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锋:浅谈天人感应说与术数之学
浅谈天人感应说与术数之学
尹锋
“天人感应”思想萌芽发生于先秦时期,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论理纲常相结合,并吸取了当时天文观测的科学成果,进一步将天人之学发展成了庞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宇宙全息理论”。有了《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理,才有了“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之说。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将星体命名并加以区分,在命名时有的直接反映了当时游牧时代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与古文字的象形有关,如牛郎、织女星及二十八宿中的箕(簸箕)、斗(盛酒器具)、奎(大猪)、娄(牧畜之苑)、毕(带网的猎具)、张(逮鸟之网)、翼(鸟翼)、轸(鸟尾)星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等级社会的产生,星体命名中逐渐出现了太子、后妃(勾陈)、天牢、华盖等象征国家机构、建筑等的星名。先哲将天空中位置相对不变的星体称之为恒星,并以此为参照,借以观察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古人认为,满天星斗都排列有序地由东向西运行,只有北极星不动,似乎其他星辰都在围绕它旋转,中国最早的历书《夏小正》中记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以其斗柄旋转的授时功能而被附会为天帝御驾,正如《论语》中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之言可证“斗为帝车”之说。《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易经·彖传》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在古代术数中,奇门遁甲便是以天体运行,四季变化以及时间空间变化自然规律,把宇宙万有纳入特定的时空范畴中去,运用符号系统模型中的原始参数所显示的数理进行推演,决断吉凶。其奥秘在于把天、地、人三才之道(奇门又叫三盘)组成了一个巨系统,支配这一系统运转的是类比天地万物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九星、八门等宇宙密码符号,通过密码符号所显示的相关信息,察往知来,这是华夏文化所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正如《京氏易传》中所言:“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从无入有,见灾于星辰也。阴阳之义岁月分也。岁月即分,吉凶定矣。故曰八卦成象,象在其中矣,六爻上下,天地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卦。”
易和斋主人
尹锋,1964年生,祖籍甘肃山丹,传统文化的修习者与实践者,师承国学大家费秉勋教授、俞长江教授。现为:伏羲故里国学院院长,欧洲中国传统文化科学院院士,陕西省老子书道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为海航集团、法国JZ药业、天宇毛纺、辰龙集团、华中集团、澳洋地产、亚美地产、辰纪地产、国力地产、腾达地产等企业进行策划指导。出版《掌上奇门》《掌上乾坤一一解析奇门遁甲》《斗转星移一一解开奇门遁甲之迷》《解析风水一一传统堪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上、中、下)等,著述二百余万言。
微信号:hxyg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