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本文解读的是:“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1.本句与上句“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是什么关系?
上句中的“吉凶”、“悔吝”是卦爻辞,“吉凶”是人们行事中循道顺德或背道逆德与否的象征;“悔吝”人们的思绪心态忧虑自已过失还是患得患失的象征。
本句中的“变化”、“刚柔”则指的是卦爻象,是圣人之所以系“吉凶”、“悔吝”辞的由来。
至此,本句能否如有些学者直译为:“变化是进取和退守的象征。刚柔是昼夜交替的象征。”?笔者认为,本句是本章首句“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延伸和展开性阐述,岂能一略而过!
须知,这可是《易学》中影响深远、说明卦爻象的主要范畴及其何以有吉凶的重要命题呀!
2.朱熹对“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是如何注释的?
“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趋于柔者,进极而退也。既变而刚,则昼而阳矣。既化而柔,则夜而矣。”
显然,这里说的是卦爻象的刚柔变化,它不仅包括阴阳二爻的互变,还包括卦中各爻上下往来(由上到下为来,由下至上为往)、内长外消(内卦为长,外卦为消)。是它决定了与卦爻象变化相应的“吉凶”、“悔吝”的卦爻辞,是权衡行事中进退的象征,如同它象征昼夜阴阳交替互变一样。
3.理解“吉凶”、“悔吝”、“变化”、“刚柔”四象的难点何在?
就笔者自身而言,难在格物致知精神的欠缺上,难在对古文字义、音韵准确把握上,难在对《易传》思维方式的理解程度上!
《易传》特有的意象思维方式,是一种由意象出发而省却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认知领域中称之为“直觉”,在佛学中称之为“顿悟”。学《易》的现实意义,笔者认识到的,是一种直觉思维方式和顿悟能力的训练和开发!
至于学《易》现状,笔者无力评说,但当读到《易》友一片冰心所写的博文:“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为进,柔为退。由柔到刚叫变,由刚到柔叫化。量的增减为变,质的改变为化。”,“昼夜,是自然界的一个现象,是无数循环中的一个。”时,深感自已在把握《周易》的精髓、主旨、主线上,还相差甚远!走出唯我即是的思想囚笼,向他人老实学习,集思广益,亦是由渐悟走向顿悟之必需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