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剑派与日月教,必须你死我活,不能和平共处?

《笑傲江湖》一书结尾,面对任我行率领日月神教的大举进攻,

令狐冲叹息说:【先师(岳不群)昔日常加教诲,自来正邪不两立,魔教和我正教各派连年相斗,仇怨极重。晚辈识浅,只道双方各让一步,便可化解,殊不知任教主与晚辈渊源虽深,到头来终于仍须兵戎相见。】

任我行夺门复位,有其对外扩张以巩固自身合法性的需要。而方证冲虚要准备两万斤炸药对付任我行,可见此时日月教的实力,已经不是正教联盟所能正面抗衡。这等情形下,令狐冲寄希望于“各让一步”,自然是痴人说梦。

但令狐冲这么想,也有令狐冲的道理。

首先,五岳剑派与日月教的矛盾,因何而起?

《笑傲江湖》主线剧情前八十年,有日月教长老夜袭武当山,夺《太极拳经》与真武剑之事,则此时日月教之盛,可想而知。少林武当自保为难,无力庇护中小门派。故峨嵋派闭门谢客、丐帮号称中衰,恐亦自保之一策。

五岳剑派以“地域、武术家数相近”而抱团,自是五派共识。五派武功,以描述而言,以泰山最为神奇。传统上,泰山也是五岳之首。黑木崖在山西平定州,但金庸先生写作意念中,似是当成河北定州来写。

则泰山首当其冲,或结盟之前已屡挫于日月教,实力大损。五派言行中对魔教之观感,以泰山、恒山最为激烈。恒山以女尼为主,有其加倍强势之主观动机(如灭绝例),泰山之切齿日月教,则当有切肤之痛。泰山人才最盛,内耗也最严重,观天门与三玉之龃龉,倒似累世宿怨,非一日之寒。

而到了《笑傲》主线剧情开启时,正邪双方保持冷战状态三十年,双方也有着实质上的和平默契和接触。

黄钟公与方证交厚、方生与东方不败有一面之缘、河南围攻向问天之役双方更是近乎联手。

除左冷禅这样真正具备政治家眼光的枭雄,明白正邪双方有着价值观层面的不可调和矛盾,连方证与冲虚也未始没有搁置正邪争议的意愿。

敌我矛盾,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矛盾。东方不败的教主宝训“对敌需狠,斩草除根”,这个其实是针对一般教众的宣传。对正邪双方的上层分子来说,适用的则是完全另一套逻辑,即所谓“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结束”。

拿破仑时代之前,欧洲战争,一向以避免主力决战为指导思想。因为在统治力低下的时代,战争的收益不一定比得上战争的消耗。拿破仑从大革命法国获得了近乎无限的人力补给,于是也习惯了以消耗战方式击垮对手的打法。代价则是法国人力资源透支,再没缓过这口气来,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对理智的决策者而言,将战争的规模、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触及对方底线,是一种彼此的默契。国际公约、江湖规矩,本质上都是对这种彼此默契的确认。

违反国际公约的无底线战争,一方面会招致对方的残酷报复,另一方面会引发第三方的不安全感,导致四面受敌,战略态势恶化;违反江湖规矩、江湖道义的后果,也差不多。

《书剑》红花会惯用的口号”对这种人不必讲江湖规矩“,潜台词是:”这人是个不讲规矩的人,所以可以使用极端手段加以报复。“这是合乎自然法的。

正邪双方围攻向问天,令狐冲看不过眼,指责”五岳剑派几时和魔教联手了?“其实看向问天的行事风格,恰恰是个不讲规矩、没有底线的人;而日月教参与围攻的长老,基本上保持了和正教之间相安无事的默契。

因此,令狐冲指责正教围攻向问天,而不去剿灭身边的日月教中人,实在是很没道理的事情。

令狐冲作为二代目,他有结交江湖势力提升自己整体实力的必要。华山需要的,不是一个狷介端方的继承人,恰恰是一个人脉深厚黑白通吃的老油子接班人。

说令狐冲任意胡为是不公平的。他挑衅青城四秀,明摆着是以二代目身份,打压崛起势头明显的青城派,以维护华山利益。岳不群也知道“他江湖上朋友多,要和青城派为难也不必自己动手”,而且岳不群对此不仅仅是默许,甚至有点乐见其成。

岳不群自己也是这么干的,“就算名声不佳之辈和他寒暄,他一样有说有笑”。只是岳不群知识分子气质太重,不能真正跟江湖草莽打成一片,没法将之吸纳为华山外围潜势力。

某种意义上,左冷禅年轻时很可能跟令狐冲是一类人,通过吸纳灰色外围势力,奠定了嵩山崛起的根基。他打压刘正风,借令狐冲敲打岳不群,不过是不愿别人复制他的成功罢了。

少林三战,打到令狐冲和岳不群陷入胶着,其实是把正邪双方都逼到了墙角。对方证、任我行来说,令狐冲岳不群无论谁胜谁败,都是个尴尬的局面。盖令狐冲手下留情,人人都看出来了。

方证输给任我行、任我行输给左冷禅,技不如人而已,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并不怎么丢脸。岳不群输给留手的令狐冲,意义则完全不同。同样的道理,令狐冲让了这一局,岳不群是虽胜犹败,任我行势必不服气。

”愿赌服输,各安天命“的默契,至此已经完全被打破。无论结局如何,双方其实都无法体面收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时的打斗,变成了意气之争,对双方的政治意图有害无益。

所以以任我行之狂妄,不惜低头向方证讨人情,要求作和论。方证也有意顺水推舟。唯有左冷禅,其一开始的战略意图就是打破正邪双方的平衡默契,所以坚持不给双方下台阶的机会。

最后真正给双方下了这个台阶的,其实是岳不群。令狐冲刺伤岳不群,以徒弑师,在正教一方而言,大可以如约放走任我行,却以江湖道义为辞,找令狐冲的麻烦,则任我行势必不能袖手。

形势就又回到三战之前的状态。主动权在左冷禅手里,方证任我行就算不情愿,也只能跟着左冷禅的节奏走。

但岳不群假装暴怒,一脚踢翻请罪的令狐冲,实际上解开了这个死扣。老岳这一脚,实在太没风度太没品,正教再要找令狐冲的麻烦,道义上就不那么站得住脚了。左冷禅没了大义名分,自然也就不能在方证明显打算息事宁人的情况下,再出面挑事。——于是双方体面收场,损失的仅仅是岳不群一个人的面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