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竟敢拍导师的肩膀,他为什么这么牛

【家教智慧 第621期】

有一个学生到剑桥去读博士,读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要获得博士学位很简单,用不着读那么长时间,只要交一篇论文给导师,答辩通过后,就可以了。于是,这个人就将自己的一篇论文交了上去。

导师看了评价说,这是“天才的作品”,水平已经超过剑桥哲学博士学位所要求的标准。

论文答辩那天,有两位导师。正式答辩前,这位学生与两位导师闲聊的热火朝天,都忘记了答辩。后来,其中一位对另一位说:“咱还是答辩吧,你好歹得问他几个问题,怎么说你也是教授啊。”

答辩的时候,一位导师对其中一个观点产生了疑问。学生费了好大劲解释,两位导师还是没有弄懂。没有办法,这位学生只好拍了拍两个导师的肩膀说:“别介意,我知道你们永远都搞不懂我在讲什么。”

就这样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两位老师竟然让他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

剑桥的这两位导师,可不是一般人,他们是大哲学家罗素和摩尔;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就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之所以敢对两位导师如此放肆,是因为他很牛,他交的那篇论文是著名的《逻辑哲学论》,这部“天才的作品”,在博士答辩前就已经成名多年,被当时很多哲学家当作经典阅读,他和两位导师——罗素和摩尔早就是好朋友。

不要以为维特根斯坦只会哲学,他还多才多艺:会演奏多种乐器,特别擅长吹奏单簧管;能用口哨吹出交响乐的整段乐章;喜欢飞行和机械,拥有一项改进螺旋桨的专利,有助于后来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发明;打过仗,因为作战英勇晋升了中尉;独立设计过一幢现代风格的房屋,从门锁到合页无不精益求精,整幢房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发明了一种涂墙的油漆;能雕刻出精美的胸像;当过药剂师,制作的药品质量出众;当过医学实验室助理,设计了新的医学实验方法;编了一本针对小学生的字典……

所以,一个人要想牛气,想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不能只“怀才”,而要让“才”显现出来,才可能“遇”到伯乐!如果一直揣在自己怀里“不外现”,那只能说明这个“才”只不过是自己的主观臆想,不是真正的才!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