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日记】《姨母帖》古代的古法

王羲之存世手札中《姨母帖》是比较另类的。与其他手札书法风格迥然有异。

《姨母帖》,行楷,载原裁于唐人摹《万岁通天帖》。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 藏辽宁博物馆。释文是: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记录的是羲之姨母去世的事,被归为王羲之早期作品。

今天来总结下《姨母帖》的特点:

1.起收笔十分含蓄,少动作,有的像篆隶一样回锋,钩和折等变化位置都处理的非常小。

2.行笔质朴无华,少提按,圆劲有力,而且饱满,典型篆隶用笔。

3.横画走势上接近于隶书的“平势”没有向右上耸肩。

总尔言之,此帖最大的风格特点就是有“古意”。而且不仅仅我们现代人感觉它“古”就是在王羲之时代之后的所有时代都会感觉到它的古意。因为王羲之就是在当时大家都写这种字的环境下开创了“新体”。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王羲之其他风格的手札作品,起收笔丰富多变,行笔中提按顿挫,形态各异。使字的线条开始走向丰富化的追求高度。从此,书法才有了线条的艺术之概念。而王羲之也成就了“书圣”之威名。

最后谴责一下乾隆皇帝,他的印实在盖的太多了,字帖一共那么大个地方,就他和他儿子盖的印给糊住快一半了!!!

读帖悟道,快乐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