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372课:细说“拘”,不拘一格的“拘”如何解释?
本课讲“句”部的一个汉字:“拘”。因为现代汉语部首检字法取消了“句”部,因此《说文解字》“句”部汉字均归入其他部下,“拘”归入“扌”部,检字时要注意,标题中问题的答案详见第(3)条。拘字的详情如下:
1、拘。读音有四个:
(一)j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制止,阻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诈,拘奸、厚国、存身之道也。”这是防止诈伪,阻止奸邪,巩固国家和保全自身的途径。但这个意义解说的不清楚,用手制止,是手势,还是用手或拉止或推止,存疑。
(阻止、制止)
拘是现代汉语常用字,用法还有很多,最常用的是“拘捕;扣押”的意义。《广韵·虞韵》:“拘,执也。”《字源》李守奎先生认为这才是拘的本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逮捕拘留。因为“句手”即使手句曲,会“执”意,而“执”的古字形像一个人两手曲屈胸前加上刑具之形,如图:
(执的字形发展)
你看,“执”的早期字形,就像给一个人伸出双手的人戴上刑具。执字《说文》给的解释是“捕罪人也。”就是拘捕。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解释较为合理。《书·酒诰》:“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全部捉拿拘押到周朝的都城,我将把他们杀掉。《红楼梦》第四回:“彼时雨村即拘原告来审。”拘,就是拘捕。
(拘拿审问)
(2)约制;拘束。《玉篇·句部》:“拘,拘检也。”《孙子·九地》:“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曹操注:“拘,缚也。”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深入敌国军心就受到约制;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史记·太史公自序》:“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张守节《史记正义》:“言拘束于日时,令人有所忌畏也。”我曾私下研究过阴阳家的方术,他们注重吉凶祸福的征兆和众多的忌讳,使人感到拘束而畏惧颇多。
(3)局限;拘守。《广雅·释诂一》:“拘,隔也。”《庄子·秋水》:“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井里的小鱼不可以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它所处的环境限制住了。再比如龚自珍的《乙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里的“拘”字,用的就是“局限”的意思,后来不拘一格发展为成语,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龚自珍小像)
(4)拘泥;死板。《汉书·艺文志》:“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等到拘泥的人来实行,就会受到禁忌的牵掣,拘泥于小的技能,放弃人事而从事于迷信鬼神之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汝颖多奇士,燕赵多佳人,其说拘矣。”汝颖地区多奇人异士,燕赵地区多出佳人,这种说法太死板了。
(5)拘挛不能抻直。《素问·生气通天论》:“緛短为拘,弛长为痿。”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
(手冻拘挛了)
(6)聚集;收集。《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回:“原来舟之侨是虢国降将,事晋已久,满望重用立功,却差他南河拘集船只,心中不平。”“拘集”,就是聚集、收集之意。
(7)节拍。明杨慎《词品》卷五:“《益州草木记》云:‘雅州名山县虞美人草,唱《虞美人》曲,应拘而舞。”说虞美人草能和着《虞美人曲》的节拍起舞。
(二)gō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三:
(1)取。《礼记·曲礼上》:“若仆者降等,则抚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郑玄注:“自下拘之,由仆手下取之也。”
(2)遮蔽。《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孔颖达疏:“以一手捉帚,又举一手衣袂以拘障于帚前,且扫且退,故云‘拘而退’”凡是为长者扫除席前之礼,一定要用扫帚在上面遮住畚箕。扫的时候要一手持帚扫地,一手举起衣袖遮住扫帚,边扫边退,这样就不会使灰尘污及长者。
(扫地也有礼仪)
(3)通“句”。即句的本义弯曲(见上一课)。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拘,假借为句。”比如《荀子·哀公》:“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杨倞注:“拘与句同,曲领也。”(孔子说:)古代的帝王中有戴便帽并穿曲领便服的。
(三)jǔ。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专用于“拘涧”一词,水名。《汉书·地理志上》:“(武始县)又有拘涧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拘音矩。”
(四)jú。读音出自《集韵》,同“挶”。执持。《集韵·烛韵》“挶,《说文》:‘戟持也。’或作拘。”
拘的小篆写法如图:
(拘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