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孩子何以沦为差生?
【第234期】教孩子学会学习(135)
高智商孩子何以沦为差生?
据《重庆晚报》载,重庆11岁男孩鹏鹏(化名),小学一年级时,成绩是中上水平,到了二年级,就变成了中下,而等到了四年级,鹏鹏则变成了班上的“吊车尾”,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家长和老师以为是鹏鹏智力出了问题,于是父母带鹏鹏到医院检查,结果,鹏鹏的智商测评结果是135分!比正常人智商120分高出15分。
医生说,正常人中只有3%~5%的人有如此高的智商……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IQ=MA÷C.A×100
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据说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智商为160,画家达芬奇智商是230,这样的奇才,都是百年不遇的。
天才的智商是140分,鹏鹏的智商已近乎天才了。如此超常的智商,学习成绩却经常倒数,这固然与鹏鹏自身的某些因素有关,但我以为最为关键的,更与我们不当的教育有关。
在当下,我们教育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上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上百人,学习一样的内容,布置一样的作业,考试一样的试卷,评价更是采用那个令所有孩子望而生畏的抽象分数……这种教育的前提就是把所有孩子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把他们当成生产流水线的同一产品,在今当经济、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这种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显而易见。
首先是忽视了孩子的年龄差异。
大家都知道,孩子越小,由年龄带来的差别也就越明显。
刚出满月的婴儿和两三个月的婴儿,一周岁的孩子和一岁半的孩子,一般大眼一看就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们无论是从身高、体重的客观差别,还是到眼神、说话、站立、走步的人文差异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间的身高、体重等客观方面的差异会渐渐缩小,但是,这个年龄段,正是大脑迅速发育时期,他们这时大脑的发育就像刚出生几个月时的身体发育一样,其差别几乎是按天计算的,六周岁、六岁半和接近七周的孩子有着半年到一样的时间差,其大脑发育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即便是年龄完全一样,很多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他们对事物认识、知识接受、理解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脑发育的不断完善而渐渐缩小,极至成人,即使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两、三岁甚至更多,我们有时很难分辨谁大谁小了。
但是,我们现在孩子上学,是按年龄入学和分班的,虽然入学要求“学龄”相同,但“实际年龄”并不一致。
同一个班,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可能要相差近“一岁”,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一岁之差,大脑发育程度就可能有着天壤之别。这就使得孩子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可能有得学得快,有得学得慢。如果老师忽略了孩子这种生理因素,不及时因材适教,个别辅导,就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跟不上趟。
一步跟不上,孩子就会步步跟不上,而我们的家长、老师眼中只盯着考试的分数、排名,一次次的批评喝斥,一回回的冷嘲热讽,更会让孩子没了自尊,伤了自信,渐渐自甘“堕落”,就像高智商的鹏鹏,一年级还能中上,二年级就变成了中下,而及至四年级就变成倒数的“拖尾车”,一个高智商“差生”就这样诞生了。
其次,是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天生完全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天生爱唱歌,有的孩子天生爱画画,有的孩子天生喜好舞文弄墨,有的孩子天生擅长奔跑跳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性是每个孩子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语言,数理、音乐等多方面才能的可能性,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这些才能并非都是平行排列,而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不同能力也会有强弱的不同,譬如,画家齐白石就是大器晚成。在我们的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即是文学家,又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画家、书法家、歌唱家……
全智全能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这个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当代社会,每个人只能是在某一个面或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更为根本的,还当是因材适教,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留意发现每个学生的天性潜质,注重爱好特长的培养,让每一个天生不同的人更加不同。
综上,我们的教育,特别基础教育的起阶段,不能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只培养那些升学能加分的“特长”,更不能凭单一、抽象的分数来评定孩子的“智商”……
这样的教育,会让瓦特在教鞭下不敢再“乱动”,让牛顿在冷眼中不愿再“胡想”,让爱迪生在嘲笑里缩回手脚,让刘谦在“无用”的教诲下放弃魔术,让莫言在“不读闲书”中绝缘与诺贝尔奖……
家长和教师当明白,小学时段,只是人生学习的开始。我们绝不能因孩子的几个低分,就对孩子的智商轻易怀疑。
对每个一正常的孩子来说,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适的教育!
像大发明家爱迪生、像美国游坛名将菲尔普斯的母亲一样,当孩子在普通学校学习跟不上趟的时候,当孩子考试成绩差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焦虑,更不要轻易怀疑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这个时候要静下心来,为每个孩子会诊把脉,找出他们的天生丽质、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富有耐心、慢慢地教育,给孩子充足的扎根、抽枝、吐叶的时间,静等花蕾一天天地积长,终有一天艳丽的花朵就会尽情地绽放,累累的硕果就会挂满果枝,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相关链接:寻找孩子那1%的灵感 为孩子找准成长的方向 将天才进行到底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