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家胡惠春:创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暂得之乐永恒存
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有个“暂得楼“。
提起“暂得楼”,就不得不提民国上海大收藏家胡惠春。
当年帝国败落,各种宫廷收藏御用之品,或以赏赐为名或因盗窃,大量流失海外,胡惠春等一些收藏家出于爱国之情,阻止祖国的文化遗物外流,不惜以重金收购。于1988年全部捐献给上博。
1955年,45岁的胡惠春
“暂得楼”是胡惠春的收藏堂号,此堂号源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胡惠春对于藏品虽有赏玩之好,却无占有之心,而且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胡惠春主要珍藏明清御瓷,尤爱单色釉。他晚年以捐赠和拍卖的方式散去大量藏品。千帆过眼、繁华落尽,那时的胡惠春已不再执着于器物的拥有,而进入到空无之境。
银行家之子,却成为了收藏大家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胡惠春的父亲是被称为“中国十大银行家”之一的胡笔江。胡惠春年少时,胡笔江并没有急功近利地把儿子培养为金融人士,而是聘请名师在家教授四书五经,使其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先成人、后成才。因此,在胡惠春进入上海圣约翰中学前,已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并且对中国文史与艺术很感兴趣。
中学毕业后,胡惠春顺利进入当时著名的燕京大学,攻读地质学。上大学时,胡惠春喜欢上了陶瓷,也开启了他的收藏之路。
胡惠春全家幅
胡惠春购入的第一件古董是一件19世纪的民窑笔洗,那是他从上海的小古董店里淘来的,对这件首次获得的藏品,他总是津津乐道。
因为战乱不断,胡惠春全家数经迁徙,他都会留下大部分藏品或送出,但这件笔洗他一直带在身边。
胡惠春夫妇
而且在瓷器收藏中,胡惠春以明清官窑作为收藏核心,单是清代官窑精品就达九十余件,可以说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生产高峰时期的作品。
过去一般藏家收集清瓷,多以乾隆为限,个别亦兼及嘉庆,胡惠春先生兼及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甚至宣统瓷的收藏,其中很多都是成对器物,并多数有官窑款,极难能可贵。
扛起家族重任,不曾停下收藏的脚步
1938年8月24日,胡惠春的父亲胡笔江乘坐的飞机遭遇日本军用飞机截击,机坠人亡。在承受巨大悲痛之后,胡惠春放弃了以文史与艺术为主业的想法,子承父业掌管中南银行。
在忙碌的银行事务之外,让胡惠春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令他魂牵梦绕的收藏品,他也依旧没有停下收藏的脚步。
王珣《伯远帖》
藏品捐给国家,协助购回“二希”帖
1945年,胡惠春受聘为北京故宫陶瓷专门委员。1950年,他又受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他将自己珍藏的明清官窑瓷器等各类文物268件,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随后,胡氏全家移居香港。在港期间,他曾协助大陆购回赫赫有名的“二希”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
王献之《中秋贴》
参与创建“敏求精舍”
1960年,胡惠春又积极参与创建香港著名文物收藏团体——敏求精舍。后曾八次担任敏求精舍的主席。“敏求”语出《论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并不是天生就懂得,而是追慕古人、勤奋求索罢了。
所以“敏求精舍”就是勤奋研习古代文化的修炼之地。胡惠春到了晚年健康转坏,原来饱满的脸颊都瘦削下去。虽不能再参加敏求的活动,他仍然称之为“我们的会舍”。
1980年代初,70多岁的胡惠春在自家客厅
多件明清御瓷,创中国瓷器拍卖纪录
退休后,胡惠春移居美国。他对于收藏有着极其完美主义的追求,比如只要任何一件清代官窑瓷器有丝毫瑕疵,他都不会接受。而且其藏品多成双配对,为的就是陈列时的美观。
清康熙五彩花蝶纹杯一对
清道光粉彩日日有喜碗一对
清康熙三彩鹦鹉一对
后来,胡惠春的部分藏品在1985年6月交给纽约苏富比举办专场拍卖,轰动一时。该场拍卖共计79件明清瓷器,其中1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原藏1对,这次拍卖只拿出1件)以110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瓷器拍卖最高纪录。
事隔7年,胡惠春将另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再交苏富比拍卖,结果拍到260万美元,再创中国瓷器当年的超高天价。
胡惠春除透过拍卖释出藏品外,1989年更将101件自晋至清的历代瓷器精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上博为其出版专书,并以胡氏堂号“暂得楼”为名,开辟专馆陈列。
2012年,香港苏富比隆重推出胡惠春遗珍专场——“敦朴涵芳:胡惠春旧藏清代单色御瓷”,12件瑰宝全数成交,创下成交率100%的白手套佳绩,总额高达8446万港元。
胡惠春旧藏 清乾隆 仿汝釉桃式洗,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被亚洲古董商以458万港元买下。
1985年纽约苏富比胡惠春珍藏名瓷专拍图录
胡惠春旧藏 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葫芦尊 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1164万港元成交
胡惠春旧藏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曾先后于1992年和2000年上拍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再次上拍,并以2.1385亿港元成交
然而,垂暮之年的胡惠春对艺术及收藏失去了兴趣。他晚年曾写下老子《道德经》中的语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指爱的太深、拥有的太多,必会为其所累。
这位感性、敏锐及热诚的收藏家,终究看透缘起缘灭,领悟生死轮回,不再执着于“收藏”,而是学会“放手”。这正是他全身而退、进入空性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