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技巧

摘要:

讲话要因人而异,讲“善话、实话、心话、民话”,讲有人情味的话,就能拉近与人的距离,使谈话顺畅,达到了解人的心智,消除思想困惑,解开心结,化解矛盾。

【关键词】:

谈话对象、善话、实话、心话、民话

天下最难知的是人心,做人的工作最难。这一点,不会因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而改变。开除处分之类,法律诉讼之类,毕竟都是不得己的最后手段。一般情况下,还是要通过谈话,对话化解矛盾,合作共事,这就需要坚持原则的同时,还要顺应人情,不仅要一往无前,还要适当妥协。

“我可以不断地研究你的大脑,但我却永远不知道你的心智;我可以通过客观的研究来了解你的大脑,但只有通过谈话才能懂得你的心智”[1]。

领导与被领导讲话、谈话、沟通,了解人的心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领导者经常性工作。与员工如何讲话?讲什么样的话?关乎个人形象和沟通成败。

古人云:“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与员工讲话、谈话,一是要学会看对象,二是要善于讲“善话、实话、心话、民话。”

讲话要学会看对象。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至截然相反的结果。领导者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质差异的人,但每个人都应受到尊重。

看对象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言反应上存在差别,两者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别多半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异所引起的。一般来讲,男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如通常的玩笑就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而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则较男性弱,即使是通常的玩笑也要特别注意。

看对象的文化程度,领导者在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讲话、谈话也应注意有所区别。如文化水平低的人不习惯使用书面语言,和他们讲话、谈话应尽量口语化,如果用书面语言或典雅的词句,就会产生、交流障碍。反之,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则爱听委婉的话,不爱听质问或不客气的话。

看对象的民族。领导者与少数民族人交往、交谈过程中往往因为文化的冲突而导至交往、交谈失败常有发生。语言和文化之间互相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和走路不同,学走路时,文化或者社会习惯的传统不起什么重要作用,走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活动,人与人之间走路的差别是有限的。而语言不是这样,它的差别是无限度可说的。因为它纯然是一个集体的历史遗产,是长期相沿的社会习惯的产物”[2]。萨丕尔把语言和走路相比,正是突出强调了语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由于不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可以称为“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不同民族来说,其影响往往迥然不同。所以,领导者与不同民族的对象讲话、交谈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他们的语言。

看对象的性格差异。讲话、谈话要坚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对性格开朗的人,语言要直言不讳;对个性儒弱的人,语言要柔和婉转,以柔克刚;对心理脆弱的人,语言要温和,体现关怀和理解。

领导者通过谈话说理,了解人的心智,使谈话对象理性审视自己,消除思想困惑,解开心结,化解矛盾。

领导者要善讲四种话。一要讲善话,要义是悦。悦就是让听讲话的人心情愉快,兴奋起来,以达到感情交流,情绪共鸣,目标共识的目的。悦耳之善言,就是那些有血有肉,通俗易懂,听着高兴的悦耳之言。只有悦耳,才能入耳;只有入耳,才能入心;只有入心,才能同心。反而,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当然,悦耳之言,并非是“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之言,而是言近旨远,文简意明之语。悦耳之善言,要从员工身边事谈起,家常话谈起,生活事谈起,并由此及彼,由表到里,把员工身边的事与企业的事,与国家大事相结合起来,把员工当前的利益与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自然对接起来,从而你欢我欢大家欢,你心我心一条心。

二是讲实话。实话就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联系员工思想的话,就是要讲能够反映员工的呼声、疾苦、心愿的话。这就要求领导者在深入员工调查的基础上,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于一炉,把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思路和办法向员工实话实说,这样的话才能使员工觉得可信、可行、可为、可亲,引起共鸣,达到共识。

三是讲心话。一是触动员工思想和感情的话;二是领导者本身想说的话。领导者要放下架子,走进基层,深入厂区、社区与员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以情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带着感情,带着真诚,带着关爱与员工推心置腹交谈,营造讲真话,谈实情的氛围。

四是讲民话。就是员工说的直来直去的“实话、白话、俗话、土话”。俗话、土话来自于日常生活而非书本。它的生活味特别浓,是社会语言的自然暴露。与员工讲话、谈话要善于运用民间语言,从生活谈起,寻找话题的兴奋点,这样才能和员工有共同语言,员工才能把你当成自己人,愿意与你交流交心。

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员工不爱听,不想听,甚至讨厌反感。而讲浅中见深,平中见奇,常中见险,陈中见新,朴中见色,淡而有味的民话,为员工所喜闻乐见,让人听着“过瘾”,用着“解渴”,使听言者咀嚼有味,方能收到“吐言贵珠玉,讲话回风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啃威尔伯.万物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2]贾莎.文化的载体.西安社会科学.西安出版社2014.4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文字撰写:刘老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