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余额宝(货币基金)

余额宝背后就是货币基金(俗称货基),而这类基金是被政策规定不能投资股票这类资产的,所以说货币基金大部分钱也是放在银行里存起来。只不过你自己存和基金公司帮你们集合起来存,大不一样!

一、真相:你的钱从银行活期转到了机构高息协议存款

理财小故事:第一只货币基金在1972年诞生

简单来说,当银行需要钱时,如果一家货币基金有100亿元资金规模,就有筹码与银行谈判利率。而老百姓拿着几万元是弱势群体,无谈判权。

银行万一遇上贷款增长太快,自己存款跟不上的情况,就愿意花较高的成本去和货币基金谈判。越是钱荒,货币基金越能谈到“好价钱”——于是基金公司与银行间达成了一张约定了金额、利息、期限的协议存单——让数以万计散户手中的银行活期摇身变成了高息机构协议存款。但,钱依然存在银行里。如图2-2所示为嘉和货币A的收益走势图。

图2-2:年底大家都缺钱的时候,往往是货币基金收益飙高的时点。来源新浪微财富

银行怎么赚钱?靠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息差,对银行来说,余额宝把货币基金这类产品一下子推广开来消灭掉了银行的部分息差,等于把银行的垄断利润让了点出来给老百姓。

Q:国内货币基金2003年就出来了,怎么余额宝换个壳就火了?

A:当然不是仅仅换个壳,举个简单例子,货币基金“赎回”绝对不是当天可以秒到的。之所以现在各类宝宝系都能做到快速“转出”,是因为基金公司或平台先垫钱给你了!(见图2-3中的第1~6步流程),不过这块垫资也是有限额的,一些宝宝类产品客服中心接到的投诉最多的就是“提现怎么还没到账啊!”——限额用完了呀!

而且基金公司的垫资可能是面向多个平台的(比如3个平台各自宝类产品都接了同一家基金公司的货基),为了更进一步避免这类垫资用完的情况,有的平台自己还配有垫资池做第二道保险,这样才让你体验到了货基100%快速到账。

图2-3:货币基金本身属性并没有“当天赎回当天到账”的技能,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是做了点“小手脚”的

Q:既然货基是存银行的,那应该无风险啊,为什么非保本?

A:首先上文说了货币基金大部分钱是存银行里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不是以协议存款存在的,买了一些剩余期限在一年内的债券、逆回购、央行票据这类风险特别低、价格波动很小的资产。

货币基金价格一直都是1元钱,赚的都分给你作收益了。但跌破1元钱的可能也是有的,要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比较难达到的条件,而这两种极端情况同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其一,短期内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或突发事件,导致券种价格下跌;·

其二,同时发生大额赎回。基金公司急需现金,不能将价格下跌的券种持有到期,抛售券种后造成了实际亏损。

说白了就是资金投资操作略有失误+意想不到的“逼债”。

美国出现过这样的案例,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市场恐慌性大额赎回让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货币基金陷入困境。

理财小故事:货基鼻祖在2008年跌破1元

Q:大额赎回是什么意思?

A: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双十一。大家买买买的同时,余额宝面临着大笔的转出,这对背后的天弘基金来说就是大额的赎回!不过余额宝对双十一是有充分准备的,如果是突发的呢?那该基金现金储备不足就只有违约提前拿出钱来(利率大幅降低)或是卖出正在亏损中的债券(量太大就比较危险)。其实货币基金的大量赎回压力类似于银行体系的挤兑。实际在出现大额赎回时,有取消赎回和延迟赎回等措施,货基的流动性此时就打了折扣。

二、为什么货基收益浮动也不小——可以在短期做高收益率

阿里的余额宝或是微信的理财通货币基金巅峰时候的年化收益率将近8%,现在差不多是2.3%~4%左右(2017年)。

对这个收益率大部分的影响是来自于市场利率,2013年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8%的时候整个市场处于钱荒状态,银行急着要钱就必然开出高利率,而现在则是今时不同往昔。

另外一部分影响收益率,出现比较明显浮动的原因是基金本身对资金的运作。简单来讲大概是这样:

·货币基金的钱不是全部一大笔都存进银行了,而是分批、分类、按时间点配置运作的。既可以做3个月的银行存款,也可以做1个月的,前者利息肯定比后者高。

·再比如货币基金选择每年的12月这个时间点存入银行能拿到的利息比其他月份高(银行年底结算要报表好看就得做点儿牺牲换大笔存款,这个大家都懂的)。

所以说,一个货币基金在推广期把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提升竞争力是挺容易的一件事。比如: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很极端地把95%的资金集中在年底前存入银行帮忙冲存款规模,谈个极好的短线利息价,7日年化收益率马上就高了。但过了这个点,资金回来再存入的利息就天壤之别了,年化收益率也就下来了。

·这种不顾现金流的方法是有风险的,最怕大额赎回。

·还有一种情况是,选择持有的债券到期日作为推广日,因为卖债券的当天实现的收益会让当日万份收益跳升——这涉及货基的收益释放点。

三、小秘密:基金公司释放收益的时间点

什么叫释放收益?就是货基的基金经理在某个时间点卖掉了份额中的债券兑现,或是所持有的回购、大额存单、票据等到期兑现,这会使投资收益集中体现(货基用的都是摊余成本记账法)。

比如图2-2中举例的嘉合货币基金,在2016年底几乎创下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历史新高,根据金融界的报道,嘉合基金相关人士当时表示,“年底债券投资到期,我们释放了一些收益,导致最近七天的收益率比较高,不过后续的收益没法保证”。看到了嘛——“释放了一些收益”。

一般来说华夏基金的“惯例”是在10月释放收益(以往的经验,仅做参考),所以华夏货币基金的10月份总有些日子收益是不错的。也有互联网平台根据各家基金公司主动释放收益的时间点,创新了一下:“随时将低收益货币基金转换为同期的高收益货币基金。”当然,其中的时间成本也要考虑进去,否则损失了一天的收益,得不偿失,如图2-4所示。

图2-4

四、不用纠结7日年化收益率,它会骗人

很多人会纠结于选哪一只货基,有人说哪只收益高选哪只——虽然货基怎么选没太大差别,但光看列出的7日年化收益率还是很片面的,除了上述释放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还有7日年化收益率其本身比较容易隐藏“收益下滑趋势”。那就以微信基金——汇添富全额宝为例,图2-5所示是我在2014年截取的前后两天的7日年化收益率对比:一个是6.23%,一个是5.88%,下降挺快的!

图2-5

·3月26日显示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6.3%,是算上了几天前的收益平均出来的值(前几天比较高的话,即使每日收益是下降趋势,数字也不会太难看)。

·以3月26日当天的万份收益1.4876元计算出的5.43%的收益率是当天年化收益率(对比7日年化收益率6.3%,说明这个基金的收益短时间内有过一个快速下滑)。

也就是说,从货基当日买入次日计算收益来看,当日万份收益计算出的5.43%更具参考性,而非7日年化收益率6.3%——包涵了历史收益的一点“虚幻值”。

但当日年化收益率也并不说明很多问题,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花太多时间纠结在7日年化收益率的高低上,有时候你刻意选了一个高的,也有可能过几天收益就下滑了。长期放在里面的话更该看的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基金规模,大一些的更好(100亿元以上吧,10亿元以下的太小了)。

·万份收益的稳定性:忽上忽下太多只能说明在债券、票据的配置比例和期限上不怎么均衡(如图2-5所示)。

·产品特性符合自己的消费和投资的习惯,比如赎回时间、赎回后消费的便利度、是否可以快速转换别的基金或别的投资产品。

Q:货币基金规模对收益有影响吗?

A:理论上说,货币基金的规模越大,与银行等供应方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为了赎回准备的现金比例(这部分基本没什么收益),小规模的货基在这块的比例普遍更高一些,天然地就肯定比大规模基金收益稍低,规模很小收益率超高就要怀疑是不是投资过于激进了,比较可疑。

余额宝背后对应的天弘货币基金(1000亿元以上),超大规模了吧,收益也不突出啊。因为议价能力超强,但余额宝里的钱很容易花出去这一属性决定它应付赎回的现金比例不会低。

还是从规模来讲,新发的货币基金也谨慎一些,为了看上去的规模好看,会有一些“帮忙资金”来冲一下撑撑场面,但没过多久就会撤走,所以首选运作比较成熟、规模稳定的。

本小节总结:关于货币基金值得注意的几点

以上提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

·货币基金的收益和银行是否缺钱息息相关。

·看7日年化收益率去选择投哪一只货基,不靠谱,不用在这方面纠结。

·货基收益差距不会太大,首选规模大一些的、有特色服务的,流动性最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