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白也能看懂的——阴阳脉法

一,脉法入门。只作脉象单论,不作系统论。系统学习,必读《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四圣》。看不懂就是玄学,看懂了就是医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解只为揭开脉诊的神秘面纱,让所有人能直观的看懂,认识脉法,了解脉象。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唯脉诊最是神秘,帮助想学的人有门可入,让外行人对脉诊有一个理性的认知和参考。脉诊不是玄学,如果不懂,或者学偏,那就是玄学。不懂脉诊,装腔作势,也能混饭,因为患者,更不懂脉。脉法入门,不作学习之用,只为格式化入门路径,普及脉理之用。若想要系统学习,理论加实践,缺一不可。

1 《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肺)之动脉也。

  寸口者,脉之大会,以肺主气,十二经之脉动,肺气鼓之也,故肺朝百脉,而大会于寸口。寸口者,气口成寸,以决生死,故曰寸口。寸口三部,鱼际为寸,太渊为关,经渠为尺。

2 脉有三部,寸,关,尺。又对应浮,中,沉取。

脉象更多,大体说下,浮,沉,数,迟,缓,微,弱,弦,紧,细,滑,涩,大,结,代,促,疾,芤,伏等。《四圣》解二十四脉。

脉象杂而多,先大概分为脉位,脉管形体,脉动三种区别来解读以上之脉象。

脉位者,如寸口,关上,尺中,浮,中,沉,滑等。

脉管形体,如弦,细,紧,濡,弱,芤,滑等。

脉动者,如大,迟,数,涩,滑,动,结,代,促等。

3 脉象杂而多,病也不同,本条大体解读一下各脉象的意思,进一步入门。

浮者;

此浮取之,浮在肉上。浮为在表,皮毛窍闭也。反之为虚,内伤里虚,阳不内交,而浮虚也。阳为阴格,不根于里,故见浮虚。皮毛窍闭,经气不泄,浮而不虚,如浮紧、浮缓,浮滑。

沉者;

此沉取之,沉为在里,里阴之盛也。沉为阴脉,阳虚水寒,其脉皆沉。沉者,阳陷而不升也。水中无阳,木气遏陷,不得升达,是以脉沉。沉细者阴阳俱虚,沉紧者内寒,沉弦者水寒木陷。

数迟;

一呼一吸,是为一息,息而定数,脉来五动,气之常也,过则为数,减则为迟。

数者;

数脉为热,如外感表闭,经气不泄而内热。厥阴经病,厥热往复,脉数而渴,此为阳复热过。消渴病,趺阳脉数,此为胃腑虚热。然“数”不尽热,也为中虚,而且多见,如中虚之数,误汗亡阳,而见呕吐。虚劳之数,营弱之数等。(相火不降,客热上逆)

迟者;

迟为在脏,见脉迟者,阴盛而脏寒也。水中无气,水中无阳,肾气衰也。营候于尺,尺中迟者,营中寒也。迟为脏寒,也为腑虚,阳明之阳虚也。迟者,水气旺也。

缓者;

缓为土缓,胃气之脉也。脉缓者,五至不改,在数迟之间,其位在关,在寸尺之间,又在浮沉中间而有缓象也。脉法四十二条,寸口脉缓而迟者,缓则阳气长,迟则营气盛。阴阳相抱而不离,营卫俱行而无阻,是为相得,此为脾胃之正脉。脉法三十七,尺寸阴阳,浮大而濡,上下同等者,名曰缓也。

大者;

阳明之胃脉也。外感者,阳明之脉大,沉而缓实,重按有力。里虚者,胃阳脱泄,外大内空,外浮之大,重按无根。虚劳弦大者,外紧而内空,大为脉芤而阳减也。木火失藏而泄露,则见脉大,也就是阴不平而阳不秘。同是脉大,有实有虚。

微弱;

微者阳微,弱者阴弱。阴阳之要,阴平阳秘,虚则俱虚,营阴弱者,卫阳必微,卫阳微者,营阴必弱,皆是一理,虚则俱虚也。寸口阳微,尺中阴弱,故言阳微而阴弱也。阳微阴弱,也近濡弱,如绵之软,软而无力之义。血弱而气虚,阳微而阴弱,此肝脾之虚,营血虚衰,木气不及也。此也为阴阳俱虚也。若是伤寒,则变沉细。此弱发热,则又口渴。

紧者;

紧则为寒,区别弦细。或伤外寒,脉见浮紧;或里虚内寒,脉见沉紧。内外之寒,皆令脉紧。脉法三十九,紧为寒脉,伤寒则脉紧,以寒性闭藏而不发也。冬时寒盛,水冰土圻,脉紧之义。

弦者;

如琴弦也。弦为肝脉,木郁而阳减,水寒木陷,则见脉弦。阳虚见弦,湿盛也弦,痰饮也弦,痛也见弦等,皆为虚寒,木郁之象。见弦者,则知木郁克土也。尺弦者,木陷于水也。

细者;

细而无力也。细为血少,也为津伤,也是阴阳俱虚之义。细为血虚,也为阴盛,也为阳微,细为水寒木郁,总是里虚之象。细也为少阳,外感内传也。

论脉;

细与弦与紧者,从脉形论,比较接近。细弱无力为细,细而紧者则为弦,粗而紧者则为紧。紧与弦者,皆见脉紧,粗细之分,弦与细者,紧与不紧,强弱之分。

滑涩;

滑则气伤,涩则血病。滑涩者,阴阳之体也。病宿食者,多滑涩并见。

滑者;

痰饮十三,如循贯珠,累累联属,流利不停,其诊曰滑,而其中实有悍格之象,此为痰饮之滑。另一种脉滑,寸口本浮,忽见一沉,名曰沉滑(互文言为浮滑);尺中本沉,忽见一浮,名曰浮滑(互文则言为沉滑)。外感者,多见沉滑,内伤者,多见浮滑。

涩者;

涩为血伤,也为血少,营虚不足,或为营血伤瘀,也为表病津伤,经脉梗涩。

芤脉;

脉之中空,失血之诊。外紧而内空,又为革脉。

伏脉;

气郁不发,脉行筋下,脉来细而附骨也。

结脉;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此多阴结,脉结无常数。此就是心率不齐,或者心跳偷停。外感内伤,俱有结脉。例如干血瘀结,阴寒积聚等,并且多结代并见。 

代脉;

断续而不联也。五脏无气,乍疏乍数,续断之象也。仍是心率紊乱。

促脉;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此为阳促,促脉者,多为误治之病。

疾脉;

一息五至,是脉动之常,一息七八至以上者,为疾数也。

二,脉法三十二,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动数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1 脉大浮动数滑者,此为阳气郁格之脉也。脉沉涩弱弦微者,此为阴盛虚寒之脉也。

凡阴病而见阳脉者,沉而见滑,阳复则生,阳病而见阴脉者,大而见涩,阴竭则死。

2 外感伤寒,皮毛窍闭,表三阳之郁,则见阳脉也。太阳外闭之浮,阳明内实之大。皮毛不开,经气不泄,则见里热之动数,热伤于内,则见动滑之痛也。故太阳表闭,三阳内郁,故见阳脉也。阳病而见阴脉者,表闭不开,经热不泄,则见滑数,而为肺痈也,肺伤形损,则见微弱之阴脉。阳明外蒸,窍开汗出而表解,而阳明腑实失下,阳实亡阴,则见沉弱涩弦也。阴伤亡败,阴绝则死,故阳病见阴脉者死也。

3 阳虚内寒,里三阴之盛,则见阴脉。太阴之微弱,少阴之沉细,厥阴之弦涩。三阴之病,是为阴盛,阴盛脉沉不专于沉,沉见一浮,此为阳浮动滑之阳脉,是为阳气来复,阳升之象。阴病而阳回,水暖而冰化,故阴病见阳脉者生。

4 阳脉者,外寒之伤,表三阳之郁也。阴脉者,内寒之动,里三阴之虚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