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入世秘籍,值得终身领悟!
1
顺势而为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鬼谷子认为,逆之则虽成必败、虽盛必衰。
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但都遵循着发展规律,都有由生长、发展、壮大到盛极而衰的过程。
如若违反其自然规律,即使偶尔成功,终归也逃不掉失败的命运。
商末纣王倒行逆施、荒淫无道、人心尽失,武王顺应民意、发扬道义,进而成就伟业。
所以,善于顺势而为,成功会离你更近。
2
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不能坚定地朝着志向去努力前行,那么志向再高远又有何用呢?
曾国藩二十八岁时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很多人到了翰林院,只需钻钻门路便可坐等授官了。
但曾国藩立志言:“弃天而佚,是及凶灾。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与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谖。”
不管是身在军营还是做官,他都从早到晚不敢有一丝懈怠,就算风雨交加、身体有恙,依旧闻鸡起床,夜半才眠,几十年如一日。所以,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3
心静虑远,功不可间
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
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谋事时,心态保持安静平和,无为以求,达到以心知物的境界,否则见理也就不明了,都是浮于表面的。人在俗世之中,免不得终日忙忙碌碌。
历经浮世种种以后,我们曾经清澈如水的心早已混浊。摒弃欲望,守得一颗清明的心,方能明心志,这样的人会有多聪明自不必说。
4
识人知人,人尽其才
当有征召来人才时,必须首先详查他们之间的异同,辨别其言行,了解其才能,然后决定与这些人的疏远关系,再决定如何使用这些人。
我们知道,可以炖一头牛的大锅肯定可以炖熟一只鸡,但是这需要浪费多少柴火?
又例如,让苏东坡去洗衣服,肯定不如洗衣女洗得干净。
让姚明去打乒乓球,也肯定成为不了巨星。
因此,在识人用人时,一定要根据他的能力与潜力来判断他是否合适这个位置。
但让张飞去摇着羽毛扇运筹帷幄,叫诸葛亮手持长矛上前线,这样的错误在历史上不断重复上演。
赵孝成王不顾周围人的反对,非要指派赵括指挥长平之战,结果造成40万人被白起坑杀,赵国国力迅速衰败。
如果让赵括去教授兵法,凭借他的口才和兵法知识,很可能会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名师。
天下人都笑话赵括纸上谈兵,其实一意孤行的赵孝成王才是罪魁祸首。善于知人识人,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才是成功之基。
5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自己先要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还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细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
鬼谷子曾言:“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泰)山之本。”
要从细微处着眼而预见未来的趋势,但能做到这点的人是很少的。无怪乎鬼谷子感慨说:“事之危也,圣人知之。”
见微知著需要强大的观察力,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还需要开阔的思维与联想。
凡人只见苹果熟透落地,牛顿却从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倘若不能以小见大、防微杜渐,往往会酿成大祸。
6
说话一定要因人而异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
与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
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
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气势为原则;
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
与穷人谈话,要以利益为原则;
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
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
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
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有些人认为,我们每天都开口讲话,再稀松平常不过了。
其实不然,一句话可以使人反目成仇,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意思是,通过一句话就可以透视出这个人的智慧与否,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
7
赏贵信,罚贵正
吴起在担任魏武侯时,想攻下靠近魏境的一个秦国小哨亭,因此需要征集百姓从军。
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但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
后来有个人来搬,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
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
接着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去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说到罚。
在商鞅变法时,太子触犯法律。
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对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在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后来,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开始遵从法令。
赏与罚、奖与惩,同样需要中正。奖是正激励,有功不赏,则无人思进取。惩为反激励,有过不罚,则恶人将肆虐。话事人的赏、罚有信、有度,才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8
内省自察,知人先要自知
《孙子·谋攻》中云:“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知己为先,知彼为后,自知才能知人。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知道别人的善恶长短固然是聪明,但要明白自己却需要大智慧。如何才能了解自己呢?这就需要不断的内省自察,就仿佛在心中安上了一面明镜,照出自身的不足与欠缺。
但是现实中,往往眼睛盯着别人不足的人多,敢于自我反省的人少;狂妄自大者多,谦虚谨慎者少。
知道自己不足,扬长避短,才能在不利条件下,扭转颓势,反败为胜。要懂别人,请先读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