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凭什么

本来不可能富裕的资源自然禀赋

在全世界眼里,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瑞士,都是毫无争议的成功国家、富裕国家。

它的成功,体现在数百年的和平安宁、长久的富足繁荣、受人尊重和敬佩。

但是,从先天自然条件来看,瑞士却是最不可能成为富国的国家。

瑞士困居内陆,不靠海,领土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不到浙江省的一半;而且整个领土的大部分,都是险峻荒芜的阿尔卑斯山脉;不仅没有石油天然气等热门资源,连适合农耕的平原都没有,种地条件都不具备。能够依靠的,只有在山坡上放羊养牛的有限畜牧业;人口规模至今只有几百万,谈不上什么内需市场,发展工业的条件,也先天不足。

这样的资源与先天自然禀赋,相比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算差的。

但偏偏这样先天不足的国家,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国家。这样的成功,不是昙花一现的十年八年,而是已经长达数百年!

现在的瑞士,不仅银行业、旅游业发达,还有极具竞争力的工业,拥有驰名世界的诸多品牌,国家空前富裕,人均GDP超过6.8万美元,是我们的许多倍!

说起瑞士,最著名的,就是它的银行业。

实际上,哪个国家没有银行呢?论银行的历史悠久,瑞士也算不上。

要说金融业的先天条件,瑞士没有庞大人口、没有产业规模、没有便利交通、没有活跃的商业市场,相比其他占尽金融天时地利的国家,瑞士的银行,凭什么,能在全世界200个国家中,鹤立鸡群?

而且,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瑞士的银行,大多是民营的商业银行,政府不管生死,不会兜底;更跌眼镜的是,瑞士的银行,不仅从来不付利息、还要收取不菲的管理费;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银行,有高息揽储、有国家的信誉做担保,应该说,完全不在一个竞争层面。

但是,即便如此,世界上有25%的个人财富,还是选择存放在这里,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这些全球最富有的成功者,都选择把财富存放在瑞士,也由此,造就了瑞士闻名于世的金融业。

那么,这些人中精英,为什么就偏偏选择,本来并没有什么竞争力的瑞士呢?

唯一能排出来的原因,就只剩下一个:瑞士的信誉!——经过数百年岁月考验的信誉。

我们普通人熟悉的瑞士产品,还有钟表、军刀、雀巢咖啡、巧克力等。

要知道,瑞士并不产铁矿石,也不产可可豆、咖啡豆,完全没有原产地的优势。

同时,这些产品,并不需要多高的制造门槛、也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对大多数国家,谁都可以生产、都能生产得出来,那为什么,偏偏就瑞士人生产的相关产品,能够畅销全球,被全世界的消费者接受喜欢呢?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信任——对瑞士产品品质的信任!

你说品牌?品牌的实质是什么——使劲花钱做广告自我吹嘘吗?No,品牌的实质,就是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

许多人的信誉,是口头上、纸面上的,但是,瑞士人的信誉,却是深入骨髓,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为一体的!

近代工业革命以前,山高路险、耕地奇缺的瑞士,自然非常贫穷,穷困的瑞士人,打工经商都没有门路,常用的谋生方法,就是当雇佣兵,靠为别人打仗卖命,来养家糊口,求得生存。

即便是在这样的生存困境下,瑞士人的守信与重诺,也得到了践行。

1527年5月6日,西班牙雇佣军洗劫罗马和梵蒂冈。拱卫罗马教庭的卫队中,那些出于信仰或其他目的,平时宣称如何愿意为教皇、为信仰贡献一切的卫兵们,危险真正来临时,一哄而散、跑了精光;

这时候,只有以挣钱为目的、最有理由逃命的瑞士雇佣军,反倒坚持值守。在占绝对优势的敌军面前,岿然不动,冷静应敌,殊死抵抗,最终,189名瑞士卫兵,除了护驾随行的42人外,其余留下掩护教皇克莱门特七世逃生的147人,全部战死!

危难面前,瑞士卫队的表现,深深感动了教皇,从此后,任何信誓旦旦,都再已不能打动教廷,教皇的护卫武装,只雇佣来自瑞士的卫兵。

每年的5月6日,从此作为瑞士卫队新成员的宣誓日,以纪念为守信重责而献身的瑞士雇佣兵。

卫队的名称也由“教廷卫队”,改称为“瑞士卫队”。

有机会去梵蒂冈,当我们再看到手持长矛,身着传统制服,至今仍为教皇把守大门的瑞士卫兵时,会不会对这个国家,多一点感悟?

但是,瑞士雇佣军的这次表现,会不会是一个孤例,不足以说明,一个国家民众的守信重诺传统呢?

200多年后,又一个悲壮的战例,再次,为瑞士的这一国家标签,注入沉甸甸的验证。

法国动荡的大革命期间。法国国王的宫廷卫队,雇佣了瑞士军人。1792年8月10日,法国民众攻打国王路易十六所在的杜伊勒里宫。786名瑞士雇佣兵,面对群情汹涌的暴徒,服从雇主放下武器的要求,结果全部惨死。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服从雇主命令的“契约精神”。

事后,为了纪念这些悲壮的瑞士人,在卢琉森,雕凿了著名的濒死石狮像,被马克·吐温形容为“地球上最悲伤,最慈悲的岩石”。

瑞士人,再一次,用生命,书写自己的信誉。

更极端的是,由于欧洲各国、各种政治势力,争相雇佣忠诚可靠、信誉卓著的瑞士雇佣兵,在欧洲战场上,居然一次次发生过令人痛心的一幕:瑞士雇佣兵为不同的雇主服务,同室操戈,与自己的同胞战场狭路相逢。

而他们面对自己的同类,依然忠于职守、服从各自雇主的命令,该冲锋就冲锋、该厮杀就厮杀。

瑞士雇佣兵之间的自相残杀,让目瞪口呆的雇主,感叹之余,也心有不忍!

坚守信誉,生命代价之外,即使在金融领域,也是会付出金钱代价的。

瑞士银行数百年传承坚持的保密制度,自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良莠不齐的各色人物,很多或正当或来路不明的资产,纷纷存放在这里。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当代,瑞士金融业的保密信用,与资金的道德性诉求,发生了冲突。

应该说,资金、财富是中性的,拥有人和拥有手段是否合法道德,并不是一个第三方金融服务者,有能力有权力去改变的事实。但白左势力的泛道德化思潮下,把各个国家、各个政府,自己治理能力不足、管控不力的责任,转移到了服务者瑞士头上。

2008年,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UBS)就因客户税务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瑞银为此,被迫付出了高达7.8亿美元的罚金;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韦格林银行,在美国政府的粗暴干涉下,因此倒闭;此外,MediBank AG、LBBW(Schweiz)AG等瑞士银行,均先后被美国告上法庭。

为了金融的传统信誉,瑞士付出了沉重代价。

虽然金融保密制度,在现代的国际体系下,已经无法再保留下去,不过,这也是它的客户们,所能理解的;而瑞士银行业的其他信誉承诺,依然,会做为这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坚守下去。

瑞士大名鼎鼎的钟表、食品等制造产业,背后,也是靠坚实的信誉,得以百年不倒,畅销全球。

瑞士的手表制造业,行业的覆盖率,其实比银行业还高。在当今世界,市场占比,高达70%。瑞士人的信誉,映射在手表工业上,就是长久不衰的品牌。

1990年代,瑞士手表行业,也如今天的银行业,遭受挑战。日本的电子表,作为时尚,一时间充满世界。面对挑战,瑞士人抓住痛点,以高超的工艺技术,开发了美观可靠的超薄型电子表,赢回了主动。今天,在整个行业的衰退压力下,它事实上已经成功转向精神消费的奢侈品层面。

而与健康相关的食品行业,更是长久没有安全丑闻,永远给消费者安心保证。机电、钟表、医药、巧克力、咖啡、奶酪等,一直是全球消费者推崇信赖的产品,“瑞士制造”,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甚至天生拥有高品质的光环。

信誉,就这样成了瑞士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许多人相信,一个国家的富裕发达,是因为掠夺、剥削他人;或者,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可曾想到,他人看得上的条件、一样都没有的瑞士,仅仅依靠信用,一样实现了国家的富足文明,这,能否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和觉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