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怎样的一条汉子?
我们知道,武松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报兄仇狮子楼斗杀西门庆,酬友义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武松天生神力,武功了得,又侠肝义胆,古道热肠,快义恩仇,武二郎绝对是英豪侠客。然而,此等意义上的英豪武松,具有的是天下英豪的普遍共性,可钦可佩。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武松有着不同于一般侠客的鲜明个性,是武松形象的可爱之处。
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又目睹了王婆的凌迟正罚以后,被一心想要周全他的阳谷县令和东平府尹脊杖四十,刺配孟州。
初到孟州之时,狱友劝他准备些银两贿赂管营,免受一百杀威棒之苦。武松却表示:“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没有”。可见武松绝对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汉子,而且语言行为率性,此时此刻,全然没将一百杀威棒的肉体之痛纳入考虑之列,在意的是自己打虎英雄的豪气与骨气。
差拨来提武松时,向武松索要贿赂,只因语气不对,武松就说:“……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金银有些,留着自己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这不仅是蔑视,简直就是挑衅。
管营要打武松杀威棒时,武松说:“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拕(即按倒的意思),我若是躲闪一棒,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后来施恩救他,管营(施恩的父亲)为开脱武松,故意问他在路上是不是生病了,武松当然明白这是在救他,可他仍然不吃这一套,坚称自己没有病,身体好得很,能吃能喝能走能睡。这可难为了施管营及施恩父子,只得说武松病得严重,精神出了问题,免打一百杀威棒。
《水浒传》的这一部分描写,武松简直就是个顽皮可爱的孩子,言语行为之中,是一颗无畏痛苦不惧强暴的心。
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好友施恩夺回了快活林。蒋门神为了复仇,伙同张团练买通张都监,设计栽赃陷害武松,武松又一次被捕。
武松被带到府厅受审,《水浒传》原文写道:“武松却待开口分说,知府喝道:'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一定是一时见财起意。既是赃证明白,休听这厮胡说,只顾与我加力打这厮!’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时见本官衙内许多银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势窃取入己。’”
看这一段,武松的表现与先前打杀威棒时判若两人,一个完全彻底的硬汉怎么会因惧怕挨打而屈招呢?刚烈的义士之举应当是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下,仍然是威武不能屈,坚守着英雄本色,仿佛小说应该这样写,才能符合武松的硬汉形象。
那么,这种看似矛盾的安排,是因为作者疏忽大意,使得行文前后产生了冲突,致使武松的硬汉形象有所损伤吗?其实不是,这种安排正是作者要突出武松的独特个性而精心设置的,是作者的高明之举。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武松的心理,他待要开口分说,却遭到知府的呵斥,情知不是话头。既是遭人栽赃陷害,自己落入人手,别人岂肯善罢干休?如果坚决不认罪,那么接下来的毒打,即使没有立即毙命,也是九死一生。与其这样不明不白毁于人手,不如暂时委屈先逃过一劫。须知好汉也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能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所以,笔者认为,武松在这里选择屈招,实在是因为想找机会弄明白个中原委,如果有可能活下去,那么也就有了复仇的可能。
《水浒传》接下来的行文也作了这样的处理,佐证武松之所以屈招的意图:“且说武松下在大牢里,寻思道:'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害我,我若能挣得性命出来时,却又理会!’”
可见武松并不怕死,也非怕痛,而是不甘心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稀里糊涂地没了,他给自己留一个清白和复仇的机会,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因此,他委曲求全,选择了屈招。
相比于前面打杀威棒时不一样,那时他的心中是坦然的,没有迷团和冤屈,即使打死,也没有什么遗憾。
也许有人会问,武松一介武夫,他会想到那么多吗?要知道,这些几乎都是生命的紧要关头,最本能的想法,并不需要多少智谋。况且武松并不是一个莽夫,也不是一个刚愎自用认死理的愚义愚侠。他不是一个士大夫,是一个没读多少圣贤书的普通平民和江湖中人。他的侠肝义胆中还有一些小机巧,小狡黠。
武大郎被害,武松已从何九叔与郓哥处掌握了确切的证据,他也并非无理智地动手报仇,而是先去县里告状。当告状受挫时,才想到要自己手刃仇人。即便此时,他仍然很讲策略,没有失去理智。试想,如果换成李逵,可能早就提着两把板斧砍人去了。然而武松没有,他是一个有心思的人。他买置酒食祭品,聚集了几位邻居,声称要祭奠哥哥亡灵,并请大家吃饭。他玩的这种猫抓老鼠的游戏,以及他的冷静与理智,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害怕。在席间,他获得了供词,控制了王婆,杀了潘金莲,又去杀了西门庆,最后去自首。
在为施恩夺回快活林时,武松同样没有单刀直入。在进入快活林之时,他已经看到了蒋门神,但他并没有上去就打,更没有出其不意搞偷袭,而是转入他的酒馆要酒喝。在喝酒时故意找茬,激怒老板娘与酒保,从而找到下手的理由。
可见武松做事是讲策略的,他谋划全面,布置周到,保证了行事的成功,又能掌握道德舆论甚至法律的主动权。特别是报兄仇那一部分,当客人全部到家里以后,他让土兵堵住前后门,中途不让任何人离开,一屋子人都成了瓮中之鳖,确保报仇成功。西门庆没死之时,由于有财有势,以县令为代表的官方是向着西门庆的,西门庆一死,官方与民间的舆论立刻倒向武松,致使武松得到县令与府尹的大力周全,手段残忍的两条人命,仅仅脊杖四十刺配孟州了事结案。
武松心思狡猾,有些方面,还常常惯于出尔反尔。审潘金莲时,武松用尖刀逼着潘金莲,令她招供,否则就杀了她,潘金莲因害怕被杀就招了。武松一旦取得供词,不仅杀了潘金莲,而且是剜心斩首。
武松的这种伎俩,在后来大闹飞云浦与血溅鸳鸯楼时,也多次用过。在飞云浦,武松解决了三个杀他的人,还剩下最后一个活口。武松令他道明前因后果,就不杀他。武松获得信息后,却说“饶你不得”,一刀结果了他。
武松潜回都监府,在马厩也是这样对付那个养马的老头。武松需要获得张都监等人具体位置,令养马人告知,就不杀他。养马人告诉武松详情后,武松又是一句“饶你不得”,一刀杀了养马人。
在鸳鸯楼上,极度悲愤的武松杀红了眼,他的刀下没有留下任何一个他碰到的活口,除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外,其他夫人、丫环、下人、杂工等等,只要碰到武松,无一生还,杀死了许多无辜的人。
我们知道,侠客都一言九鼎,忌伤无辜,武松的种种作为,是有些过份了。潘金莲和那个追杀武松的人,这样对他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该死,可是,养马的老头以及张府那些丫环下人杂工,确实应该留他们一命,然而武松没有这样做。种种作为让武松与大侠客之间出现了一道缝隙,然而却让武松的人性更血肉丰满,更真实可信。武松是一个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悲愤至极而痛恨所有与这个团伙有关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为求自保而斩尽杀绝。
因此,我们可以说,武松是一条能屈能伸的汉子,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义士,是一个机智狡黠的平民,是一个血肉丰富的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