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文化不宜泛滥
时下,有不少的学校为了营造教室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了很多图表书画之类的东西,笔者感觉教室文化正在呈现出:“繁、杂、多、浅、乱”之势。这种教室文化的过度渲染,有时不但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反而产生不良影响。
一、 不良性的教室文化的主要表现
1.内容繁杂
(1)制度、安排类:有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有作息时间表、有课程表、值日安排表。
(2)图画、标语类:有国旗、国徽,眼保健操图表,名人画像等。有名人名言,有各种口号标语,如:“入门即静”,“怕吃苦莫入此门”,“用成绩报答父母”,“高考夺冠,舍我其谁”,“争分惜秒战高考”,“永不言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等等
(3)成绩公示类:学校组织的通考成绩表,各科单元过关成绩表等。
(4)学习、作业类:有各科考试的答案,有某些科学生答卷范例,还有某些科目作业、学生作品等。
(5)管理通报类:每天的学生违纪通报,检查记录等。
(6)杂类:有全班每个学生的理想志愿表(内容包括将来希望考取的理想学校,班内同学竞争对手,奋斗誓言等),有学生的挑战书。高考倒记时等。
2.张贴无序
(1)随意性大。有不少教室里张贴、悬挂的东西没有统筹安排,更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按类型划分区间,随手贴挂,表现的杂乱无序。
(2)欠规范整洁。如各科的成绩表等,有的用浆糊贴,有的用钉子挂,大小不一,有的贴得歪歪扭扭,有的因长时间不取走,呈半脱落状等,十分不雅。
(3)标语、口号位置欠妥。有的教室在前黑板的边缘上张贴标语口号、书写每日一语,如“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有的在前黑板上方挂考试倒计时牌等。
3.标语缺乏“人文”性
如“怕吃苦莫入此门”,“用成绩报答父母”, “永不言败”,“屡败屡战”等等,这样的标语给人一种压抑感,容易给人一种悲情的心理暗示,“怕吃苦莫入此门”,给人的暗示是来这里就是吃苦的;“永不言败”,“屡败屡战”给人的心理暗示是学习过程是不断失败的过程;“用成绩报答父母”,给人的心理暗示其一是把追求学习的动机局限于报答父母,其二是学习就是追求成绩。类似标语口号是缺少阳光性的,属于格调不高的标语口号。
4.过度渲染紧张气氛
有些毕业班级挂着高考倒计时牌或中考倒计时牌,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随着考试日期的逼近,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是紧张的,有不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此时期,学生一进教室或抬头就看到越来越逼近的考试日期,只能增加焦虑和惶恐,甚至会无所适从。作为教师,此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创造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指导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复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水到渠成,考试成功。
5.分散注意力
一是教室张贴、悬挂的东西太多、太乱、太繁,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教室里张贴着多张用大红纸书写的标语,不仅刺激眼睛,还会干扰学生情绪。二是有的教室在前黑板上张贴标语口号、书写每日一语,挂考试倒计时牌等,都很容易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诚然,育人环境作为教育的要素之一,越来越被学校重视,这是值得欣喜的。但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教室文化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教室文化的育人功能,防止繁、杂、多、浅、乱和表面化。
二、 教室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教室文化需要精心设计
(1)教室文化要求真、求善、求美,内容可以多样,但设计需要得体,做到井然有序,整洁、优美、和谐。
(2)内容在精不在多,突出主题,所张贴悬挂的东西对班级文化起到画龙点睛之妙、锦上添花之美,决不要在四周墙壁上挂满东西,尤其不要在前方张贴醒目的标语、每日一语等。
(3)合理利用空间,充分开拓空间,可在教室角建立书橱、报架,设立图书角、作业角和报刊园地。充分利用后黑板,办好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板报。
2.弘扬阳光文化
教室文化要格调高雅、内容清新、“绿色”人文、健康向上,克服压抑、“灰色”、格调低下的文化。教室文化要给人一种阳光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消极、失败的心理暗示。教室文化要起到对学生感染、熏陶、激励、教育的作用。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
3.创造宁静的环境
学生在整洁、宁静的环境里,才能做到静心、专心、用心地学习。因此,教室的布置要做到不繁乱、不渲染、不浮华,力求幽静、悠远、高雅,让学生在宽松、舒适、宁静的环境里愉快地学习。
4.符合教育的尊重性原则
尽管教育主观部门不允许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但教室里张贴成绩册却是很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中学,更是很普遍的现象。有的不仅张贴单元考试成绩,还张贴大型统考成绩;有的不仅张贴本班内学生成绩,还张贴全年级学生成绩,并且张贴就是较长时间。这种做法,从政策上说违犯了教育法规,从效果来看严重损伤下游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对那些每次考试成绩都在下游的学生影响更大。他们会感觉被人看不起,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会感觉丢人,他们会惧怕考试,他们会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快乐。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可以激发后进学生的进取心,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进取的真正动力之源来自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而不是来自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尤其是年轻的学生。
5.显性文化与内在精神结合
教室里设计、布置的这些文化是物质方面的,属于显性文化。教室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班级文化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因此,在进行教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显性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要引导学生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培养文明健康的班集体。教室文化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应随年级的不同而不同,随班级的不同而不同,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要体现科学的教室文化观和发展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室文化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