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影视资源获取攻略·当下实体音乐资源的获取(下)

前文回顾

实体唱片店的消亡,你我难辞其咎

今天我们会感慨实体唱片店的消亡。回首往事时,其实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份!

印象中,消费习惯的改变,大约是在2010年以后。

首先是音乐的获取方式,伴随互联网在家庭中的普及,在线播放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习惯。不要和我说音质,仅仅作为背景音乐播放,QQ音乐的音质完全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发烧”终究是小众的叙事方式,廉价和便利,才是大众想要的。我是Sonos最早的一批用户,大约是在2011年。那时上海电信宽带用户,每户被限定同时只能有4个IP登陆,而我家一台Play:3、一台Play:5和一个桥接器,就有3个IP永久登陆,算上台式电脑,便彻底玩完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真是荒唐,而我是一路投诉到如今的工信部,才把问题解决(开放了10个IP给我家)。坦白说,从那以后,我购买CD唱片的频率直线下降。

流媒体播放机,改变了我的音乐获取方式

除了音乐欣赏方式的变迁,电商网站的出现,也大大冲击了实体零售店的运营。互联网模式讲究“先圈地再赚钱”,不但让你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东西,还依靠低价策略来冲击传统运营模式。为什么?因为羊毛出在猪身上。前几年某次京东大促,我买过一批唱片,以张数论,折合下来好像是17元/片。当我发朋友圈感慨时,上海中图的前同事还提醒我,是不是买了盗版唱片?因为中图给到京东的批发价,都不可能是17元啊!唱片这样的商品,在你对内容物已有印象,或者说不存在必须体验后才会购买的(电影碟给你看过一遍后,你还会买吗),电商低价+送货策略肯定是极具杀伤力的。

因此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在实体店买过唱片了,除非是在境外。其实不去实体店买的,还包括书籍,除了每年应景般光顾的书展。

实体唱片店现状,你有多久没关注了

回到本文主题,来看看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在实体店买到中意的唱片。

依然以上海为例。类似上海音乐书店这样,以售卖音像制品为主的书店,早已不复存在。甚至于,上海目前也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音响广场和音像店。

那么,作为主渠道的书店,是不是还有音像制品售卖呢?

我首先去了上海书城,上海目前最大的国营书店。的确没有辜负它“最大”的称号,2楼的“视听音像”柜台也许是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了,L型格局,不仅面积大(大约相当于早年上海音乐书店的半层吧),品种也很齐全。比如上海中图进口的古典音乐套装和单片,排满了几个陈列柜,同时还有专门的黑胶柜台。可笑的是,BBC的纪录片被归类在了欧美电影DVD中。L型的另一头,则是流行歌曲CD、国产经典老电影和Hi-Fi发烧CD等国版片。从类型上来说,CD、VCD、DVD乃至Blu-ray和黑胶,一应俱全,价格上也从几十元到几千元,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

上海书城的视听音像柜台

有面向大众的老电影专柜

下楼前往斜对面的外文书店。那是另外一番景象,我简直只能用“惨”字来形容。1楼楼梯拐角下,孤零零的一个专柜。陈列的,主要是上海中图的古典音乐和中国唱片公司出品的部分黑胶。陈列品的品质不错,但这么少的种类,真的就只剩下陈列/展示的意义了,或者说,只是为了丰富书店的产品门类吧。因为很难想像,这会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中图古典CD套装

外文书店的音像柜台,明显相形见拙了

在百度地图和大众点评上搜索现代书店,分别有4个和6个条目。这是上海中图旗下的书店,以销售进口图书、音像制品和周边产品为主。并非每一家现代书店都有唱片零售,经朋友指点后我去了静安嘉里中心的分店。静安寺商圈的消费能力很强,周边几个商场的档次都不低,又是著名的商务区。书店还位于精品超市Ole旁,商场又和地铁直通……当然,这就好比邻居天天开奥迪上班,而我只能骑退不了押金的OFO,别人家的好,和你没有一丁点的关系。唱片柜台位于日版漫画的一侧,只有一个专柜,主要是古典CD和Blu-ray。至于上海中图的“拳头”产品——套装CD(俗称“包子”)是有不少,但只能屈尊放在万代扭蛋机的上方。如果我们现实点,以销售额来计算,也许扭蛋机才是真正的“屈尊”吧。

万代扭蛋机上的中图进口古典CD套装

专业人士、发烧友,听听大家怎么说

回到用户层面,趁着这次撰稿的机会,请教了不同阶层人士,包括专业人士、发烧友和旅居海外的朋友。

从事唱片零售业的M先生表示,上海确实已经没有独立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唱片店。在书店中设立专柜,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对行货唱片来说。除了新华书店体系,近年来涌现的民营书店渠道,都会有所销售,但完全不成规模,处于极度萎缩的态势。想要依靠它们的销售利润来支撑书店的正常运作,是不可能的。那么,非主渠道、兼营唱片的零售店还有吗?没有!打个不好听的比喻,连做盗版的都不干了,哪容得下卖正版行货的?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销售渠道?有!每年上海书展,会有专门搭建的“大棚”,以国版唱片为主,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这两年办音响展,也能吸引到不少唱片公司进场销售,原因和零售铺面的持续减少,也有一定的关联。因为那是唱片公司硕果仅存的,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的机会。

广州音响展上的唱片柜台,摄于2018年9月

中国唱片公司发行部沈老师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目前的经销商分为线下和线上。线下包括新华书店和各类民营书店,以及北京、广州等城市的批发市场。线上则包括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平台。那么两者的销量之比如何?他回答说很难有准确的统计。不少线下经销商,都有各自的网站和线上销售渠道,但这部分的销量其实是被统计到线下去的,数据未必准确可靠。不过,他阐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除了我们能想到的CD、DVD和黑胶唱片,音像市场上销售的门类还是超出了我们想像。VCD、Blu-ray乃至录像带和录音磁带,虽然小众,但依然有各自的细分市场。更有意思的是,中唱的销售占比中,黑胶已经超出50%的销量。觉得奇怪吗?不奇怪!以我先前在外文书店的观察,中唱侧重的,也许是纯音频载体,即它的产品类别,集中在CD和黑胶唱片两大类中。黑胶近两年的兴起是有目共睹的,超越CD并非不可能!许多家庭,可能有蓝牙音箱、智能音箱,他们日常听音乐,会用手机或互联网作讯源,那么CD机的存在,就不是必须了。相反,黑胶唱片和唱盘,目前成为流行的生活方式,所以家里可以没有CD,但不能没有黑胶唱盘!

黑胶的兴起,带动了实体唱片业的复苏

发烧友呢?玩Hi-Fi的耳机论坛版主小白告诉我,实体唱片他通常会在淘宝上购买,有一手渠道,也有二手渠道。有些二手渠道,是国外整批进口进来的,其实唱片本身是一手的。这其中有CD,也有黑胶唱片。此外,就是类似Presto Classical这样的境外音乐下载网站,他们提供高码流(比如96/24)的音乐文件下载,还能避免实体唱片快递回来时报关等麻烦。

家庭影院论坛版主Nothing则表示,从2017年起他几乎就不再购买实体唱片/影碟,改而选择用硬盘或NAS下载4K电影。数字许可证+流媒体播放,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遇到经典的演唱会、参考/示范级影片,他还是会选择实体唱片,这时就会通过淘宝代购,或是ebay海淘。至于Hi-Fi发烧友当中流行的买“头版CD”,那肯定更离不开实体唱片了,就同样需要代购或海淘,从几百到几千元/张(套),是种很有意思的收藏。头版黑胶?哦,那是有钱人的游戏了。

付费下载高码流音乐,成为趋势

海外消费者,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在某个香港电影爱好者聚集的论坛里,有人回答我说,早就习惯了Netfilx、Now TV的付费内容,听歌则是Joxx(腾讯在东南亚、香港和南非运营的音乐平台)。如果说实体店,在HMV宣布结业后,香港还有12家CD Warehouse零售门店可供选择。从其官网给出的门店列表来看,除了市中心的旺角,亦在将军澳、葵涌、荃湾、观塘、钻石山、屯门、元朗、太古等新市镇区域有零售网点。此外,还有人会选择在Barnes & Noble(巴诺书店,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和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网络书店)或The CriterionCollection(标准收藏,CC,以出品有收藏价值的DVD、Blu-ray光碟)打折期购入,后者同时会选择供下载的版本,即以数字下载进行播放,实体光盘用以收藏。

定居英国,从事专栏撰稿的EffyFay表示,HMV这样的唱片店,曾经是下了课没地方去的年轻人钟意的“游乐场”(这让人回想起当年流连于上海音乐书店的情形),像文艺片中那样,拿张唱片站着听的机器,只有HMV才有,而且那里完全没人会来干涉你。不过现在英国人已经习惯用Soptify这样的流媒体平台,每个月大概是10英镑(约合87元),就可以免费收听所有歌曲。如果通过iTunes购买单曲,其实也不贵。CD的零售价大约为10多英镑一张,黑胶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价格。不过CD在英国依然是个比较主流的选择,这从新款车型都保留CD播放机的这一举措中,不难看出。

定居加拿大,在中加两国之间从事音乐版权贸易的XiaoDong先生,回答相对专业些。他表示,和世界很多国家/地区一样,加拿大的实体唱片和影碟销售都受到流媒体播放和下载的冲击。曾经在全加拥有数十家门店的HMV早于2017年春季结业。其中7成的股权转让给了日出唱片(Sunrise Records),约7成的员工也转移到日出唱片继续工作。实体唱片和影碟的销售逐渐转向网上进行,不过虽然在网络上收听和购买音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实体唱片还是有相对的销售空间,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唱片公司不仅推出流媒体播放和数字下载,亦有实体唱片的发售。在加拿大,流行音乐新出唱片的定价介于15~20加元(约合77~103元),2018年安大略省的最低工资是14加元(约合72元)/每小时,大约1小时的收入就能买一张CD唱片。黑胶唱片的销售,去年加拿大保持了一定的上升势头,虽然在美国和其它一些地区其销量是逐渐下滑的。和实体CD相比,黑胶唱片的销量大约占到1/3左右,售价介于15~40加元之间(约合77~206元),取决于内容和发行时间的新旧。值得注意的是,实体唱片在日本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市场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可能和当地消费者的收听/欣赏习惯有关吧。

总结:今天我们在哪里能买到实体唱片

实体唱片的江河日下,或者说唱片工业整体呈现的颓势,是有目共睹的。当然,唱片不会这么快消亡,就好比报纸。电台出现后,人们惊叹于报纸将走下坡路,可现在除了的士司机,又有多少人会听广播,而报纸依然存在。

在实体店购买实体唱片,无论是购买的场所,还是品类的选择余地上,路都会越走越窄。多年前我采访过专程前往日本“淘”二手黑胶的发烧友鲍先生,他感慨说,“淘”的乐趣有时和“获得唱片”(买到唱片)一样重要,那是你从快递手里获取包裹时永远体会不到的。可是,很显然,绝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后者,因为它非常便利。

线下渠道,我们总结如下:各地的新华书店、上规模的民营书店以及图书批发市场,依然会有少量实体唱片/影碟可供选购。如果钟情于进口的古典、爵士唱片,对唱片公司(如必须海外唱片公司原版的)和版本比较强调的,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及相应零售网点(比如上海的现代书店),会是个可选项。此外,大型书展也是个可选项。

CD Warehouse在香港依然有线下门店

书店依然是线下购买实体唱片的“主渠道”

大型书展上也会有出版社、唱片公司设立摊位

线上实体唱片的获得,最为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天猫(含淘宝)、京东、亚马逊和当当这样的电商网站。我们建议读者选择相对正规的官方店或旗舰店。在京东上,比如中图上海图书专营店、中图广州、中图深圳图书专营店等,天猫上则有中国唱片上海专营店。不少国内小型/发烧唱片公司,也会在电商网站上有自己的专营店,亦可以选购。有时候,电商网站会有促销活动,碰巧的话,能以特价买到心仪的唱片。不过这一招我已弃用,毕竟有时限制条件太多,或者为了凑单而买了自己未必想要的唱片,几次过后便兴趣索然。

淘宝会有部分代购店,我们建议读者寻找有口碑,或者是通过朋友介绍来选购,它们往往良莠不齐,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能自行鉴别真假的。

海淘渠道包括美亚、ebay等,但许多小众唱片可能也是个人卖家,往往无法直接发货到中国,因此需要通过转运的方式入境,时间会变久,不可控因素会相应增加。前文中提到的Barnes & Noble等,也是个可选项。同时我们提醒读者注意:1.音像制品在运输中较易损坏,要有心理准备;2.个人进口,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比如限额等,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3.音像制品是相对特殊的商品,可能会受到额外的海关检查,耽误时间和被退回都是可能的,购买前就需要格外留意。

最后,也祝愿依然钟情于实体唱片的读者们,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唱片,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它们,让音乐与我们相依相伴。

(完)


【影音中国  hdavchina.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