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五行,学会分类
山川,树木,河流,身处天地之间的我们能从其中总结处什么规律。
古时候的智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将世间万物分为五类,也就是五行。有人猜测五行源于五材,也有人猜测五行和太阳系行星对应,暂不论这些谜团,掌握认知五行是掌握中医基础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五行的特性
树木繁茂,枝条柔顺,能屈能伸 熊熊烈火,火势向上,光明炎热
万物生于土地,万物又归于土地。
古人用大量的矿石冶炼出少量金属,金属在这个不断收敛的过程产生了,故金具有收敛的特性;金属质重,自发沉降。革在这里是动词,取的是“杀戮,分割”的含义。(人类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许多意思相近的文字会用同一音表达,而革的同音字基本上都有分割,分开的意思,如:割,隔,格)
“水往低处流” 水滋润万物
五行归类法
1.取象比类法(像什么,是什么)
火具有上升,光明,温热的特性,夏天是日照时间长,炎热,阳气最盛,所以四季中夏为火。
2.推演络绎法
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比如肝属木,肝在窍为目,所以目属木。
运用这两种方法可把自然界的四季,五色,五味等等按五行分类,也把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按五行分类。分好类之后,即可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行自我调理和治疗。
自然界之五行
如何将自然界的四季,五气,五方位等用五行分类呢?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太极图,结合图片去联想理解,一般自然界的五行归类运用的都是“取象比类”法,也就是“像什么”就是什么。
春天万物生发,自然界生机勃勃,自然之气舒畅条达。
夏季炎热,日照时间长,阳气达到顶点。
秋天阳气下沉入地,万物凋零,秋气肃杀收敛。
冬天万物蛰伏,阴气达到顶点,寒冷闭藏。
而关于长夏,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本着土收纳生化承载万物的特性,我更加趋向于理解为其他四行都带有“土”气,也就是长夏有名无实,其作用潜在的影响于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甚或承认长夏主脾,时亦为72日,但没有具体划分,而是无形地分解于一年四时之内。
自然界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而其中最容易观察和理解“生,长,收,藏”的还是植物。有关于“化”,只是为了应“五行”取得土的特性的一个化字,另外在生,长,收,藏中都离不开土气的“化”的作用,所以土位于太极的中央,且四季都在运转。
另外春季多风,夏季暑气炎炎,秋天干燥,冬天寒冷;一天之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初升,阳气初起,整个自然界的气是向上,向外升发的;太阳西落,阳气下沉,甚至可以观察到一些盛开的花害羞的收起来了。
关于五色,也许有人会比较难以把金和白对应起来,有一种解释是:西方多为盐碱地,阳光照射在土地上,看过去就是一片晃眼的白色;另外北方多为黑土地,冬日也是阴气最盛,故水与黑对应。
人体之五行
人体五行的分类,用到的不仅有“取象比类”法,更多的会运用到“推演络绎”法。
想象以下两个场景:
1.今天你心情很差,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2.遇见一件让自己情绪失控的事,自己会有哪些表现?
A.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自觉想要叹气,觉得两胁发闷,甚至会乳房胀痛。这些位置都是肝经循行的部位,可见肝怕“抑郁”,侧面也说明肝主升主动,闷住就会感到不舒适。
B.在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会忍不住大口呼吸,怒目圆睁,握紧拳头,全身发紧,甚至青筋暴起。有一个词语叫“怒发冲冠”,就是形容人嫉妒愤怒的状态。
我们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主升主动,这些都是木的特性。
另外,心有神明之心和血肉之心,神明之心以通明为用,对应火的光明特性;血肉之心主血脉,起到温煦全身的作用。有趣的是,在八卦之中,火对应的离卦和血脉的象也是能对应上的。
万物生于土,我们人类摄入食物,脾胃收纳,运化食物以滋养我们的后天,故脾胃属土 。
肺为华盖,对应人体脏腑最高的位置,从气机运转正常的角度来看,肺气是沉降的,从病理来看,多数肺病,都会产生咳喘的症状,由此可见肺气是沉降的,另外肺气的沉降和人体大小便的排出息息相关,可见肺具有沉降,清肃的特性。故肺属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脱。六七阳气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是《黄帝内经》中描述女子生长发育的一段文字,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这段文字中,可见人的每个生长发育阶段都与肾气息息相关,肾的先天之精滋润推动着人的生长发育。
另外,肾气司膀胱之开合,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影响着尿液的生成,故肾属水。
至于后续形体官窍,五志的五行归纳,多通过推演络绎法来完成。如:
肺藏魄,在志为悲(忧),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
故:悲,皮,皮毛,大肠等都属金。
后记:无论是“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它们都好像是中医这个大楼最底层的地基,它们有些抽象,似乎并没有什么实体,初次认识它们的时候会有些难受,纠结。不过,这正是我们中医的特色,重功能轻结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想要进入中医的大门,也许我们就该放下自己“斤斤计较”的状态,建立感知,构建宏观,多去查阅研究过去的文化和表达,在积累和运用中,找回中医失落的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