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生的南宋奇珍—大宋通宝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国号即一个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代称。所谓国号钱,是相对于年号钱而言,它没有遵循以年号为名称而铸币的传统,往往出现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南宋9帝共使用年号22个,所铸铜钱共计20类名称(不细分元宝、通宝、重宝等),其中18类为年号钱,2类为国号钱,为“大宋元宝”和“皇宋元宝”(注:嘉定年间曾铸“圣宋重宝”铁质国号钱),分别为理宗赵昀宝庆、宝祐年间所铸。关于德祐、景炎、祥兴三个南宋末期年号,目前无实物表明此期间有南宋官铸钱币。所见之小平通宝钱,均为安南、日本,或南洋岛国所铸。
▲宋理宗画像
铸币立威是皇帝改元后的传统。理宗于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登基,次年改元宝庆,铸“宝庆元宝”,今所见只有背汉月小平铁母和铁钱,未见折钱和铜质流通钱。此钱最特殊之处在于面文有两个“宝”字。对比宋朝年号与钱币面文之关系,不难发现:年号带“元”字的,如元丰、元祐、元符、庆元,均铸为通宝;年号带“宝”字的,如开宝、宝元、宝祐,均未铸造年号钱。
“宝庆元宝”是个特例,虽然两“宝”字用不同字体进行区分变通,但仍违背了“文不可重”的惯例(四川铁钱“庆元元宝”亦是此),因此铁钱存世稀少,铜钱胎死腹中。宝庆是理宗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号,刚用不久就因铸币需要而改年号,实为不吉不顺。参照北宋铸造非年号钱(宝元二年铸“皇宋通宝”、建中靖国元年铸“圣宋元宝”)的做法,实为上上之举。
▲宝庆元宝背汉月复式铁钱
理宗赵昀对外面临战火之患,对内面临党争之祸,尤其是权臣史弥远胁迫杨皇后擅自废立,赐缢太子赵竑,挟其登基上位,更是把赵昀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霅川之乱”。
▲宋理宗行楷墨迹七言绝句斗方
此时以大宋之国号铸币,一是弥补铸币之缺陷,二是凝聚朝野之人心,“大宋元宝”应时而生。
“大宋元宝”铜钱为小平、折二版式,背纪年为元至三;铁钱为小平、折三版式,背纪地、纪年、纪监,纪年也为元至三,如“西三”、“定三”等。宝庆年号共使用三年(公元1225-1227年),因此,有传“大宋元宝背四”,纯属无稽之谈,为臆造或改刻之币。
至于“大宋通宝” 背当拾大钱,为宝庆元年七月后所铸,文字刚劲秀丽,尽显瘦金风骨,据传出自蔡京(1126年去世)手笔,时过境迁,至今大宋通宝背当拾,公见有品,早已非存世二三,且银、铜、鎏金皆已呈现。当然,尽管这样,当拾之式,仍可为难得珍贵之品,为宋钱中之大名誉品,美品 ,位列古泉五十名珍。
▲大宋通宝当十铜钱
大宋通宝背当拾,现身较早。从钱制一般规律而言,有当十者,就有可能出现当五等其它几等形制。这一规律,随着近年东北地下文物大宝库开启,再次由大宋通宝钱得到印证——背“当伍”式终于现世。此式,博友阿骨打保机等年初已经展示过鎏金和铜品,证实了史上大宋通宝钱,为当拾、当伍二式皆铸。
作为脱谱之品的大宋通宝背当伍出自辽北。通体鎏金,色泽金黄,色质典型,间有朱砂锈,其锈质薄而坚,然包浆熟旧深沉,分布自然,天成之相无疑,古色古香。钱文直读,悉仿瘦金,清雅秀劲,当出自名家手笔。字口深峻,笔划坚挺,字廓更是深竣挺拔,修轮修穿,精耕细作之质,具有母钱风范。铸工精美绝伦,边缘穿廓,平正方圆。当系官铸正品。直径43mm,厚2.7mm,重20.4克。
鉴赏大宋通宝钱,当然不可忽视其书意。众所周知,大宋通宝背当拾钱,乃美书美制,其书法功力十足,体现在钱上,与纸载无二。而反观此当伍钱,其书意虽然与当拾有所不同,彰显个性,然,其基本风格未变,书法十足力道,布局协调,大小适中,可以说,其基本书风,乃与当拾钱相当,其俊朗隽美之体,丝毫不输当拾钱式。由此可见,此当伍,仍然为美书美制钱,官炉精作,彰显无遗。
同版式的大宋通宝背当伍白铜钱,亦出自辽北。通体呈黑漆古包浆,熟旧自然。钱体裸露处,色泽韵白,系一眼开门之品。与上图极像,当系同地同模所铸。直径43.8mm,厚2.6mm,重21.4克。
此外,从此当伍钱之形制来看,其径约44毫米,乃为通常折十型大小。这一突出特征,首先表明,其形制是和当拾之式伴生协调的,即当拾式为50毫米余,超过通常折十型形制,当伍式超过通常折五形制。故,因此一点,即可为当伍式之可信度大加其分矣;其次,当拾、当伍两式钱之非常形制,表明这两钱的基本性质,完全有别于通常行用钱规制,即其完全有可能为非行用钱性质。相反,却似乎是特别铸制的大宋国号纪念币。这一点,也可以从当拾钱比较稀罕,当五钱长期迟迟不出,近年出后量更少于当拾钱,总体遗存稀少而得到某种证实。
显而易见,此大宋通宝背当伍钱,可谓大开其门,天目山立见矣。此钱,为近年新见泉种,目前来看,公展甚少,几以枚计,其余检索难见,应属宋钱新珍,殊为难得。
如上所述,直读大宋通宝钱,目前已发现的有小平、当伍、当拾等三种版式,几乎成为一个系列。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 版权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