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断面颜色与含量

开头

遇到两个断面颜色不同的地黄,咨询“相约本草”的安同学,才发现是因为年限不同所致,黑色的为陈货。

安同学还提到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很不稳定,梓醇也容易分解,因此新药典将检测成分换成了地黄苷D。我们来看文献中与此相关的介绍。

药典中的地黄
01
地黄

【基源】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含量检测2015版药典】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梓醇不得少于0.20%。含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020%。

【含量检测2020版药典】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梓醇(C15H22O10)不得少于0.20%。含地黄苷D不得少于0.1%。

【性味与归经】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02
熟地黄

【来源】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

(1)取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取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含量检测2015版药典】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花糖苷(C29H36O15)不得少于0.020%。

【含量检测2020版药典】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地黄苷D不得少于0.05%。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文献中地黄
01
加工方式

地黄主产于河南、山东、西等省,以河南栽培历史最长,产量最高,而且有独特的加工方法,质量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称为“怀地黄”。

以前农户多烧煤烘焙,烘焙后堆积,用麻包覆盖"发汗”,待地黄内部汁液渗出体外,大汗淋漓时通风换气。

使地黄表里柔软一致时,再进行第二次烘焙。

加工后的成品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断面棕黄色、棕褐色或棕黑色,中间隐现菊花心纹,有光泽,具黏性。

目前多采用电热鼓风干燥,干燥速度快,时间短,能较快地将药材含水率降低。

降低药材内部反应,使梓醇等有效成分的分解降低。

02
美拉德反应

地黄炮制过程中,整个炮制体系颜色变黑变酸,碱性氨基酸含量迅速减少,梓醇等环烯醚萜苷类降解。出现了美拉德反应的产物:5-羟甲基糠醛等现象。

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羰基的化合物,通过缩合、聚合,生成类黑素的反应。

此反应最初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发现,他将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发现形成褐色物质,故称为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褐变。

热反应和长时间储藏,都可以促使美拉德反应形成。美拉德反应中碱性氨基酸比酸性氨基酸反应速度快。

温度可以影响反应的速度,温度相差10℃,褐变速度就可相差3-5倍;pH值在3-9范围内,可发生美拉德反应,随pH值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水分含量在10%-15%时,反应容易发生,完全干燥的情况下,难以发生美拉德反应。

结尾

研究证实美拉德反应产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清除机体氧自由基,以及抗脂质氧化,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抑制肝纤维化。

熟地黄为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要药,除了补血,熟地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补肾。中医认为“久病及肾”。

熟地适应症应为“久病阴血虚耗”所致的血虚。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久病”导致的贫血为慢性病性贫血,也称为炎症性贫血。

和安同学说的一样,不考虑含量的话,其实地黄黑的更好一些,但黑的含量不够。

因为变黑意味着,地黄进行了美拉德反应,而在进行美拉德反应时,药典检测的毛蕊花糖苷会分解,因此炮制熟地黄时,含量容易不合格。

相关图片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10种加工方法对地黄质量的影响 陈随清 薛淑娟 张飞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美拉德反应与地黄炮制机理的关系研究 郭艳霞 山东大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