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复文昌桥碑记
2020年春夜,泷西山人做了一个梦:县里巨商子虚先生出资千万,按西宁文昌桥的原貌(见下图)修复了该桥,并与泷西山人登桥而望。子虚先生嘱泷西山人以文言文写一篇碑记。泷西山人大喜,文思泉涌,即时于桥上为文,一挥而就。写毕,摔笔于桥,醒了!
西宁文昌桥
泷西山人醒后立即起床,把梦中所写的碑记记录下来,全文如下:
文昌江者,古之罗水也,罗阳古县因以名焉。是水发源于广西岑溪牛勒顶,及入西宁,汇纳连城河诸细流,水益深阔,白涌碧翻,映日浸云,蜿蜒东去以达于西江。全程百又廿八里,所历乡村数十百计。沿岸景致,如诗如画,各有攸胜,然皆不及西宁城者,以其有文昌桥如长虹卧波,洄澜跃龙,锁激流,补形势,振科举,兴文治,可收西宁山城风光于眼底也。
夫溯西宁之历史,乃建县于万历五年,民国三年易县名为郁南,1950年迁县治于都城,旧城所在遂称建城焉。文昌桥修于万历四年,诚先有桥而后有西宁也。桥后为潦水冲卸,万历十四年,知县林致礼捐俸修复。寻毁于火,改建天妃庙前。又圮,万历三十九年,知县苏至卿捐俸砌石。康熙九年,知县王钺清查苏祠田租,改为阴桥,即廊桥也。续因年久,桥之梁柱、栏板、桁桷朽腐,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张溶重建。二十五年,又增修。嗣后,历由邑人捐募修建,工费甚巨。
“文昌萝月”乃西宁八景之一,后之西宁六景,亦有“虹桥烟霭”。其景其情,前朝名公吟咏备矣。及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河道裁弯取直,文昌桥之作用顿失,桥下波翻浪涌不再,桥亦日渐破落,惟余桥墩、砖柱、残椽耳。履斯地者,能不徘徊叹息,摇首唏嘘乎?
方今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一日于宴席之上,邑中巨贾子虚先生愿倾囊修复此桥,以传承四百年之西宁文化。座中士子闻之,无不欢欣鼓舞,皆称此举乃泷西山邑之文化盛事也。
谋定而动,子虚先生委其秘书董其事,于是论证焉,设计焉,鸠工焉,庀材焉。工程经始于某年某月,众工修砌桥墩,架梁施板,因柱结楹,覆以椽瓦。六阅月,破败悉去,桥貌一新;拱门迎日,飞檐挂月;修旧如旧,尊古复古;西宁虹桥烟霭之胜,又得以重见焉。
桥复之日,巨贾子虚先生邀吾登桥上,吾见天后庙香烟袅袅于前,闻龙井寺疏钟阵阵于后。又觉黄皮果香醉人,山城风光如画,一股发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闭目凝想,西宁古县之城墙雉堞、城内大街岑之豹之进士牌坊、辅锦山上松涛簇拥之文昌高阁……一一如立眼前。岭南大儒庞嵩城内设坛讲学、佛门高僧光鹫、湛慈石门寺三请三辞、清初大家屈大均龙井亭吟咏唱和……一一如闻耳际。
嗟乎!西宁也,其历史难望中州,其文化可踵邹鲁。后世有言郁南文化落后者,实不知西宁也!
邑志云:“宁虽弹丸,居然敦诗说礼,家弦户诵之区也。自此人贤振起,云蒸霞蔚,安见不与唐宋元明诸巨公接武追踪,同垂不朽,以发川岩磅礴郁积之奇?”三百余年前之西宁如此,三百余年后之郁南又安能不如此哉?
是故传承西宁历史,振兴郁南文化,任重而道远。愿与邑中巨贾及诸人士共勉之。
今古桥既复,巨贾拟以其事泐诸贞珉,属为文记之。吾不揣不敏,乃叙事之颠末兼抒心之所感以告来裔焉。
时西历二零二零年岁次庚子四月也。
邑人宋德云拜撰,梦邑乌有敬书。
记录完毕,自读两遍,觉得写得还有点意思。如今过去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山人把该文发表在这里,以博大家一笑。
(此文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