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课堂】张家美:沉重的生离死别 ——从《背影》《秋天的怀念》细节描写中读懂父爱和母爱

人间最美是亲情,可是对于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我们应如何去看待,每每执教朱自清的《背影》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脑海里也在反复回想一个问题:是不是要真正遇上让人难以接受的生离和死别时,我们才能读懂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的样子,不要越俎代庖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根据《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中,人要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认为语文课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最好载体。

《背影》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作者从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作为切入点,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父子之间的似海深情,让人体会到作者在当时家里正处于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那看似不经意而又显得笨拙的爱让人潸然泪下。
执教过程中,我以寻找背影为主线,让学生以分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寻找让人感动的特定细节。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交流中分别找出不同的细节,有找出相关段落进行配乐朗读的,有找出典型事例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歉疚之情的。例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分享:我们这一组找到的是“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这一细节,课文开头提到“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从这些叙述中,我们觉得作者的父亲给予儿子的爱是无私的,当时家里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作为父亲,他只想给儿子最好的,哪怕自己穿黑布大马褂和深青布棉袍,作为儿子却没有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而是将父亲给他做的紫毛大衣来铺座位,“紫毛大衣”说明衣服很不普通,父亲已经倾其所有来爱儿子,一个“铺”字说明儿子的不成熟举动。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分享:我们这一组觉得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对父亲的行动描写之中,也就是文中的望父买橘部分,这部分的每一个动词的背后都让人觉得心酸,既写出了父亲的行动不便,又让一位朴实、慈爱、为儿子默默付出的父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下面我们就以筷子兄弟的《父亲》的伴奏作为配乐,为大家朗读第六段......后来,有一位同学进行小结:“我们组合作找出文中四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每一次背影的出现,作者的情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也慢慢感觉到父亲深沉和含蓄的爱。学到这里,我很愧疚,因为回想起我的爸爸平时对我的叮嘱和关爱,我也曾像作者一样想过爸爸的迂和自己的聪明......”最后,教室里想起了阵阵掌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不同方面的细节解读,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就不言而喻:“父亲的舐犊之情”“儿子的感念之情”“对父亲的理解与认同”,学生也能感悟到《背影》这篇课文充分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亲情美。《背影》一课给我的启示是:语文课程教学应努力开放教学时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运用课程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和感悟中,逐渐外延到课后的生活体验中。学完课文,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是否关注过父母的背影,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如何组织材料,并在朴实的叙事中表达自己的特定情感呢?动笔写一写吧。”课后,学生文思涌动,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位女孩子创写的《背影》:
背影
杨丹洛
是朱自清文章里的背影,是夕阳下湖光中的倒影,是镜子中的身影还是?又或许都是。
曾是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少女的背影,在获得了“母亲”这一伟大的称号之后,你终于变成了那个在暗夜中孤独坐着的背影。
曾是青春活力的背影,为了撑起家庭的重担,你的背影日日出现在工作单位和家之间。
岁月是无情的,但你却能把生活的一地鸡毛清理得干干净净,把子女拖累你的沉重负担,变成上天赠予你的一份小美好。
你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你的纤纤细腰变得佝偻,腰椎病、颈椎病常伴你左右。虽然岁月的小刀在你的身上刻画了一道又一道痕迹,但是你却陶醉在为子女的操劳中,为此还沾沾自喜。
你会担心女儿周日不能穿上洗好的校服,所以每个周五是你最开心也是最忙碌的日子;你会担心女儿在学校吃不上喜欢的饭菜,所以在周六天还未亮时,你会提前到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蔬菜。
你今生所有的付出,不为什么,只为你是一位母亲,一个永远有着为家庭、为儿女操劳一辈子的背影,那是一个普通的、让人温暖和牵挂一生的背影。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如何让现如今的学生正确地回报母爱呢?我想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如何读出母爱的艰辛和伟大,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和愧疚之意呢?在执教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文中微小而平常的生活细节入手,学生分别找出了以下细节描写并做了相应的理解分析。
细节一:学生品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这句细节描写中的叠词“悄悄地”、“偷偷地”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声的,她想给儿子一个发泄的空间,所以小心翼翼地“躲”出去。她也担忧儿子因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而自残甚至是自绝而偷偷地注视着儿子的动静。
细节二:学生品析“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有力地体现了母亲为了照顾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她把所有心血都花在了儿子的身上,连自己的病都能隐忍,何况是放弃自己喜欢的花呢,说明了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儿子在母亲心里的地位,这是一种无私而坚强的母爱。
细节三: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对于此处细节描写,学生的感悟是深沉的,其中有一个男孩子这样说:“我觉得这句话给人内心的触动是强大的,母亲扑过去抓住儿子的手,她的心里在担忧,在害怕,生怕儿子有想死的念头。作为一位随时面临死亡边缘的母亲,她在忍住所有的痛苦、拼尽全力地给儿子活下去的力量,她更担忧自己走了之后,那未成年的女儿和瘫痪的儿子又将如何生存下去。”
课堂尾声,我继续追问学生:“同学们,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在慢慢地不习惯父母的唠叨时,在嫌弃他们跟不上我们成长的步伐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呢?我们有多久没有关心过他们了,我们能不能为他们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或者为他们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呢?”我想这样的问题设置和课后任务更能加强学生对于父爱母爱的认识。
基于朱自清的《背影》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认为语文学科除了应该教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