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电行业的三重基本面变化
这是“慕蓉”公众号第331篇原创文章
专栏 | 数字化商业
“碳中和”是当下绿色经济发展的主题,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油电气”是带动“碳中和”的主要领域。众所周知,我国发电领域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风能、水利和光伏发电在我国发电总装机量上占比虽然逐年提高,但总量仍旧偏小。
为了改变此现状,近几年国内绿色发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风电行业,由于技术实力、装机规模等因素所限,其上网电价保持高位,从而造成一系列发展的桎梏。
这一情况在今年有了很大改观。首先,今年国内风电行业首现平价开局,中标装机规模逆流而上,1-8月份,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4.63GW,同比增长45.7%,较2019年同期增长31.9%;其次,国内风电中标规模超过30GW,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这些行业利好的叠加无形中使得风电步入平价上网的元年,并且装机量高歌猛进,由此也带来行业整体的三重基本面变化。
第一重变化:随着国内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空间凸显广阔。2015年左右,我国国内风机企业与海外龙头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大,基本上没有海外市场,而国内发展空间虽大,但受制于技术劣势,往往订单也只限于政策扶持项目;如今国内头部风机企业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与海外龙头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国内订单已逐渐领先。例如,明阳智能推出全球最大的16MW风机,金风科技获得2020年度全球最佳风机金奖。面向未来,国内风电头部企业已经打开出海口,明阳智能MySE3.0-135海上风机的意大利塔兰托项目顺利交付,是我国海上风机首次进军欧洲市场。同时国内市场有着“千村万乡驭风计划”、“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等等大项目保驾护航,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年均装机有望达到45-60GW。
第二重变化:随着风机大型化趋势加快,产业链成本迅速下降。了解风机行业的人知道,以往风电机组降价不明显,产业链难以形成内生性的降本,更多是通过国家补贴以及发电量来摊薄度电成本。自从2011年国内风电机组平均价格下降至4000元/KW以下,此后近10年维持在3200-4200元/KW之间。这主要的原因还是产业链整体技术不过关,无法建造成本更优的大型整机设备。而现在国内的头部风机企业通过机组大型化带来整机降本,提高了风切变指数,减少了建设成本。两厢结合使得产业链内生成本下降,例如采用4.5MW机组的风电场较采用2.0MW的LCOE降幅能达到13.6%。
小贴士:国内风机行业降本的驱动力:过去,风电场资源条件好,同时行业享受国家补贴,因此降本压力不大,导致风电技术进步缓慢,国内主力机型长期维持在2-3MW;现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国家对行业推向市场的政策变化,倒逼行业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同时风电平价上网也是逼迫行业技术升级的最后一根稻草,2021年主力机型已跳跃至4-6MW;未来,随着更大机型落地,度电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例如国投甘肃某项目将布置32台6.25MW机组,测算度电成本将低于0.1元/度。
第三重变化:随着国家补贴退坡弃风率下降,风电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将弱化。我们复盘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足迹,使得风电产业形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弃风问题与国家的补贴政策。2010年以前,风电行业经历过高速发展,但电网配套建设不足,导致风电利用率问题逐步显见,2011年-2012年弃风率达到顶点,风电装机量也同时达到顶点并开始下滑,2013-14年弃风问题有所缓解,加之国家推出补贴政策,行业景气度又开始回升;但好景不长,2015年至16年,弃风问题再次出现,装机需求被压制;16年以后随着政策、配套设置等方面的发展,弃风率又快速下降,装机量稳步提升;而2020年装机量突然有了爆发性增长,主要是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抢装需求。
从今年以来,我国陆上风电提出到年底全面进入平价阶段,不考虑海上风电的地方补贴政策,风电补贴政策将全部退坡;而16年以后随着风机利用小时数的冲高稳定,弃风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所以风电行业的周期波动因素已基本消退,“碳中和“方针下行业将进入稳定成长阶段。
对风电行业感兴趣的投资者,现在介入行业的产业链条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风险,以及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总之,国内风电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必将会在“碳中和”政策的推进中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