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三烈士
小记城区东涌镇赤岗村民杨添发、杨约、杨迪三烈士
上世纪20年代初,彭湃率先高举的农民运动之火把,在海陆丰地区点燃,激起了当地广大农民兄弟的革命热情,他们为了冲破黑暗的牢笼,纷纷起来响应。然而,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大肆捕杀革命党人,海陆丰成了重灾区。当时赤岗村的赤卫队队长杨添发、副队长杨约、队员杨迪三位堂叔侄,思想觉悟比较高,他们积极响应,既忙于发动村民们参加农会,同时又组织赤卫队武装自己,颇有影响力,而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这三位堂叔侄于1927至1928年先后被捕,不幸牺牲,解放后都被追认为烈士。
当年,彭湃及其战友陈魁亚、陈修等就曾以田墘的“红楼”为中心,在田(墘)捷(胜)遮(浪)等地宣传革命道理,唤醒广大民众的思想,传播革命种子。杨添发出生于穷苦家庭,当时的他听了彭湃的演讲之后,一时醒悟,觉得彭湃说的非常有道理,凭什么地主不用劳动耕田却拥有吃不完的大米?农民一年忙到头,累死累活却经常吃不裹腹?他们凭什么总是剥削、欺压我们?这样一思想,杨添发坐不住了,他率先站起来,带头组织、发动村民们参加农会,并带领赤卫队员配合农会为减租减息,向剥削阶级作斗争。他们经常在杨氏家族的祠堂开会,商议赤卫队的各项工作,并规定队员之间实行互助互帮,即谁家里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以团结众人力量为村民们解忧排难,一时间吸引了不少青壮年前来参加,更壮大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当时,杨氏家族的叔侄、兄弟中还有好几人参加了赤卫队。然而,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杨添发不幸被捕,几天后被押往海丰杀害,年仅30岁。
下图为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杨氏祠堂。大革命时期,该祠堂成了赤卫队的秘密队部。杨添发的后代说,解放后还找到了几支藏在祠堂里的“土枪”,之后交给了公家:
杨约和杨迪也都是赤卫队的骨干。虽然队长杨添发牺牲了,但并没有把他们吓倒,而是把工作转入地下进行。一次,杨约往城里送情报,半路上发现前面在查岗,他马上停下来靠在路边,并迅速把草鞋带扯断,一边装作在修理草鞋,一边把情报埋在路边的乱土中。此时,有一哨兵发现蹲在地上的杨约,一边走过来,一边大声喝道,干什么?杨约拎着一只草鞋迎了过去说,报告,我的草鞋断了,想把它弄了好走路。哨兵不耐烦地说,走,走,快滚!杨约赶紧溜过哨岗,至那天半夜,他才悄悄把埋下的情报拿走。杨约的机智在赤卫队里是有名的,他的一些事迹曾在老辈人的口中流传,可惜,现在已没有人记得了。杨约于1927年被捕,也是被押到海丰杀害的。
杨迪是被叛徒出卖的。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并威吓他说,你的两位堂叔都自食其果了,如果你再不悬崖勒马,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如果能认清形势,并供出其地下组织,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不用吃苦,还会让你升官发财!杨迪听了干笑两声,并用尽所有力气,朝着敌人发出了一声呸!结果可想而知,又被打晕过去,遍体鳞伤,其他狱友都不敢看下去了。不久,杨迪等人被押到汕尾的海边枪决。杨迪牺牲时才20出头,还没结婚的他等于是“绝后”了。为了缅怀他和弥补这个遗憾,按照乡村惯有的风俗例规,族里把杨迪弟弟的儿子杨倩过继给他当儿子,也便于逢年过节有后人祭拜、告慰英魂。这是亲人们对杨迪最为深情又朴实的一种血脉传承的延续之寄托。
杨倩说,我过继给伯父(杨迪烈士)当儿子,是解放初期的时候。那时少不更事,大人也很少提伯父牺牲的事。只记得祖母一提起来就会伤心落泪,她曾说过伯父在海边被国民党打死之后,还通知家属前去认尸。祖母一路哭到海边,却因死的人多,又被海水浸泡后,其面部全都浮肿变形,而无法辩认,最后不得不作罢。很难想像当时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的残忍与悲痛!多少年过去了,一提起来,祖母的眼泪总像喷涌的泉水一样流不干!
杨倩(下图)激动地说,海陆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它作为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还有作为烈士的后代,我们更要好好地领会所强调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深刻内涵,牢记我们的使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告慰我们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