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川菜
在前文《工艺川菜双绝——鸡豆花与雪花鸡淖》一文中,笔者介绍了两道工艺川菜:鸡豆花和雪花鸡淖。在该文中已经谈到鸡淖的淖字,另外还有一个用淖命名的四川美食——连渣淖。连渣淖是四川汉族地区的菜名,在彝族地区,则称为连渣菜,也有人称之为菜豆花。在介绍这道四川风味小菜之前,先谈谈四川方言与美食中这个奇特的“淖”字。
已故诗人流沙河先生曾比较深入地研究过四川方言,发现其中有不少古字,而那些文绉绉的古字,竟流行与四川乡间。但老先生漏过这个“淖”字,因为这个淖字也是流行于四川乡间,并用来为川菜命名的,如鸡淖、连渣淖。
淖,读音nào,意为烂泥,泥沼;韩愈曾有咏蛤蟆的诗句:“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苏轼的“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一诗中有“归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宋范成大“灩澦堆”诗中有“时时吐沫作濆淖,灂灂有声如粥煎。”范先生可能是第一个把粥比喻成淖。可见把淖字与美食联系在一起,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
雪花鸡淖是稀泥状,连渣淖也如稀泥状,三合泥也是稀泥状,但用泥字命名前两种菜,就会觉得很别扭;用这个淖字命名,既文雅又好听,而且这名字仍然保留在如今蜀乡中。笔者家乡家家都会做连渣淖,小时候母亲也常给我们做鸡淖、连渣淖,至今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后巧遇上山下乡,笔者到四川凉山州工作达八年之久,在那里吃得最多的菜就是这连渣淖。但彝族地区不叫连渣淖,而叫连渣菜,还有地方叫菜豆花。在我背着被盖卷同彝族干部到彝族山寨搞“公社化运动”时,吃过的最好吃的菜就是连渣菜;我在越西南箐当文书时,经常吃这连渣淖(菜)。后来才知道,这连渣菜还是彝族名菜。
连渣菜,又称菜豆花,四川汉族称为连渣淖,是彝族人最常吃的菜肴,也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所谓“连渣”,就是把黄豆磨成浆,不过滤,连汤带渣一起煮开,然后倒入酸菜水(我老家用的是点豆腐的卤水,或石膏水,过程与点豆腐类似),等豆浆连渣凝固后,放入青菜煮熟即可。煮好的汤有一股清香。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或将调料浇在连渣菜上吃。特点是:清热解渴,色香味俱全,清爽舒适。趁兴来一首四川方言诗:
彝汉是一家,都爱菜豆花。
连渣点豆腐,啥都不抛撒。
同锅煮青菜,清香稀溜耙。
营养如豆腐,富含多维他。
绿色素佳肴,蜀人都爱它。
注1:抛撒,四川方言,浪费的意思。指豆花豆渣一起吃;稀溜耙,四川方言,指食物煮得柔软,易咀嚼和吞咽;
注2:这里的青菜,特指四川青菜,用来做泡菜、盐菜、冬菜等的青叶菜,不仅富含维生素,还富含铁质。
四川青菜,连渣淖中煮它味道最好;酸菜鱼中的酸菜也是由这种青菜做的。
(图片来自网上,特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