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必要的“断舍离”,是一个成年人的必须技能
近年来“断舍离”这个概念特别火。这个词最早是出自日本的山下英子女士通过瑜伽修行而悟出的一个概念,后来通过其所著的《断舍离》一书在中国互联网爆火,迅速成为一种潮流。
从字面意思上看,“断”即“斩断物欲”,也就是不要再盲目地去购买一些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舍”即“舍弃废物”,也即丢掉没有用的东西;
“离”则是“脱离执念”,清楚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脱离对物质的迷恋。
断舍离的生活,其实就是在做减法。字面上看,似乎非常容易,不就是扔东西吗?但其实,在扔东西时,你其实是在和这个充满了诱惑的世界做心灵上的抗争。
如果你本身生活就井井有条,对物质欲望并不强烈,那么你根本就不需要断舍离。断舍离的人,是那些深陷物欲漩涡,想要自救但是意志力却不坚定的人,所以他们需要一次次地寻找相关的心灵鸡汤书籍给自己打气,以免自己故态复萌。
这时候,断舍离就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断舍离”,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断舍离”,是对个人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的颠覆性改变。
如果能撑过去,那么你的生活发生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为过。
其实一开始,笔者对断舍离这个概念是不屑一顾的,只是身边有朋友向我推荐并希望我和她一起进行断舍离活动,所以我才开始尝试。
刚开始的时候,是清理手机的内存,包括一些不要的照片、不常联系的对象还有不怎么打开的APP。
我们没想到在第一关的时候就遇到了阻碍,我对于微信里那些八百年不看一眼的公众号完全下不去手,她则是留恋于那些她下载了就没怎么用过的APP。
我们的逻辑点在于:以前虽然不看/用不上,但如果以后突然要看/用上了呢?这或许也是绝大多数“囤积癖”的观念,现在用不上的东西,以后很可能用上,或者是丢掉了以后,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需要它,这就会非常尴尬。
但最后,我们都咬了咬牙,删除了那些公众号和APP,事实上,删除它们以后,对我们的人生也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我将在公众号里看文章的时间用来看其他的书籍,她则是发现没有了那些APP自己也能找到其他的乐子。
到了收拾房间的时候,我们捐掉了一大堆“买来不穿”或者“等到瘦下来的时候再穿”的衣服,我们惊讶地发现,许多衣服当下再看其实已经完全不符合我们的审美了,但当时我们却疯了一样地要买下它,也是十分不可思议。
桌面被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时候,我甚至在一堆物品的夹缝里找到了一张我很久不用的纸币(毕竟现在出门都是移动支付)。
当然,我们断舍离的内容不只如此,这里只是展现了一小部分。实际上,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也曾徘徊过,心里也隐隐后悔过,但咬咬牙忍过去后,我们发现其实是我们自身高估了那些东西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以为现在囤积的东西以后总有一天会用到;
我们以为现在收藏的文章将来总有一天会去看;
我们以为我们买的当季新品自己一定会经常穿;
我们以为现在不联系的人以后会回来联系自己……
但事实上,这些东西除了占据你生活的空间,占据你的精力外,它的作用真的只能用“鸡肋”来形容,这时候下一把狠心,扔掉它,你就会发现——没有它,你的生活只会变得更好。
在进行断舍离的后期过程中,我和朋友甚至觉得:扔扔扔比买买买快乐多了。
整理一新后,整个人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新生活的大门已经在面前缓缓敞开。
真正的断舍离,正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智慧。这种智慧会渗透到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让你有时间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整理出自己的处事思路,寻摸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丰富的物质并不代表精神上的富足,有时它恰恰反应了精神的空虚。
丢掉那不需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得更多。
在断舍离的过程里,我们整理我们不需要的物品,减少那些不走心的朋友,拒绝那些不必要的信息,减少让自己感觉沉重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让物品来掌控你的人生。
须知,丢东西只是表象,真正需要清扫的,是臃肿繁杂的内心世界。
2020年即将过去,在一年的末尾,新年的伊始,就是最好的断舍离的时候。不如趁此机会,下定决心,和过去的生活做一个告别,然后果断“断舍离”它,清理物品和自己的内心,轻装上阵,重新出发,去迎接一段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