具象表征,“相”是心的一种表征。“相”即心之物,“相”即心之感应后的物。这一“相”看似物的原生即物的原样,但显然,这一物已经有了画家的主观投入。这一投入,是画家对“物”的某种状态的升化。由此切入,我们会看到葛燎原写生画的另一种品质,即葛燎原的写生画,试图挣脱“物”这一具象的羁绊,进入到画家的自由状态。视线中的情景是纯真而自然的,表达的是内心真实的感受;他笔下的物象的交融,体现了物的灵气,追求的是一种本色美、自然美的艺术意境,是一种从欣赏美到认识美、最后超越美的境界。通过“物”与“相”的融通,恬静的乡村农舍,以及它的附属物,事实上已经构成了画家的转喻:远离喧嚣的精神归宿。
静物写生,在世界名画里,类似的题材不少。葛燎原的静物写生显然也在那些名画里得到启发。不同的是画家跳出了写生对象的具象约束,将近景坐实、远景虚化,以画家的主观变成了对写生对象的抒情。他以阳台或屋顶花园为对象的多幅静物写生,其画面所洋溢的乐观和兴奋,尤其是色彩的明亮和不间断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热烈起来,与乡间的写生产生了一种“间离”。而这种“间离”除了建立在不同物个性之上,同时也建立在心相合一的平台上。
在葛燎原风景写生画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画家把国画的一些表现手段引入到透视里,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让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对象本身,而是画家心相的另一种表达。部分作品则将乡村的农作物与自然生长物置于不同的天际线,极其巧炒地表达出画家的心境:期许与眺望。尤其是画家刻意表现出天空、树木、房屋、大气在大自然的光照中呈现出的各种复杂色彩,以变幻的色彩去表达一种真实的印象。光色的变幻体现出画家的艺术热情,树林中局部受光与逆光面的细微变化,反映了画家的艺术功力。从风景的变化诡谲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他重视笔触的运用,使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和地域特点。画中的物象都显得非常结实、厚重。画中的一切都有其相互的关系和存在的意义,每个物体都是构成其整体的一个要素,达到高度的精练、简化,这是画家创造的一个纯粹的、实在性的画面。已经从物跳到了“相”。“相”即画家的心相。作品不仅吸取了西方高更或塞尚风景画的一些元素,同样将国画里的一些技法引入。心境放大到了对色彩的大胆运用,把写生的对象转变为画家心相的外化。心相的外化又定格在画幅里的物相之中,水乳交融。这样的效应还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写生画在靠近写生对象时又逐步逃离写生对象。
靠近与逃离,让写生画不拘泥于写生对象的具象;靠近与逃离,或许正是艺术超越自我的表达之一。
事实上,靠近与逃离,便是画家心的投入,心的投入,便是画家心相合而为一。
(作者系四川省评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欣赏:
《初夏的张家祠》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南屏别院》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板栗坳的秋天》 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初夏阳光》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春意在严寒中萌动》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秋深水静》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山之歌》布面油彩 规格:80X65CM
《深秋的白桦林》布面油彩 规格:50X65CM
《桃花坞的深秋》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高坎梯田》布面油彩 规格:80X65CM
《黄昏》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花开初夏》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茅屋秋风》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李庄羊街》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寂静的古街》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亭亭玉立》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小桥流水》布面油彩 规格:80X65CM
《雨后农家》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早春》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竹溪野趣》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冬日暖阳》布面油彩 规格:65X80CM
《晚霞映照戎州城》布面油彩 规格:60X80CM
《一江春水》布面油彩 规格:80X60CM
《工厂记忆之一》布面油彩 规格:70X100CM
《工厂记忆之二》布面油彩 规格:70X100CM
《工厂记忆之三》布面油彩 规格:70X100CM
寄情感于艺术,糅艺术于人生
——燎原先生油画展序
林木
燎原先生从政之余,年轻时喜欢之油画兴趣未有丝毫改变。每逢节假日,则与好友提着画箱,到池边树下,河畔山边,画自己喜欢的风景写生。我看燎原先生的风景,大多也的确并非名山胜水,而是自己生活其中的环境,普通的城郊农村之景。了解燎原先生经历,原来早年就与绘画结过缘,因阴差阳错,没能当上画家而学了文,后来又从了政。然一份爱画之心,始终未泯。
其实,画画的确是一种兴趣,一种浓烈得让人难以割舍的兴趣。不是个中之人,难以体会。今天画坛之画家,这种纯粹为爱好和兴趣而作画的人已经不多了,本来有过的兴趣已为对市场的名声和金钱的追求所削弱,炒作的疲乏,已使名声财富与作画之兴趣成反比地发展。画坛中画家反不如燎原先生这类业余画家来得纯粹。
因为业余,不靠绘画卖钱度日;又因为已身居高位,亦不靠画画捞名,所以为兴趣自身而作画的成分反而重得多。为兴趣为情趣而作画,这就是艺术的真谛。画得纯粹真切与否,比之画得好与不好更重要。古代文人官员如苏东坡、米芾等都是既当官又当画家,比之职业画家,其专业技术水准尽管有不如处,但充溢于画中那份真情那份意趣那份思想,职业画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以此观燎原先生画,亦当是此种类型。燎原先生以为政为文之余而付之于形色,寄情于风光山色,这就构成了他真实人生中富于情趣的一面。寄情感于艺术,糅艺术于人生,燎原先生油画比之他人之艺的可贵之处,或许应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