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贬褚遂良(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七)

褚遂良被贬后,韩瑗上疏他诉冤道:“褚遂良废寝忘家地治理国家,一心为了这些身外之事,他的情操经历风霜,他的意志坚如铁石,他是社稷旧臣,是陛下贤良的辅佐之臣。遂良在从未听闻有什么罪状的情况下被贬斥出京,举国上下对此无不叹息。我听闻晋武帝宽宏大量,对刘毅斥自己为桓灵之君也不加诛杀;汉高祖仁义之至,对周昌之直言一笑了之。现在褚遂良被贬已过了一年,他曾忤逆陛下这举,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了。我希望您能远察无罪之人,对本非其罪稍加宽待和怜悯,以顺应人情。(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风霜其操,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氓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俯矜微款,以顺人情。)”高宗对韩瑗说:“褚遂良的情况,我也是知道的。不过他为人粗劣又喜好犯上,所以这样处罚他,你又何必这么说呢!(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韩瑗答道:“褚遂良是社稷的忠臣,为谗言所诬。历史上微子启离殷而殷亡,张华在位才使得朝纲不乱。陛下无缘无故驱逐旧臣,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啊。(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高宗不听。韩瑗觉得高宗不听自己的诤言,就请求退休,高宗也不同意。

刘洎的儿子为他的父亲鸣冤,说在贞观末年,他的父亲被褚遂良所谮而死,李义府也在一旁帮助他说话。高宗于是就向近臣询问,这些人都迎合李义府的意思,都说刘洎是冤枉的。只有给事中、长安人乐彦玮不同意,他说:“刘洎作为国家大臣,在君主暂时生病之时,怎么能够自己把自己比作伊尹、霍光!如今要是洗雪刘洎的罪过,难道是说先帝定罪不当吗!(刘洎大臣,人主暂有不豫,岂得遽自比伊、霍!今雪洎之罪,谓先帝用刑不当乎!)”高宗认为乐彦玮说得有道理,就不再讨论这件事了。

许敬宗和李义府俩迎合武皇后的意图,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和褚遂良阴谋不轨,他们考虑到桂州是用武之地,所以把褚遂良安排到桂州当任都督,作为自己的外援。于是,韩瑗因此被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并且终身不允许入朝觐见。褚遂良又再次被贬为爱州刺史,荣州刺史柳奭迁为象州刺史。

褚遂良到爱州赴任后,向朝廷上表自陈,他说:“以前濮王李泰和废太子李承乾争东宫之位时,臣拼上性命,拥戴陛下。当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李承乾的罪恶已经显露,他不在东宫之位,东宫之位不可空置,建议由濮王接任太子之位。’臣又一力反对,这些都是陛下所见的。最终,臣和长孙无忌共同接受先帝遗诏。陛下在先帝过时之时,哀痛不已,臣以社稷之重任劝慰陛下,陛下用手抱住我的脖子。臣和无忌二人处理朝中诸事,从来没有耽搁的,没过几天,朝中内外就安定了下来。我的能力不责任重,一不小心就犯下了罪过,我的残年也没多久,还忘陛下能够垂怜。(往者濮王、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状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言固争,皆陛下所见。卒与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朝大渐,独臣与无忌同受遗诏。陛下在草土之辰,不胜哀恸,臣以社稷宽譬,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区处众事,咸无废阙,数日之间,内外宁谧。力小任重,动罹愆过,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表章上奏后,留中未发。

君明则臣直。直臣只有遇上明君,才是一段佳话;直臣遇上昏君,即便是很好的结局也是被凉到一边,甚至小命都保不住。这就是褚遂良是太宗朝忠臣,却是高宗朝罪臣的原因了。

(0)

相关推荐

  • 大唐西征失败,李治力排众议再征突厥,一口气收入300万平方公里

    前言 公元656年冬,大唐三朝元老.凌烟阁功臣.大唐西征统帅程知节兵败,刚从舅舅长孙无忌手中夺回大权的李治查清原因后,又气又怒,便要派人锁拿程知节入狱. 自开国之初,尚未完全成长的大唐铁骑除了曾败给突 ...

  • 魏元忠之贬(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五)

    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便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 ...

  • 韦凑论守西域策(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七)

    开元三年十一月丁酉(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兼任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经略大使.郭虔瓘请求朝廷允许自己自行招募关中士卒一万人到安西以讨击胡人,并且要求由官府负责向这些人提供运输工具和做好的 ...

  • 但取来情,不追往咎(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七)

    唐玄宗开元七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三日),突阙进犯甘.凉诸州,击败了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大肆掳掠了契苾部之后就撤退了. 在此之前,唐朔方道大总管王晙奏请西调拔悉密部落兵马,东发奚.契丹等部兵马,约定在这一 ...

  • 二刘坚守孤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四)

    起初,刘仁愿和刘仁轨等人屯驻在熊津城.高宗皇帝给他们下敕书,说"平壤的大军撤回后,你们仅有一座孤城难以独守,应当撤回到新罗境内.如果金法敏提出要你们留下来镇守,你们就留下来:如果他们不需要,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

  • 苏定方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一)

    百济依仗得到高丽的支援,数次侵伐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向唐廷求救.高宗命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以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配合唐 ...

  • 下不失义,上不失仁(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

    凉州刺史赵持满,力大无穷,又擅长射箭,性格豪爽任侠,他的姨母是韩瑗之妻,他的舅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是长孙无忌的族弟.长孙铨因长孙无忌之案被流放到巂州.许敬宗担心赵持满会作难,就诬称他和长孙无忌一同谋反.朝 ...

  • 长孙无忌“谋反”案(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九)

    武氏因太尉赵公长孙无忌一方面接受了高宗和她的重赐,一方面却不支持自己而极为不满.后来在讨论废王后时,燕公于志宁也立场中立不发一言,武氏对他亦很是不悦.许敬宗也曾多次向长孙无忌说明不支持武氏的利害关系, ...

  • 苏定方平定西突厥(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八)

    苏定方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大军到了金山之北,先大败处木昆部,其俟斤(部落首领)懒独禄等人帅万馀帐前来投降,苏定方对他们加台抚慰,并派千余骑兵与其同行. 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对朝廷进言道:"泥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