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红釉瓷器的审美价值,康熙郎红瓷器怎么鉴定?

艺术品交易rustle520——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艺术品交易”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账号!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高22.5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8.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所谓红釉瓷器,是指以铜、铁、金等作为主要呈色剂,使其釉色呈现出不同红色调的彩釉瓷器。在宋代之前,以铜做呈色剂烧造的器物却是绿色,这说明同一原料在不同的烧造气氛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种铜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而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红色。北宋晚期,河南禹县成功地烧制出了紫红釉器物,这就是著名的钧窑瓷器,这种钧红釉即为早期红釉的代表。

文献记载表明,明代永宣时期红釉的品质已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更是被后世人供为至宝。然而,这种鲜红釉瓷器的生产技艺却在宣德以后失传,正如《大明会典》所述:“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矾红。” 矾红又叫“铁红”,属于低温釉上彩料,较铜红而言,矾红在烧造过程中发色稳定,几乎不受气氛影响,成品率较高。但作为釉上彩料的一种,矾红彩无论是光泽度还是釉质上跟高温铜红釉相比都望尘莫及,并且其釉彩层薄,较易剥落。但由于之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始终未得到恢复,因此低温矾红彩作为高温红釉的替代品,一直发展、使用着。直至清康熙时期,这种失传已久的烧造技术终于在景德镇御窑厂得以恢复,康熙朝亦成为红釉发展史中的集大成时代。

清代的制瓷技术在前代卓越成就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单色釉生产方面,康熙官窑红釉瓷器的出现,改写了明代铜红釉失传已久的局面。清代初期,政府沿用了明代景德镇御器场的烧造制度,于顺治十一年改御器厂为御窑厂,由工部或内务府派人监理。康熙十九年,由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督造御器烧造,次年又差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等来景德镇督办,世称“臧窑”。康熙四十四年江西巡抚郎廷极来厂督造,出品不凡,世称“郎窑”。明代以前,红釉器品种相对单一,统称“鲜红”釉瓷,明代永宣红釉由于主要用作祭器,仅供皇家专用,民间禁烧,因此名曰“祭红”。清代红釉瓷器较明代更为平民化,这也是红釉瓷器在清代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康熙红釉器的藏品数量和品种可以看出,当时制瓷工艺的发展和探索红釉烧制工艺的道路正趋于成熟。康熙时期的祭红釉具有与明代红釉相同的特征:发色深沉,釉不流不裂,表面呈橘皮棕眼等。足可见清代御窑厂仿明代红釉器的水平之高。

康熙朝所烧的铜红釉,除郎窑红、豇豆红外,尚有祭红釉,为仿明代永宣时代的红釉器。祭红釉有别于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与豇豆红的淡雅柔润不同,其釉色深沉失透,釉质均匀。

康熙郎窑红得名于当时的督陶官郎廷极,也是仿明代鲜红釉的成功之作。由于釉料配制和烧成温度稍有不同,所以色调比宣德红釉浓艳,釉的流动性增大,光泽感强,釉面有细碎裂纹。釉在高温下会向下流淌,所以口部露胎,呈现出淡青、粉红或米白色的“灯草边”,集聚在底部边缘的积釉呈色较深,接近黑红色。器物底足有白色、炒米黄色的称“米汤底”,浅绿色的称“苹果底”。

豇豆红是康熙时期的又一名贵品种,代表康熙红釉的最高水平,此品种釉面匀净,不流不裂,色调淡雅,酷似豇豆的红色,又带有绿色苔点,釉质莹润无比,烧成条件极难掌握,铜在高温下需呈现两种状态,红和绿都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工序繁琐,属铜红釉中最难烧制的品种,故传世实物不多,以文房小件为主,全为官窑烧造,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豇豆红釉器有多种名称,如“娃娃面”“桃花片”“美人醉”“美人霁”等。

珊瑚红釉始于康熙,属低温铁红釉类,釉色均匀,红中闪黄。胭脂红釉为康熙年间由西方传入我国,雍正、乾隆时尤为盛行,均属官窑制品,又称洋红,属于低温粉红釉。胭脂红釉以黄金为着色剂,根据颜色浓淡分为胭脂红、胭脂水、粉红。

清代前期单色釉工艺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器上,名目繁多,品种多变。祭红是明、清红釉器的发展主线,影响深远,从文献记载中可知,祭红、霁红、鸡红、积红、宝石红都为同一品种,釉面特点是发色深沉匀净,不流不裂,口沿和底足有整齐的白色边线,祭祀专用。郎窑红釉面与祭红和豇豆红不同,釉面有开片,有垂流现象,口沿露胎,器形均为康熙标准式样。与祭红和郎窑红相比,豇豆红釉面细腻柔和,有通体一色的红釉,但不如祭红深沉;也有略带桃红斑点或深浅不一的绿斑,均为官窑制品。豇豆红烧成难度最大,多为文房案头用具或摆设。这说明清代红釉器的功用不仅限于祭祀,也为了陈设和赏玩。

康熙红釉器的发明是红釉器推陈出新的开始,从宋代到明初红釉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到永宣时期红釉的黄金时代,标准的鲜红釉已烧制成功。之后虽失传了二百多年,但康熙年间攻克难关得以恢复,使得施釉工艺日趋完美,品种更加丰富。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康熙红釉瓷器不是单纯地模仿永宣红釉,而是寻求创新,在创新中重新诠释了艺术精品,为世人展现了中国瓷器的独特魅力。

近来看到有不少朋友对红釉器,特别是郎红类比较感兴趣,对于不同时代郎红的断代也有热烈的讨论。因此,通过本人对馆藏标型器件查看、民间收藏材料的积累,自己的研究,谈谈对郎红的认识。

  关于郎红的定名、历史渊源,上海博物馆的陆教授有详细研究,陆氏的核心观点是所谓康熙“郎窑红”,在郎廷极之前,民间就有烧制,窑口众多,器型、发色也有较大变化。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原始文献,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着重探讨的,是郎红的鉴别与断代。

  何谓郎红.

  凡具有浓重红色(越往底部颜色越深)、玻璃质感强、有中至大开片、器型口因釉的脱流而露出胎骨的单色红釉,均可归为郎红类。真正的郎红,就是康熙本朝所烧制的官窑或官民窑。康熙后的,都为仿郎窑。仿烧康熙郎红,主要在清中晚期(嘉道、光绪)和民国初期。

  康熙郎红的特征

  第一看红

  鉴定瓷器的标准依据,如包浆、胎骨、胎底,在断代郎红类红釉器,有一定作用,但并非绝对有效。本人通过文献记载、实物查看,提出鉴定郎红的真伪、断代郎红,第一要素是发色,即红釉的颜色。其次是包浆和玻璃质感、最后才是胎底胎骨。

  那么康熙郎红的标准发色如何. 康熙本朝所烧之郎红器,由于高温铜的比例极高(所谓不计成本),因此,烧制出的结果,就是在自然光下,器型表面的红釉发色呈深紫红色,或深玫瑰紫红色。打个比方,就好比新鲜猪肝切开后其剖面的中央部的浓紫红色(有卖菜烧菜的朋友自然能够体会)。而在强光照射下,高温铜对光中的六色(橙、黄、绿、青、蓝、紫)完全吸收,对红色基本不吸收,使人的肉眼,产生鲜红色质感。因此,康熙郎红只有在强光直射下,才会有鲜红色发色,而在自然光下,则呈深紫红色。康熙后仿制的郎红,则此特征比较淡化,往往一眼看去就呈鲜红色。

  第二看玻璃质感、开片

  康熙郎红因烧制不计成本,釉水肥厚,在配料时,还配以玛瑙,因此,烧出的结果是表面具有极强的玻璃质感。

  高温烧制下,形成自然开片,开片不均匀,呈中至大开片。开片不明显,隐于釉层下,与高温铜结合完美。在40倍放大镜下,显示在有少量的气泡。

  第三看胎底

  不少人会存疑,胎骨不是非常具有实际效果么.为何首看胎底.原因是康熙后仿烧的郎红,有很多就是拿康熙的白胎去复烧的。因此,胎骨不是唯一有效特征。康熙郎红的胎底,历史记载,实物考证的有两类,一是萍果青,此为康熙晚期产品之特征,二是米汤底,此为康熙早期产物之特征。三是糖白釉,除了釉色不同,三者的开片大小亦有差异。如萍果青的胎底,开片大,不明显,而米汤底,则开片纹小,与萍果青比,开片纹显著。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此三类胎底外,还存有一类型,为萍果青泛红釉胎底,还有少量的以红釉为主的胎底。

  此外,康熙郎红还有一特征,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康熙郎红一般以小中器型为主,大器较少。这里不能说没有,而是较少。

  到了清中晚期,仿康熙郎红的器物,一般在红釉发色、玻璃质感、开片、均与康熙本朝产物有区别,在器型上,也有较大变化,如大型器出现。后仿郎红,以光绪朝的作品最好。

  近来看到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新品,此类品的共性是,用化学料配出介于深紫红色与鲜红色之间的红色,我称为”妖红“。有玻璃质感,有开片。器型也变化多端,有小器,亦有大器、巨大型器,喜爱收藏朗红的藏友对此祸害品,须要小心。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清代康熙时,著名督窑官郎廷极,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巨大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出色。从此,自明朝中期铜红釉烧造失传的技术,在200年后的康熙朝重新获得了生产,并且各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并把其窑产品以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

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热的痴迷者,对唐宋名贵瓷器大肆收罗,再陈设于宫廷,日夜相伴赏鉴。对郎红器也情有独钟,曾赋诗赞美:“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本平台为你提供:艺术品交易 评估 收购 鉴定。

(0)

相关推荐

  • 豇豆红:上海博物馆赏瓷大系之康熙瓷器欣赏中篇

    豇豆红 上博赏瓷系列之 康熙瓷器欣赏中篇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的景德镇是中国制瓷业的中心,釉下.釉上彩瓷和五光十色的各种颜色釉器取代了青瓷和白瓷的地位,瓷器装饰艺术发展到更为丰富多彩的 ...

  • 明清瓷器名词解释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其烧制的明官窑瓷器光至茂美,底部有"景德年制"故名景德镇.明初,景德镇御窑厂成立,从此景德镇成为北方制瓷的中心.御窑专供烧造宫廷使用的器物,制作精巧,无物不备. ...

  • 清代康熙时期郎窑红釉瓷器在哪里可以鉴定出手现在市场拍卖价值多少钱

    康熙时期,国泰民安,铜红釉大规模复兴,郎廷极(1663-1715),康熙四十四(1705)至五十一(1712)年间,出任江西巡抚,督理景德镇御窑厂事务,尝命重调明初釉色,复烧铜红,浓若牛血殷妍者,谓之 ...

  • 康熙豇豆红釉瓷器

    豇豆红釉莱菔瓶 康熙时期的豇豆红和郎窑红釉瓷器,犹如高温铜红釉瓷器中的两朵奇葩.如果说郎窑红釉是以艳丽的釉色夺人眼目,那么豇豆红釉则以幽倩淡雅的色泽令人赏心悦目. 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给人视觉上带来意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83-仿康熙黄釉龙纹盘)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会议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112-仿康熙黄釉瓶)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会议 ...

  • 故宫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 ...

  • 康熙瓷器名品之酣畅淋漓的郎窑红瓷器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又名郎红.红郎窑.牛血红.鸡血红等,是康熙时期景德镇窑在模仿明宣德鲜红釉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品种. 其色泽较宣德鲜红釉更为鲜艳,釉层凝厚,釉面光亮,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釉面除大片 ...

  • 雍正郎窑红釉瓷器价格价值多少?

    丰富多彩的精美世界,造就了人们对五颜六色的依赖和偏爱.中国古瓷在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艰辛,釉面装饰同时开始了从最古老.最简单.最粗糙的单色釉素瓷向多色釉彩瓷的长时间.更复杂.最精细方向发展,来满 ...

  • 「古窑讲堂」《明清官窑瓷器》(五十)成品难得的高温铜红釉

    成品难得的高温铜红釉 所谓的高温铜红是相对低温铁红釉而言的.铁红又名矾红.红彩.抹红等,以三氧化二铁(Fe3O2)悬浊体着色.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宋代定窑.磁州窑均用来装饰瓷器. 高温铜红釉 ...

  • 一真一假说瓷器(73-明代红釉小碗)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