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八大山人传世山水作品赏析

清 八大山人 江山清远图 匡时2015春拍 成交价690万元

八大山人朱耷,《画征录》谓故石城府王孙也。有仙才,隐于书画。题跋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晋唐风格,画擅山水、竹木、花鸟,笔情纵恣,不拘成法。

八大山人更多以花鸟画名世,其山水作品数量较少。八大山人的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倪瓒,近师董其昌,董其昌的画禅思想自始至终熏陶着他的绘画艺术。此幅笔意胚胎大痴而苍浑古劲,别出机杼。其实是参用了董其昌画禅思想,以禅悟画,禅画合一,表现其审美思想。他从董画中汲取泽润幽淡、精洁不污的笔墨技法,而又有别于董其昌。董氏作画,以淡墨湿笔,款款扫拂,山人则用干笔皴擦,露出的是既滋润明洁而又苍茫生辣的神韵。此图虚实刚柔,配合得体。是其萧条淡泊、孤傲落寞的内心境界的写照。

其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这与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所受特别的教育与影响,明亡后,八大山人自认为不过是寄居在别人的江山里,尽管实际上这江山还是以前的江山,但在他眼里却已不是自己的江山、早已失却了颜色。

本幅以超迈冷隽之气,雄畅浑厚之笔,清冽悠远,苍凉古厚,格高韵胜,风骨自具。危亭高岗,形势险峻;近树大小错杂,倚侧聚散,在在俱见匠心;中锋纵恣沉着,郁茂而又荒率,有一种举重若轻、气沉旨远、苍而能静的诗意禅境。读之令人气旺神凝,心境空明。

清 八大山人 山居图 纸本水墨 匡时2014春拍 成交价529万元

读八大山人的山水最大的享受就是不必用读经悟禅时那种虚无缥缈的思索去猜度画的意境,而是随着画面展示出的景致像读诗一样去品味画中的美感。它使你心驰神往,但不管怎么欣赏,也不会产生空灵逃世的感觉,而只希望深入到绘画展示的境界中去,寻求画图深处那更美的景致。这就像游人进入一处名胜后,总想往深处走,去探寻更幽雅的风光那种心态一样。

八大《山居图》用墨用笔晕染深淡得体,秀逸冷隽自如。从画中的树、浅滩、远山和村舍等对象,可看出画家融合了更多的绘画渊源。近处的树石笔墨简练含蓄,有倪瓒的影响;远处层叠的山峦,结构繁密扭曲,颇类王蒙;而温润的披麻皴则近于黄公望;淡墨明净如水,清润雅淡的墨色,多层次的深淡变化,处理十分娴熟,江南山水的感觉映入眼帘。这种文质彬彬的文人气息和独特的笔墨技法,后世都受到他的影响。

此帧《山居图》层次丰富,分为三景。近景设大小数坡,坡上几棵大树错列穿插,颇具生机。中景树林环绕,亭台、屋宇数栋,掩映其中,真可谓依山而居。远景为岩石崇岭,连绵远岫。画中笔墨苍劲洁凈,皴擦融合水墨渲染,更觉浑厚苍润。此图能寓险峻沉厚于清简淡远之中,滋润静穆之气毕现。

八大山人山水,近法董其昌,远追黄公望,苍茫简约,其冷寂之趣,又与倪云林异曲而同调。盖其身逢乱世,国破家亡,心中凄苦,眼前苍凉,故其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写的都是破碎山河,孤村危磴。此图便是这样,秋残天远,山穷水阔,境极冷寂,气尤萧杀。村舍宁静,一派祥和,为他画所不见,隐隐透露出他尚在关心着人间。

清 八大山人 溪山图 匡时2014秋拍 成交价529万元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有两种面貌。一种是笔墨的淋漓奇古,以墨法稍胜于笔法,如石涛所说的“淋漓奇古之如南昌八大山人”。另一种风貌是苍朴率远,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笔法胜墨法,以秃毫渴笔枯墨为主,以笔拙出奇制胜,笔能扛鼎。诚如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说:“石涛画以八大山人同车异辙。山人笔墨,以笔为宗;和尚笔墨,以墨为法。蹊径不同,而胸襟有别。”又,李光度题《邓溪少人家图册》提到朱耷时云“山人胸次高,绝人烟,故得太古岁月意。画必少人家矣。”

此幅《溪山图》作品构图奇特,看去似是一峰高耸,实则采用俯视的方法,由近及远,“之”字形的展现出光秃秃的山岗,疏疏落落的树木。山岗斜向连接,层层后移,几棵树木衔接中景,右边留出空白为河水或者云霄。笔墨极为简略,几乎不具体表现山石凹凸之形和树木四出之势,造型简洁。其用侧锋细笔作折带皴,秃笔破峰顺势而擦,而后用浓墨中锋横点,淡墨略加烘染,笔法秀峭;然后略加淡墨渴笔渲染,分出阴阳向背,并施竖而细的短线点苔,山石气韵已足。树木枝干挺劲,穿插顾盼,枝杈如鹿角,枝多叶稀,一派荒寒枯老之态,只有低矮树丛才用侧锋扁点扫叶。然最前方一棵茂盛之树,枝叶向上,郁郁葱葱,似乎也预示着八大山人一种欲突破自我的心态。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句出自唐代王维《送友人归山歌二首》诗,此画虽然落笔不多,似漫不经心,萧索淡泊,却内含涌动。这种极简约却意蕴丰富的画风,对后世画家影响极为深远。八大山人的山水,与他的花鸟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意境,荒率而简约;不同的是,八大山人以笔墨胆敢独造,不摹凡境,创造出一种不同时俗的自家山水,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来形容,恰如其境。此图能寓险峻沉厚于清简淡远之中,滋润静穆之气毕现。

八大山人以奇崛简练的造型,空灵的意境来表现其山水画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而不像石涛、浙江、髡残那样爱作重复式山水,也不像徐渭那样以笔墨狂肆来宣泄心中郁垒。八大的山水,是以含蓄凝练之笔来表现“知君自有真丘壑,不在区区水墨间”的意境,于天地之外,书写独属于自己的“无声诗”。

清 八大山人 云岩苍松图 纸本水墨 保利2010秋拍成交价92万元

此幅水墨山水为纸本镜心,出自清初四僧之一八大山人之手。从款识“八大山人写”中“八”字作两点写,及钤印“在芙”,可知此幅为八大山人七十岁之后所作。八大此时期的作品已不见其早年作品中的夸张与狂放,往往予人冷峻、静谧之感。八大深受董其昌影响,取法黄公望、倪瓒一路,但绝无以往文人画之中平和明洁的格调,而是于冷寂荒寒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

此幅作品描绘山岩双松,笔简意阔。画面布局疏朗简洁,山石、树木的搭连和组合富有曲折流动的变化,讲究虚空的安排,使空间产生渺远感。笔墨简略,取法元四家之一倪瓒,山石多用干笔淡墨皴擦,侧锋细笔作折带皴,笔法秀简,然后略加淡墨渴笔渲染,分出阴阳向背,并施竖而细的短线点苔,山石的形体厚实圆润,干笔淡墨的皴擦颇为得体,枯而不瘠,淡而不薄,自有一番苍茫清逸之气。树法枝干挺劲,以干笔淡墨勾写,枝杈如鹿角,枝多叶稀,一派荒寒枯老之态,树叶则多用浓墨点染。山石树干全用干枯线条写出,惟树叶可见浓墨,显得山淡树浓,一派荒寒萧疏的老松坡石之景。八大晚年的山水画,看似残山剩水,一片萧索荒凉,实则不然,其是将自然万象提升至色相皆空的禅境。这种山水意象也正是他晚年从早期郁结之中解脱出来,摒除一切杂念,心灵与自然契合一体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无古人的心象。

此幅山水笔墨冷逸虚灵,意境空蒙,观者对之可以忘倦,为八大山人晚年难得的山水佳品。

清 八大山人 清 仿董巨山水成交价5635万元

八大山人《仿董巨山水》轴,为纸本水墨画,纵124.5厘米、横30.5厘米。画面为水墨疏淡的山水画,运笔极其简练,格调荒疏中又略见生机,是八大山人山水画的典型面貌。画面的上方有作者自题一段:“董、巨墨法,迂道人犹嫌其污,其它何以自处耶?要知古人雅处今人便以为不至。汉老同学以为如何?癸未禊日,八大山人临。” 癸未为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此画属于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

“迂道人”即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倪云林的画,是从董巨中脱化而出的,它卓然自立,以萧疏淡远,平淡清纯的韵味在董巨之外另树一帜,八大山人赞赏倪云林学董巨而不迷信董巨,鄙视那些只知对董巨顶礼膜拜,刻意模仿而泥古不化者,认为他们在倪云林这样的学古态度面前应该惭愧。八大赞赏倪云林的道路,反映着他对于艺术传统和师承方面的重要观点。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远师董源、巨然、倪瓒,近师董其昌,而董其昌的画禅思想自始至终的熏陶着他的绘画艺术。此幅《仿董巨山水》便充分体现了八大山人山水画之师承、个性与追求。画幅的左裱边上有收藏者吴云跋文一段:“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画征录》谓故石城府王孙也。有仙才,隐于书画。题跋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晋唐风格,画擅山水、竹木、花鸟,笔情纵恣,不拘成法。此幅笔意胚胎大痴,而苍浑古劲,别出机杼,有超以象外之趣,跋语亦真有奇致。余见山人画多矣,此为极经意作也。平斋题记。”

如吴云边题所云,此幅笔意胚胎大痴而苍浑古劲,别出机杼。其实是参用了董其昌画禅思想,以禅悟画,禅画合一,表现山人的审美思想。他从董画中学习那种泽润幽淡、精洁不污的笔墨技法,但他的滋润明洁并不同于董其昌。董氏作画,以淡墨湿笔,款款扫拂,山人则用干笔皴擦,露出的是既滋润明洁而又苍茫生辣的神韵。如此图淡墨干笔,钩皱擦染,笔力圆劲韧健,如绵裹裹铁;墨色明洁润泽,似水中浸玉。浓淡干湿,变化微妙;虚实刚柔,配合得体。这正是山人萧条淡泊、孤傲落寞的内心境界的写照。

此画见于文字及图册著录多处,为流传有绪之作。

八大山人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之奇才,他本姓朱,为明朝宗室后裔,其祖先分封于南昌(今属江西),他曾用过一方“西江弋阳王孙”的印章,以说明自己的贵族身份。朱耷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朱耷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了幼年、少年时代。不料晚明政局动荡,先是李自成起事,明朝最后一代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随之东北的满族入关,建立了新的王朝—清朝。朱姓的王朝灭亡后,这些王孙贵族一下子就成了异族统治下的平民,身份的剧烈转换,使这些人无法接受如此严酷的事实。他们或东躲西藏,或改换姓名,精神上的打击尤其沉重。据说年少的朱耷“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清·陈鼎《八大山人传》),性格活泼、开朗。甲申(公元1644年)之变后的朱耷,性格为之一变,一度精神失常,时而一言不发,时而狂笑不止。朱耷后来心情慢慢平静,索性“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清·邵长衡《八大山人传》),在山中二十年,还宣讲佛法,从学者多达百余人。又以作画自娱。所画多为鱼鸟枯枝,画风疏淡,笔墨简练,动物的眼睛白眼相向,一股不满的情绪跃然纸上。其山水画较少作,但风格亦类花鸟游鱼,画面给人以荒疏之感,笔墨极其简率,虽说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艺术是从明朝董其昌画风而来的,但是其作品更显空旷与萧瑟,充分反映了画家自己的心情与感受。本幅图画就属于八大山人山水画的典型面貌,极具代表性。(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聂崇正)

清 八大山人 1701年作 疏林浅滩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1495万元

此帧山水萧条淡泊,闲和严静,完全从朱耷的精神状态中走出,由是亦知八大名满天下,并非偶然。雪个的山水是文山水---文山文水,既有文人的雅致,又含着僧人的禅意,透着些道家的出世散淡,还带着些许皇家的富贵气息。此画最大的佳处就在于气息湮润,格调高雅,平淡天真,不着人间烟火气。

八大山人个性孤介,他的画也与生俱来带着一种傲世的神情。八大山人独特的身世和个性在藏界和艺术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朱明王朝的后裔,他曾经过着锦衣玉食的贵胄生活,明亡之后却走上命运多舛的歧路。生活中的剧变,让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处在苦闷逃遁之中。他一生对明朝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朝合作。家仇国恨这些精神上的痛苦转化为艺术上强大的爆发力,成就了他。画面的萧索反映出他精神世界里的孤寂,萧条的山水意境与八大山人看空世事的情怀有不谋而合之处。

该山水作于1701年,距他驾鹤尚有四年时间,是他极晚期的作品。朱耷是那种越到晚期艺术水平越登峰造极的画家,他去世之前绘画和书法都达到顶峰。朱耷山水布局疏朗,笔墨极简,然简中有气韵,能在寥寥几笔中传达出许多“余味”,说明他极高深的功力和极高尚的笔墨趣味。看那一抹远山,笔墨超然,一副萧然出尘的神态,就连江上的小舟,亦是缱绻的,温柔的,寂静的。

八大山人是古代书画市场的一面旗帜,其作品一向是拍卖会上的宠儿。近几年来,八大山人的市场行情一路飙升,只看近几年的行情就足以令人赞叹:

2009年6月255日举行的匡时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八大山人的《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成为当时最贵的中国画。

2010年,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在西泠拍卖以1.18亿成交,又一举刷新了他的拍卖纪录,且标志着八大山人的书画走进亿元时代。

由于八大山人生前就处于半隐居状态,故他的作品只在知己好友间流传。更经过几百年的兵燹人灾,八大山人书画存世量实际上已经非常稀少,能在市场上流通的更加罕见,其价格与珍稀程度是成正比的。

在八大山人原本就稀有的遗作中,山水更是罕之又罕。明亡后,八大山人自认为不过是寄居在别人的江山里,江山虽然还是以前的江山,但在他眼里已不是明代的江山,早已失却了颜色,他很少有热情去为这伤感的江山写照,每年画不了几张山水画,设色的更加稀少,这也是为什么八大的山水如此珍稀而价高的原因。在八大山人的作品全集中,很少能找到设色的巨幅山水作品,像如此作这样笔精墨妙而设色精致的,堪称绝调,本场拍卖所呈献给藏家的八大山人山水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陈姗)

清 八大山人 仿倪云林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5600万元

八大山人山水,从董其昌入手,复力追倪(云林)、黄(公望),更益以超迈冷隽之气,雄畅浑厚之笔,清冽悠远,苍凉古厚,格高韵胜,风骨自具。

此图虽曰仿倪,然危亭高岗,形势险峻;近树大小错杂,倚侧聚散,在在俱见匠心;且云林擅侧笔,转折遒利,以清逸见长;八大多中锋,纵恣沉着,以郁茂取胜。在荒荒率率之中,有一种举重若轻、气沉旨远、苍而能静的诗意禅境。读之令人气旺神凝,心境空明。

旧为曹溶收藏。曹溶是清初学者,藏画富而精。他的收藏一方面说明其眼界之高明,爱古而不薄今;另一方面亦可证八大晚年因其艺术之超越同侪超越时代,已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与珍视。他所以成一代大师是绝非偶然的。

将这件作品推至1699年的一个根据,是画面左下角的钤印“驴”。八大在1681年至1684年用此别号,但其不见于1684年后,直到十五年后,即1699年才复被使用。虽印章更易,而同一名号复出。在1684年和1699年,唯一可知的与八大境遇相关的事件,即为康熙皇帝的两次南巡。在1684年,八大隐于“驴”名,或许八大是在巧妙的借“隐”而“显”:“当年隐者即为'驴’也”;好似旁人,譬如石涛,兴奋地向众人宣称“八大山人即当年雪个也”,很可能八大自己也在确认之前的另一个身份。八大选择在康熙南巡之年有此举动,其时明遗民蠢蠢欲动且岌岌可危。

同样在1699年,八大首次绘制了鹰——传统上英武雄健的鸟类。而仅仅五年前,他还自比为无家可归的鹌鹑,乞怜于帝王的勇鸷猎鹰。显而易见,到1699年,八大对康熙皇帝和满族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不妨暂且将其归结为八大自我认同的增强,而怨恨悻然亦被顽固怅然逐渐取代。

这幅干涸空旷的山水无疑是在追忆倪瓒。八大依惯例调整了倪瓒的构图布局:不像倪氏通常将茅屋安置在低处水边,而将其高置于山岬,俯瞰远处的河流。佳处精妙难得,得视遥遥远江,可观悠悠过往。

清 八大山人 双松顽石图 纸本水墨 匡时2009秋拍 成交价806.4万元

“大千好梦”是张大千不太常用的印章之一,除了钤在自己的作品上作为名章外,它还被作为鉴藏章在某些作品上钤用。不过,能被加盖“大千好梦”的,似乎皆非比寻常之作。目前可见的,除了数量不菲的八大山人作品,其余不过元倪瓒《墨竹》、明吴伟《武陵春》等有限的几件。
根据目前可见的资料,张大千1949年去国后的第一站是美国;随后,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他曾经将宝藏的一批八大山人、石涛真迹转手。当时在美国最著名的耶鲁大学任教的北京籍华人王方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了其中的20件,内中即有此幅《双松顽石》轴。此后,王氏继续致力于海内外搜求、收集八大山人作品,其箧中所藏八大山人真迹一度达到七十余件,成为海内外拥有八大山人作品最多、题材最丰富的收藏家。在广泛搜购的同时,王方宇不仅潜心研究八大山人艺术,撰写了多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在学术界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并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还将所藏及研究结集出版,其中由耶鲁大学出版的《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活与艺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内即收此幅《双松顽石》。而他本人也因之成为海内外公认的八大山人作品鉴定权威,享有极高声望。
直到1997年去世,王方宇先生将其所藏大部分八大山人书画归入弗利尔美术馆,其它小部分在其生前被转手于其它藏家,如后来被誉为华人世界书画第一藏家的王己千先生。王己千不仅工于书画,曾从吴湖帆习画,于收藏亦颇具只眼,其家藏宋元明清巨迹极富,其中以五代董源《溪岸图》、元倪瓒《溪山仙馆》等作最为著名。王己千从王方宇处获得八大山人真迹多幅,其中包括今年春拍以8400万元成交价创下中国书画全球拍卖记录的《仿倪山水》及此幅《双松顽石》,他并在此幅题签云:“八大山人双松顽石图神品”,足见倾心之甚。

《双松顽石》以墨笔描绘双松夹峙顽石,构图疏朗简致,用笔则中锋侧锋兼施,凝练遒劲;墨色干湿并用,极有风致。而造型的简洁概括,境界的冷逸空灵,宣泄出这位末世王孙、方外遗民的满腔悲愤和痛楚。与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此幅中松树的刻画仍然是以充满了毫不屈服味道的、倔强而尖锐的直、折线条完成的,而没有稍带哪怕只有一丁点转圜意味的、柔和的弧线。八大山人心底逸气、胸中块垒,由此可见一斑。(木公)

清 八大山人 仿董源山水 26.5x14.3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山水画在八大山人各类作品中出现的最晚,目前传世最早的八大山人山水真迹,是他56岁时画的《绳金塔远眺图》,虽然在技法上尚不够纯熟,但已显示出其淡雅劲峭的特色。其后,八大山人开始了从宋元入手,追摹古贤而又揉入自己创作意念的山水画作历程,到60岁时,其山水画已经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鸿蒙浑厚、天真质朴的特色。这期间他力追五代的董源、巨然也临摹明代董其昌,并且认真领略宋代“米家山水”和元代黄公望、倪瓒的风韵,达到了融各家风骨于一体的境地。一般的艺术家到了这种境地,就开始出现停滞守旧的现象,不肯向前发展了。而八大山人却只把这种境界视为开端,他怀着“国破山河在”的无限感慨,怀着“以自家意写自家山”的创作意图,刻意把自己对于祖国山川无限热爱、江山易主的无限怅惘完全写入山水画中,这就使他的山水画看似淡雅清癯,但越看越觉得有许多令人感慨的激愤之情,越看越觉得画面的意境深远,以至于达到心驰神往的境地。他69岁时画的山水册页,山水林木融于一派苍范的云气之中,幽远飘逸,惶愰如人间仙境。令人回味不尽,确实超越了前人的纯写实境界。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历经20余年的艰苦磨砺,已完全脱尽了俗气,大气磅礴而又天真质朴,简洁粗犷却处处独具匠心。这种风骨令后世画家叹为观止。从清中期直到民国,无数绘画大师莫不望风拜谒。

清 八大山人 浅绛山水 149.1 x 64.1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从1690年代末至1705年是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的山水画有两种风貌。一种趋于浑朴雄厚,构图多取S线形,峰峦浑厚,皴擦老辣,树石笔墨柔中见刚,似在荒山野岭中有一股直冲云霄的豪气拔地而起;另一种偏于幽淡天真,布景平远,笔墨干淡,似于荒寒寂寞中有生机流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八大山人不断认真临摹董其昌的作品,至今仍有两本册页传世。从中可见八大山人是借径董其昌上溯宋元,进而抒发出自己灵性的。他曾题一《山水图》日:“倪迂画禅,称得上上品,迨至吴会,石田仿之为石田,田叔仿之为田叔,何处讨倪迂耶?每见石田题画诸诗,于倪颇倾倒,而其必不可仿者与山人之迂一也。”这又说明,他学习古人还是为了充实自己,是“每事取诸古人,而不为古人所缚”,绝非只知有古不知有我者。

八大山人生活的时代,山水画经过董其昌的梳理,在形成重文人轻画工的南北宗论的同时,也形成重笔精墨妙轻丘壑多姿的倾向。不少文人画家都在董其昌的带动下,在山水画创作中追求书法式的抽象,这对于有师造化的经验又不乏真情实感的画家而言,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但对于只知学古不知有我的人而言,便窒息了性灵、束缚了创造力。八大山人虽也学董,但他独特的身世际遇,使他对自古视为江山的山水,有着无法泯灭的感情,因此他学董既没有走向空疏恣意,也没有失掉自家的实感,而是董为我用地成就了自己。他的山水画成就尽管逊于花鸟画,却仍然有着闪光之点。

读八大山人的山水最大的享受就是不必用读经悟禅时那种虚无缥缈的思索去猜度画的意境,而是随着画面展示出的景致你读诗一样去品味画中的美感。它使你心驰神往,但不管怎么欣赏,也不会产生空灵逃世的感觉,而只希望深入到绘画展示的境界中去,寻求画图深处那更美的景致。这就像游人进入一处名胜后,总想往深处走,去探寻更幽雅的风光那种心态一样。

清 八大山人 五松图 112.4 x 43.4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清 八大山人 松石草堂 纸本设色 中贸圣佳2010夏拍 成交价526.4万元

清 八大山人 溪山独钓图 水墨绢本 上海嘉禾2014秋拍 成交价575万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