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石桥
编者按:该文写于2005年,当时网箱养鱼是淅川县倡导的富民产业,为了确保一江碧水向北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网箱养鱼已经全部取缔,本文有涉及的地方为13年前的事儿,特此说明。
游过香严寺、坐禅谷,乘船过丹江,至石桥。暮色将至,无车。众友商议,租一渔船,夜泊江上,赏丹江夜景。
“东风”号渔船是一条双层甲板渔船。有床、有桌、有凳。友人上岸,去山庄买几份小菜,两瓶酒。船老大从网内取两条大鲤鱼,煎了。桌子放在甲板上,临风而饮。夕阳西下,暮蔼沉沉。江面上,半江瑟瑟半江红。三杯酒下肚,心情便像那红彤彤的江水,兴奋起来。有人提出,美酒、美景,最好能唱几句,才能尽兴。王姓朋友天生一副好嗓子,练过声乐,先唱。
嗨——挑起扁担来哟,上山岗来——嗨——
歌是好歌,但难融进这美景美酒之中。船老大站起来,手端酒杯,对着江面,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吼了起来。
丹江美来那个美丹江(哟嗨),俺家就在(那个)丹江上(哟嗨),养鱼捕鱼收成好(哟嗨),头枕波浪入梦乡(那个歪)!
歌声雄浑,高亢,震退了夕阳,震退了江水,唤来了点点渔火。一段唱完,船老大脸色通红,额头冒汗。脖子一伸,满满的一杯酒,便一股脑儿地灌进肚里。众友沉默少许,便鼓起了掌。
拉开电闸,船亮了起来。一只电灯,撕破了暗夜,照亮了半边江。众友人行酒令,喝喝唱唱,唱唱喝喝。杯盏交错,半醉半醒,喧闹无比。金代诗人王庭筠在丹江岸边独饮,曾写下了“怀人成独醉,日暮山苍然”的美妙诗句。好山,好水,实在是一个饮酒的好地方。
夜半。一弯新月从江中升起。淡淡的月光,照进了船舱。照着友人赤裸的身子,仿佛盖了一层纱。身下,波浪轻轻地吻着船帮,发出“喃喃”的呻吟声。四下里一片寂静。一种声音在枕下响起。极小的,又是极宏大的。像恋人在低语,又像万浪在汹涌。一对鱼儿,在水里发出“知知”的响声,像在亲吻,又像在做爱。远寺的钟声响了,悠扬,遥远,有气无力。落在江面上,消失在江水里。
起床。赤身走出船舱,在桌前坐下。点一支烟,继续品味这幽静的丹江之夜。天上,无数颗星星忽明忽亮,不时地眨着眼睛。月亮像一弯小船,挂在天边,倒映在水里。周围的夜色,潮湿、温润。裹在人身上,粘粘的,仿佛盖了一条湿透了的棉被。
船灯亮了。船老大走出来,一手提着一只酒葫芦,一手拿着一条毯子。他把毯子披在我身上,轻轻地说:“江上寒气大,小心着凉!”他点着烟,打开酒葫芦,自己先抿一口,递给我。我呷了一小口,便呛了起来。酒烈,有股怪味。他笑了。他道:“这是淅川特产的‘五毒酒’,用蝎子、蜈蚣、长虫等毒品制成,不仅可以祛寒,还可暖身、暖胃、暖骨,防治关节病。要不,我这身子骨早就散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仰脖,狠狠地灌了一口。酒下肚,身子便燥热起来。我扯下身上的毯子,跟船老大边喝酒边谈。
“我是顺阳川人,参加过丹江大坝建设。1971年大搬迁,全家都迁到大柴湖。我恋家,又回来。买条船,在这丹江上混饭吃。现在,政策好,人心稳。俺养鱼、捕鱼,一年净收入三五万元,够花啦!”
“丹江美啊,在这丹江上生活,看日出日没,看潮涨潮落,俺心里舒坦。”
我望了望船老大,一张褐色的脸膛,一双深邃的眼睛,一副高大健壮的身材……丹江美,丹江人更美。他们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汗水,建设了和建设着丹江。在欣赏丹江美景之余,读懂了丹江人的情感与爱恋,这是我夜泊石桥的最大收获。
举起酒葫芦,邀星星,邀月亮,邀丹江,邀丹江之子,与我共饮!(图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