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康熙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乾隆四年(1739)。正月,皇四子永珹生,母金氏。召王大臣、翰林、科道及督抚学政在京者99人,赐宴于乾清宫西暖阁,赋柏梁体诗。二月,噶尔丹策零请以阿尔泰山为界,为议和成功奠定了基础。三月,赈甘肃、江苏、直隶、沧州、湖南、湖北等地灾荒,并免其额赋及盐课。四月,策试天下贡士。八月,江苏金坛县贡生蒋振生向乾隆帝进献手抄十三经,赐其国子监学正衔。九月谒东陵各陵。十月,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结党营私案发,革允禄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职,弘皙削爵圈禁,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有差。十二月,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遣使哈柳等、至京进表。

安佑宫

乾隆四年。己未。(1739,弘历二十八岁)

春。正月。戊申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己酉(初二日)。御乾清宫。赐诸王、贝勒、贝子、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及督、抚、学政、在京者、九十九人宴。赋柏梁体诗。

御制序曰:我皇祖圣祖仁皇帝。皇考世宗宪皇帝。尝集在廷诸臣。于乾清宫。肆筵设席。授以笔札。御制首唱。群臣以次递成。效汉代柏梁之体。续虞廷赓歌之义。光垂奕世。猗欤盛矣。朕敬承丕绪。惟日孜孜。期与百尔群工。共图治理。言念股肱之佐。卿尹之班。何一非我祖考所贻。以与朕寅亮天工者哉。宗室屏藩之寄。则又派衍天潢。分所宜亲也。宜有以笃亲亲之情。叙堂廉之谊。乃者腊雪盈畴。已兆二麦之稔。光风应律。初回大地之春。爰集王公卿贰。授几赋诗。一如旧制。朕非欲夸词藻以耀群臣。倡为丰亨豫大之说也。思祖考遗朕以昇平之业。吾君臣何幸得优游以享之。夫享昇平匪艰。而保昇平为难。群臣其体朕意焉。一宴会之乐。尚思继祖考之庥。祖考之良法善政。布在方策。吾君臣其何以立纲陈纪。熙绩宁人。以觐扬祖考之光烈乎。群臣其体朕意焉。御制洪钧气转叶韶年句首唱。显亲王衍潢。庄亲王允禄。怡亲王弘晓。裕亲王广禄。履亲王允祹。諴亲王允秘。和亲王弘昼。平郡王福彭。慎郡王允禧。贝勒允祜、允祁、弘明。贝子弘景、弘普。大学士伯鄂尔泰、张廷玉。大学士福敏、徐本。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吏部尚书公讷亲。吏部尚书甘汝来。户部尚书海望、任兰枝。礼部尚书赵国麟。兵部尚书鄂善。刑部尚书史贻直。工部尚书来保、赵殿最。尚书衔徐元梦。左都御史魏廷珍。吏部侍郎程元章。户部侍郎留保、陈世倌。仓场侍郎塞尔赫、吕耀曾。礼部侍郎吴家骐。兵部侍郎凌如焕。刑部侍郎岱奇、刘统勋、陈德华。工部侍郎阿克敦。盛京刑部侍郎觉罗吴拜。食侍郎俸方苞。内阁学士春山、伊尔敦、福什宝、张照、王承尧、陈大受、梁诗正。通政使归宣光。大理寺卿汪漋。詹事陈浩。右通政杨嗣璟。少詹事许王猷、许希孔。侍读学士春台、世臣、汪由敦、吕炽、蒋溥、邹升恒、吴履泰。祭酒敷文、李凤翥。右庶子金相。侍读鄂容安、惠士奇、王图炳。侍讲伯张若霭。侍讲介福、双庆、肇敏、张映辰、彭启丰。洗马佟保。鸿胪寺少卿田懋。左中允任启运。右中允李锦。右赞善李文锐。修撰金德瑛。编修钱本诚、雷鋐、黄孙懋、秦蕙田。检讨鹤年。给事中马宏琦、吴元安、罗凤彩、汪榯。御史朱凤英、程盛修、陈其凝、马丙、卢秉纯、程钟彦。直隶总督孙嘉淦。顺天学政钱陈群。云南巡抚张允随。各恭赋成章。颁赐笺砚笔墨有差。

○辛亥(初四日)。上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壬子(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卯(初八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辰(初九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诣恩佑寺、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 

○丁巳(初十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戊午(十一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还宫。

○辛酉(十四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庚午(二十三日)皆如之。皇四子永珹生。

○壬戌(十五日)。上元节。上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及内大臣、大学士等宴。

○辛未(二十四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乙亥(二十八日)。上奉皇太后还宫。

重华宫

二月。戊寅朔(初一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戌(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寅(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卯(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辰(十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丙申(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二十四日)。奉皇太后居畅春园。上幸圆明园。 

○壬寅(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辰(二十七日)。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上诣恩佑寺、安佑宫、行礼。

○丙午(二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 

先农坛

三月。丁未朔(初一日)

○辛亥(初五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怡亲王弘晓、各五推。吏部左侍郎喀尔吉善、户部尚书陈德华、礼部左侍郎木和林、兵部尚书鄂善、刑部尚书史贻直、工部尚书来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查克丹、左通政罗丹、大理寺卿伟瑟、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谕:本日朕祭先农坛。途遇雨泽。深为嘉祥。但官兵衣履。不无沾湿。其警跸修路官兵。及校尉耆老农夫等。应如何施恩之处。著庄亲王大学士等议奏。寻议。警跸之护军参领五十员。修道之协尉等官二百一员。各赏给官缎一疋。警跸之护军校护军八百四十名。及步军统领衙门出派步甲四千六百五十五名。各赏给半月钱粮。銮仪卫校尉一百五十名。各赏给一月钱粮。顺天府耆老农夫等九十四人。各赏给银二两。得旨允行。

○壬子(初六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甲寅(初八日)。上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乙卯(初九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丙辰(初十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丁巳(十一日)。上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己未(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庚申(十四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甲子(十八日)。上诣恩佑寺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卯(二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庚午(二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未(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申(二十六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乙亥(二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社稷坛

夏。四月。丁丑朔(初一日)。享太庙。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策试天下贡士轩辕诰等三百二十八人于太和殿前。

制曰:朕惟帝王、统御寰区。代天子民。敕明旦。凛对越。广咨询。切饥溺。朝夕乾惕。不遑宁处者。亦惟思措天下于治安。登斯民于衽席。缅想唐虞之世。吁咈一堂。时几互儆。其时黎民于变。府事修和。猗欤盛矣。朕以凉德、缵承丕基。孜孜图治。四年于兹。勤恤民隐。痌瘝在抱。蠲复遍于各省。而闾阎尚觉艰难。赏赉时及八旗。而京师未见富庶。论者谓泉布之贵。病在禁铜。今铜禁开矣。而钱价转昂。又谓物料之贵。病在税重。今关税薄矣。而物价未减。用是日夜思维。不能稍释。惟恐言路或有壅塞。而利弊不知。乃咨询倍切。而假公济私者多。实心忠爱者少。苟且塞责者多。直陈时务者少。岂折槛牵衣之流。不可见于今日耶。元为善长。宅心岂可不宽。而尚宽大则诸弊丛生。民生转受其累。恐其流也。稍事整饬。而观望者又以为上心在严。遂莫不以苛为察。以刻为明。而民受其困矣。夫以今日之风。行今日之政。不过补偏救弊。权宜设施。思欲家给人足。讲让兴廉。成比户可封之俗。将何术之从欤。又如河工一事。动如聚讼。新开运口。论者纷纷。彼身当其事者。稍自担承。众即以为固执而措置失宜。若一无厘正。又以为因循而不足与为。是责人则易。而自处之则又难也。生民休戚。视庶司贤否。而承宣表率。则大吏之责也。乃今之课吏者。不过稽其案牍。察其考成。其有爱民若子。如召父杜母者。果得与旌扬之典耶。凡此数事。皆朕时廑于怀。而未得其要领者。尔多士起自草茅。入对明廷。既无顾忌之嫌。宜尽敷陈之义。若能仿治安六策。贤良三对。深达天人之理。性命之原。治乱安危之机者。亦不拘体制。详切陈之。朕将进而亲询焉。

○戊寅(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卯(初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诣大高殿行礼。还宫。 

○庚辰(初四日)。上阅殿试进呈卷。召读卷诸臣入。谕曰。今次尔等所取之卷。无浮泛之习。所拟第一。甚为允当。所拟第五。拔置第二。第六拔置第三。第二置第五。第三置第四。余俱依汝等所拟。因命大学士徐本拆视第一名。庄有恭、广东人。上喜曰。广东僻远之省。竟出状元耶。吏部尚书甘汝来奏曰。前朝曾有数人。本朝从未曾有。上曰。九卿京堂内。并无广东人。今得状元。颇为可喜。寻按名拆毕。诸臣捧卷退出。

○癸未(初七日)。上诣大高殿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丁亥(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卯(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未(十九日)。上御勤政殿听政。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亥(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辰(二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圆明园四十景之-勤政亲贤

五月。丙午朔(初一日)。

○己酉(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丑(初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辰(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未(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戌(十七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甲子(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乙丑(二十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丙寅(二十一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丁卯(二十二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戊辰(二十三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己巳(二十四日)。上御勤政殿听政。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庚午(二十五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辛未(二十六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壬申(二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畅春园

六月。丙子朔(初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丑(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庚辰(初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午(初七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乙酉(初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子(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巳(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午(十九日)。上御勤政殿①听政。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亥(二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寅(二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勤政殿

秋。七月。乙巳朔(初一日)。享太庙。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丙午(初二日)。上御勤政殿听政。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子(初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癸丑(初九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乙卯(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未(十五日)。中元节。上诣恩佑寺、安佑宫、行礼。

○庚申(十六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子(二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卯(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未(二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申(二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酉(二十九日)。上奉皇太后还宫。

○甲戌(三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太和殿

八月。乙亥朔(初一日)。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戊寅(初四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己卯(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奉皇太后幸重华宫。 

○辛巳(初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申(初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亥(十三日)。万寿节。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诣皇太后宫行礼。 

○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行庆贺礼。

○己丑(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寅(十六日)。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总河高斌奏称。江南镇江府金坛县贡生蒋振生。依石经式。手书十三经正文计三百册。共五十函。谨先进易经二函。可否将全册五十函进呈臣等查十三经。现奉旨命武英殿儒臣详加校阅。今蒋振生进呈之易经二函。字画尚属端楷。应令高斌、将全册五十函。送交武英殿、再加校定。如经文果无讹误。字画一律端好。臣等再行具奏请旨。从之。寻据总河高斌、将蒋振生手书十三经四十八函送到。大学士等以该生年近七旬。志在尊经。请赏给国子监学正职衔。其手书十三经请用枣木板镌刻刷印。以备颁发。疏入报闻。

○癸巳(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未(二十一日)。秋分。夕月于西郊。上亲诣行礼。

○丁酉(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戊戌(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亥(二十五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奉皇太后幸圆明园。御长春仙馆。

○庚子(二十六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辛丑(二十七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壬寅(二十八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癸卯(二十九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甲辰(三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乾隆四年谒陵路线图

九月。乙巳朔(初一日)。

○己酉(初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丑(初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辰(十二日)。上诣安佑宫行礼。

○丁巳(十三日)。上诣恩佑寺行礼。

○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谒东陵。是日驻跸烟郊。

○戊午(十四日)。是日驻跸邦均。

○己未(十五日)。是日驻跸史各庄(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镇史各庄)。 

○庚申(十六日)。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是日仍驻跸史各庄。

○辛酉(十七日)。上幸盘山(起居注记载:幸盘山亲诣承天寺上香,驻跸邦均)。

○壬戌(十八日)。是日驻跸通州。

○癸亥(十九日)。上奉皇太后还宫。

○甲子(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丙寅(二十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丁卯(二十三日)。上以太庙前殿工程告竣。亲诣阅视。

○庚午(二十六日)。上诣太庙告祭。

○壬申(二十八日)。上诣太庙。恭进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世祖章皇帝。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圣祖仁皇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重造玉册。改镌玉宝。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新制玉册、玉宝。于太庙。是日。工部豫于太庙街门内奉祠署恭进册宝处所。设彩棚。陈玉册。玉宝。于案。礼部堂官。奏请皇帝御礼服。诣案前。恭阅册宝。上香行礼。王公大臣等。恭奉册宝。奉安于太庙中殿。上行礼如仪。

盘山

冬。十月。甲戌朔(初一日)。享太庙。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乙亥(初二日)。准噶尔台吉孟克。率子格色尔津、来降。又回人呼岱巴克、桑海、来降。授孟克、为三等侍卫。余赏给安插中例。

○丁丑(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准噶尔回人伊斯拉木定、率妻来降。赏给安插如例。

○戊寅(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乾清门听政。幸圆明园。

○甲申(十一日)。上以端慧皇太子周年。幸田村。赐奠。

○己丑(十六日)。宗人府议奏、庄亲王允禄、与弘皙、弘昇、弘昌、弘晈等、结党营私。往来诡秘。请将庄亲王允禄、及弘皙、弘昇、俱革去王爵。永远圈禁。弘昌、革去贝勒。弘普、革去贝子。宁和、革去公爵。弘晈、革去王爵。谕曰、庄亲王允禄、受皇考教养深恩。朕即位以来。又复加恩优待。特命总理事务。推心置腹。又赏亲王双俸。兼与额外世袭公爵。且畀以种种重大职任。俱在常格之外。此内外所共知者。乃王全无一毫实心为国效忠之处。惟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不肯担承。惟恐于己稍有干涉。此亦内外所共知者。至其与弘皙、弘昇、弘昌、弘晈、等。私相交结。往来诡秘。朕上年即已闻之。冀其悔悟。渐次散解。不意至今仍然固结。据宗人府一一审出。请治结党营私之罪。革去王爵。并种种加恩之处。永远圈禁。朕看王乃一庸碌之辈。若谓其胸有他念。此时尚可料其必无。且伊并无才具。岂能有所作为。即或有之。岂能出朕范围。此则不足介意者。但无知小人。如弘皙、弘昇、弘昌、弘晈辈。见朕于王加恩优渥。群相趋奉。恐将来日甚一日。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彼时则不得不大加惩创。在王固难保全。而在朕亦无以对皇祖在天之灵矣。弘皙、乃理密亲王之子。皇祖时。父子获罪。将伊圈禁在家。我皇考御极。敕封郡王。晋封亲王。朕复加恩厚待之。乃伊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于朕前毫无敬谨之意。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即如本年遇朕诞辰。伊欲进献。何所不可。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今事迹败露。在宗人府听审。仍复不知畏惧。抗不实供。此尤负恩之甚者。弘昇、乃无藉生事之徒。在皇考时。先经获罪圈禁。后蒙赦宥。予以自效之路。朕复加恩用至都统。管理火器营事务。乃伊不知感恩悔过。但思暗中结党。巧为钻营。可谓怙恶不悛者矣。弘昌、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贤亲王。奏请圈禁在家。后因伊父薨逝。蒙皇考降旨释放。及朕即位之初。加封贝勒。冀其自新。乃伊私与庄亲王允禄、弘皙、弘昇等。交结往来。不守本分。情罪甚属可恶。弘普、受皇考及朕深恩。逾于恒等。朕切望其砥砺有成。可为国家宣力。虽所行不谨。由伊父使然。然亦不能卓然自立矣。弘晈、乃毫无知识之人。其所行为。甚属鄙陋。伊之依附庄亲王诸人者。不过饮食?乐。以图嬉戏而已。庄亲王徒宽免革亲王。仍管内务府事。其亲王双俸。及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俱著革退。至伊身所有职掌甚多。应去应留。著自行请旨。将来或能痛改前愆。或仍相沿锢习。自难逃朕之洞鉴。弘皙、著革去亲王。不必在高墙圈禁。仍准其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其王爵如何承袭之处。著宗人府照例请旨办理。弘昇、照宗人府议。永远圈禁。弘昌、亦照所议。革去贝勒。弘普、著革去贝子、并管理銮仪卫事。宁和、以获罪之闲散宗室。因谄媚庄亲王。王遂奏请。与以恩赏。伊所得之公爵。今既照宗人府议。将此公爵革退。则宁和在所当革。著询问庄亲王。若愿改令弘普承袭。则著以镇国公管都统事。若仍欲令宁和承袭。则弘普专任都统之职。著王自行奏闻。弘晈、本应革退王爵。但此王爵。系皇考特旨。令其永远承袭者。著从宽仍留王号。伊之终身。永逸住俸。以观后效。朕于天潢支派。念一本之亲。皆欲笃厚而成就之。伊等若能仰体朕心。循理谨度。共受国恩。实乃朕之至愿。倘恃恩放纵。已露端倪。而隐忍姑容。不加裁抑。则深乖小惩大戒之义。将来难以从轻完结。殊非防徵杜渐。先几保全之道也。至于宗室诸人。彼此联亲亲之情。亦须严公私之辨。若果出于公心。则廓然大同。无比附之迹。岂不甚善。今以数人私意绸缪。暗地往还。尚得为亲亲之正理乎。朕之所以待庄亲王。与王之所以事朕者。天下自有公论。王试自思之。亦知愧赧否也。在朕临御天下。固不敢以亲亲之一节。而忘国家之大法。而宗室诸臣。亦当知国家之法。在所必行。若不知儆惕。身蹈法网。朕虽欲敦亲亲之谊。亦断不能宽假也。将此并传谕宗室等知之。余依议。

○癸巳(二十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乙未(二十二日)。上诣大高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戌(二十五日)。上奉皇太后幸重华宫进膳。

○己亥(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卯(三十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是日、幸南苑。驻跸旧衙门行宫。

在南海子旧衙门行宫北侧二里许,历史上曾有一座不大的寺庙,名为“永慕寺”

十一月。甲辰朔(初一日)。上诣永慕寺行礼。遣官祭先医之神。上行围。

○乙巳(初二日)。上行围。是日。上驻跸南红门行宫。翼日如之。

○丙午(初三日)。上初行大阅。总理演兵王大臣、暨八旗领操都统等。帅将校、军士、甲胄出营、成列。侍卫、内大臣、骑而导。上自行宫发驾。声炮三。铙歌大乐作。奏壮军容之章。领侍卫内大臣二人后扈。侍卫班领、率豹尾班、执枪、佩刀、弓矢、骑而从。驾至南苑。御晾鹰台圆幄。躬擐甲胄、佩刀、出。属櫜鞬。乘马。试射。连发五矢、皆中的。兵部堂官。甲胄、骑而导。内大臣、侍卫、前后扈从。总理王大臣、满大学士、咸甲胄、骑而从。上亲阅队伍。入自左翼。由列阵中路行。经骁骑、护军、前锋、诸队而南。火器营、诸队而北。周阅毕。迺还。下马。释櫜鞬。御晾鹰台帐殿。豹尾班、三旗侍卫、分翼列侍。建黄龙大纛二、于帐殿左右。陈亲军海螺十二、于纛前。内大臣、侍卫、亲军、罗列环侍。执事王公大臣、满汉九卿、分翼序立。八旗传宣官、骑而列于台下。侍卫、每翼六人。骑而列于传宣官之前。兵部尚书奏鸣角。銮仪使率鸣角军进。蒙古画角先鸣。台上下海螺、以次递鸣。达军阵、军中画角海螺毕鸣。传令海螺以次退立于台下。军中三举炮。迺伐鼓、行阵。舁鹿角、整列而进。每进、以十丈为率。鸣金。乃止。一字列阵。麾红旗、则枪炮齐发、各一周。鸣金、迺止。再伐鼓、整列而进。鸣金、麾旗、发枪炮、如初。如是者九。第十进、枪炮连环齐发、无间。鸣金、迺止。八旗开鹿角、成八门。首队前锋、护军、骁骑、各整列。以次出、至鹿角外。次队随之。火器营列于后。既成列。鹿角门阖。八旗齐鸣螺。呼噪而进。两翼协队、皆雁缀以进。军中鸣金、迺止。殿后之八旗火器营枪炮。护军、骁骑、及首队前锋、护军、骁骑、各列于本旗大纛之下。鸣螺。振旅而还。八旗汉军、分鹿角为八行。本旗都统、建龙纛、整队而还。首队兵、殿后兵、各以次鸣螺、结队徐还。退列于初成列之地。兵部尚书奏大阅礼成。上出帐殿。入御营。释甲胄。铙歌清乐作。奏鬯皇威之章。内大臣侍卫等、释甲胄、扈从还行宫。声炮三。将士各释甲胄、归营。是日、赐每旗馔筵五十席。猪二十。羊二十。并薪炭等物。谕总理大臣曰、武备一道。乃国家紧要之事。务于平素。演习技能。整齐器械。讲究兵法。使成健壮。皇考以武备关系甚重。蒙颁训谕。雍正六年阅兵之时。皇考施恩王大臣官员、以及兵丁。皆有赏赐。朕敬遵皇考圣意。定为三年一次阅兵。今看阅各兵。进退整齐。朕甚喜悦。著交总理大臣等。照雍正六年之例。查明奏闻赏给。寻加赐在事大臣官员等貂皮、银、俸、及兵丁等银、有差。

○丁未(初四日)。上行围。

○戊申(初五日)。上自南苑还。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酉(初六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壬子(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寅(十一日)。上御紫光阁、阅武举骑射。

○乙卯(十二日)。上御紫光阁、阅武举步射。

○丙辰(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寿皇殿行礼。

○丁巳(十四日)。上御紫光阁、阅武举技勇。

○庚申(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丑(二十二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卯(二十四日)。上诣寿康宫。侍皇太后宴。 

○戊辰(二十五日)。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己巳(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奉先殿

十二月。癸酉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

○丁丑(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初六日)。孝惠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东陵。

○辛巳(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初十日)。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遣使哈柳等、至京进表。先是、办理军机大臣等奏、夷使哈柳等到日。一切典礼。请如去年例。至是、哈柳等至。行礼毕。恭进表文曰。噶尔丹策零、谨奏大皇帝前。哈柳至。奉大皇帝敕书云。休兵息民。永归和好。即定界与否。亦非要事。诚使厄鲁特、不得过阿尔台山梁。喀尔喀游牧、亦无过扎卜堪。庶几彼此游牧隔远。如此定议。俟回奏到日。朕再降谕旨。令喀尔喀等遵守。事体声名。均有裨益。窃思向来阿尔台、为厄鲁特游牧。杭爱、为喀尔喀游牧。原无衅隙。今诚广教安民。坚守旧约。原不在定界与否。前已再三陈请。今蒙大皇帝鉴允。不胜欢忭。即此为定。又蒙谕旨。卡伦系我皇祖皇考时安设。仍应如旧。其科卜多所在。不复驻兵。每年只遣二三十人、前往略地。断不致彼此相害。互有牵掣。已降旨尔使哈柳。宁有改悔。如此、则我心亦不疑。托尔和、布延图、两卡伦。自不妨仍旧矣。又大皇帝谕旨有云。朕不阻奉教之人。往者尔等潜往西藏、残害土伯特。今遽经行彼地。恐土伯特怀愤生事。果诚心往藏布施。俟遵朕旨定议后。许用百人赴藏。朕特遣官弁护送。按前此起衅。发兵骚扰是实。今一意尊敬黄教。断不致生事。但驮载什物。百人不敷。乞许用三百人。至贸易之事。令哈柳面恳允行。并随表、贡貂皮三十一张。奏入。报闻。

○丙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子(十六日)。月食。 

○庚寅(十八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辛卯(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辰(二十日)。准噶尔夷使哈柳等入觐。谕曰、尔台吉噶尔丹策零奏章。朕已觐览。悉遵谕旨。朕深嘉与之。朕为中外共主。惟思与普天之下。共享昇平。今噶尔丹策零、既遵朕旨定界。嗣后近边居人。各安故土。更无争竞。永远安生矣。至所请进藏熬茶。乞用三百人。朕已允行。至贸易之事。朕命大臣、与尔定议。去年尔来。今年又至。克成和好。尔与有荣施。朕向欲加恩于尔。尔初到时、即欲命尔进见。因闻尔有足疾。故至今日、始令入觐。尔善自调理。近年节时、朕再令尔入朝。

○丁酉(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二十九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注:

①勤政殿:宫殿名。清在京师西苑、圆明园、清漪园(清末时改建为颐和园)、静宜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处,均建有“勤政殿”,为皇帝驻跸时披阅章奏、召对臣工的日常理政之处。

(0)

相关推荐

  • 孝贤纯皇后——中国版小和田雅子

    小和田雅子 雅子皇后全名小和田雅子.她出身外交官家庭.父亲小和田恒曾任日本副外相.雅子自幼跟着父母四处迁徙,学会五国语言.雅子学业成绩十分优秀,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被视为日本外务省最有前途的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三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一)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五)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