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创板下医疗器械企业的估值方法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导语:科创板首批企业将于7月22日正式开始上市交易。近日,科创板“打新”已经开始启动,多支新股开始申购。

然而,与传统A股市场不同的是,“打新”是否能够获利已经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广泛讨论。在科创板的机制下,合理的对企业进行估值显得尤为重要。

藉此时机,新康界挑选一篇关于医疗器械的估值报告,为您科创板投资提供参考。

报告摘要:

l科创板利好医疗器械,估值重要性凸显

科创板旨在服务于尚未成熟、但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制度安排凸显估值的重要性:

一方面,上市标准中引入市值进行评估,对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要求放松,体现对创新企业具有较强包容性与适应性;另一方面,退市制度中也补充了市值标准,能够清理市场不认可的公司。

而在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传统估值方法关注利润,量化成长性评价,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未必完全适用,应综合考虑公司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选用估值方法。

l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发展阶段不同,其间企业的估值方法应有所调整

医疗器械行业下细分领域众多,可划分为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四个大类。近年来,各细分领域都处在市场规模稳健增长的状态中,但各自发展阶段与增速有所不同:

低值耗材(+19.81%)、医疗设备(+19.99%)、生化诊断(+3.10%)、免疫诊断(+16.70%)、POCT(+24.35%)中大多数企业能实现盈利,成长状态相对稳定,而高值耗材(+20.37%)、分子诊断(+25.90%)则仍需技术革新带动产业发展。

由此,首先考虑使用PE市盈率对实现盈利、发展稳定的低值耗材、医疗设备、生化诊断、免疫诊断、POCT进行估值。

其次,采用PS市销率对研发投入大、盈利尚不稳定的高值耗材领域进行估值,综合考虑研发投入与利润水平。

最后,由于分子诊断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程度一般,尚未盈利的公司占比较高,技术仍需较大突破,建议使用DCF估值。

l对标同类上市公司,进行估值评价

参考同领域上市公司的PE或PS进行估值:低值耗材行业平均PE估计为35-45倍;家用医疗设备为30-40倍,医用医疗设备为45-50倍;生化诊断为20-25倍,免疫诊断为35-45倍,POCT为35-45倍。高值耗材行业平均PS估计为17-20倍。

DCF方法无法直接对标同类上市公司,建议在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及所在的细分领域后进行现金流预测及估值评价。

l 估值实例:冲击科创板的医疗器械公司预计估值

本报告中我们以赛诺医疗、贝斯达医疗及热景生物为例,选用PS或PE进行估值。据分析,赛诺医疗为典型的高研发投入的高值耗材公司,考虑用PS估值方法,对标相应的高值耗材上市公司,对应PS为17-20倍。

贝斯达医疗为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的医用医疗设备企业,考虑用PE估值方法,对标相应的医用设备上市公司,对应PE为45-50。

热景生物为跨免疫诊断及POCT的技术型企业,考虑用PE估值方法,对标相应免疫诊断及POCT上市公司,对应PE为35-45倍。

风险提示:医疗器械行业政策性风险;科创板上市进度不及预期。

1. 科创板推出利好医疗器械,企业估值重要性凸显

1.1. 科创板定位:覆盖高新科技领域,利好医疗器械

科创板定位于科技创新企业,对创新企业具有较强包容性与适应性,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医疗器械行业是重大利好。

从本质上来讲,科创板是对资本市场其他板块的补充和完善:旨在服务于尚未成熟、但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而医疗器械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技术驱动型的行业之一,涉及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多方面高新技术,也关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整体推进,是为科创板上市推荐指引中的重点推荐行业之一,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是重大利好。

1.2.科创板制度安排:估值是上市与退市的重要标准之一

1.2.1. 上市条件中引入市值标准

科创板的上市条件中引入市值,具体为以市值、研发费用等多指标评价企业,放松对盈利状况的要求,体现其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上市条件不局限于盈利指标,而是聚焦于市值和其他与科技创新中小型企业更加适配的指标:

受制于发展时间不足或盈利情况不够突出的企业能够以高市值和良好的现金流或营业收入来达到上市条件;而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则可适当降低市值方面的要求。

从总体而言,科创板的上市条件较以往更加灵活,多方面指标能够更完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更能为优质企业提供支持。

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前期难以保障利润表现,科创板提供全新融资渠道。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之一,企业在发展前期往往需要大量投入进行技术研发,同时需要进行销售渠道的拓展,在收入和利润方面未必表现突出;在成长阶段,产品的研发和升级仍在继续,且随着体量的扩大,所需资金也逐渐攀升,传统的PE/VC融资可能无法消化过大的资金增量。

科创板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恰好能够为不断成长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资本助力。

由截至2019年4月17日的情况来看,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共有9家。从细分领域角度来看,涉及医用医疗设备的有5家,涉及高值耗材的有3家,涉及POCT的有1家,涉及免疫诊断的有2家(包含跨医用医疗设备及免疫诊断两个细分领域的1家及跨免疫诊断及POCT两个细分领域的1家)。

从拟使用的上市标准来看,仅有赛诺医疗一家使用标准二,其余均使用标准一,表明大多数企业已具有一定盈利基础。

1.2.2. 退市制度中引入市值标准

科创板退市制度中引入市值标准,具体为清理市值3亿元以下、市场不认可的公司。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科创板在退市制度中首次引入市值标准,具体表现为“对于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的上市公司进行强制退市”,能够直接清理市场不认可的公司,同时也与上市标准中的市值标准相互呼应,展现了对企业市值的重视。

1.3. 单一方法方法未必完全适用,多个细分领域不可一概而论

传统市盈率估值方法关注利润,量化成长性评价,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未必完全适用。

传统市盈率估值方法大多关注利润,或通过预计增长率、现金流预测来量化企业成长性评价。

而医疗器械行业细分众多,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阶段迥异。若采用相同方法对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进行估值,则可能导致估值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

参考生命周期选用估值方法,PE市盈率、PS市销率及DCF折现现金流估值为首选。首先,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基础在于国民医疗需求,整体为刚需,因此对经济周期变化具有较好的防御性,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较小。

其次,医疗器械行业下细分众多,大多处于成长期之中,需着重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

对于大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盈利较为稳定的细分领域可以采用基于利润的PE市盈率估值;对于部分研发投入较多、利润尚未稳定的细分领域采用基于销售的PS市销率估值;而对于尚处于初始成长期、仍技术开发为主、利润不稳定的细分领域则对各个公司采用针对性更好的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

2. 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发展阶段不同,不同阶段的估值方法应有所调整

2.1.1. 医疗器械各个细分领域发展阶段不同

医疗器械行业下细分领域众多,可划分为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四个大类。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下各细分领域都处在市场规模稳健增长的状态中。

受发展历程和技术壁垒影响,各细分领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由于起步时间不同及技术要求相差较大等原因,各个细分领域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2.1.2. 低值耗材行业处于相对稳定的高速成长期

低值耗材行业处于相对稳定的高速成长期。由于受益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需求增长,我国的低值耗材行业近年来保持着增长态势,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641亿元,增速保持在20%左右。

在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和二胎政策等新政的推进,低值耗材作为医疗刚需,预计能够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表明处于相对稳定的高速成长期。

2.1.3. 高值耗材行业仍需技术驱动,处于初始成长期

高值耗材行业仍需技术驱动,处于初始成长期。高值耗材行业在过去几年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20%左右。

整体而言,高值耗材是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目前国内高值耗材市场格局是:国外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而国内厂商在中低端领域逐渐实现国产替代,营业收入逐渐稳定,同时通过技术的改进革新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

故高值耗材行业目前仍处于以拓展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初始成长期,在技术革新的前提下未来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2.1.4. 医疗设备市场整体增速稳定,处于由中低端向高端突破的成长期

医疗设备市场整体增速稳定,处于由中低端向高端突破的成长期。得益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需求提升,医疗设备市场逐年增长,在2018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3013亿元,增速保持20%左右。

医疗设备市场中,医用医疗设备行业过去受益于外国技术涌入和自主技术突破,目前在医疗设备市场中占比68.54%,增速为17.26%。

国内品牌在中低端领域已实现较高的国产化程度,在高端设备方面也取得了突破。随着医疗需求增加和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实施,医用医疗设备预计能够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

家用医疗设备行业在过去的市场规模虽不如医用医疗设备,占比为31.46%,但连年增长,整体市场规模增速为26.5%,高于医用医疗设备。

国内市场常由欧美日品牌主导,但随着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扩大,不少国内品牌加入该领域。由于家用医疗设备在精确度和专业性方面略低于医疗设备,且产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预计未来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拓展。

2.1.5. 体外诊断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其下各细分领域应再作区别

体外诊断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技术的更新,整体为成长期。我国在体外诊断行业的起步较晚,初创期时研发能力较弱,只能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前沿技术进行发展。

随着技术渗透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逐渐抢占中低端市场,但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仍较低,高端市场仍为国外品牌把控。未来随着国家鼓励创新政策和以国产替代进口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预计体外诊断行业内技术的革新将持续,国产品牌将进一步提升占有率,整体迈入成长期。

体外诊断行业下可细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多个领域。其中,生化诊断发展较早,技术要求相对低于其他体外诊断细分领域,目前国内企业已大量涌入中低端市场,毛利率呈下降态势,整体增长乏力,可判断:生化诊断领域逐渐接近成熟期。

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行业中占比最大,未来在技术革新的前提下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分子诊断在国内外均是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技术水平依然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大,未来在技术升级的前提条件下能够保持快速增长。

POCT同样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基数小但增速快的发展特点。国内涉及POCT的公司较多,虽大多受限于技术水平不足,但能实现一定盈利;专注POCT的上市企业近年来保持着较快的业绩增长,未来随着分级诊疗等政策的落实,POCT预计将获得飞速发展。

2.2. 医疗器械估值方法选用应视具体行业及企业而定

2.2.1. 采用PE市盈率对实现盈利、发展稳定的细分领域进行估值

PE市盈率估值方法为最常用的估值方法,基于利润进行计算,能够反映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但使用该方法时需要企业实现正的净利润。

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低值耗材、医疗设备、生化诊断、免疫诊断、POCT这5个细分领域发展得相对稳定,大多数企业都能实现盈利,故考虑使用PE市盈率进行估值。

低值耗材逐渐稳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良好。从发展阶段上看,低值耗材市场技术趋向成熟,竞争格局逐渐稳定,同时近几年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未来有较大概率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好成长性,表明目前正处于较为稳定可预测的稳定成长期;从财务指标上看,低值耗材市场中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正的净利润,盈利能力良好。故可采用基于利润的PE市盈率估值。

医疗设备市场研发投入大,但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稳健增长。医疗设备市场近几年的增速较高,尤其家用医疗设备增速达26.5%,但技术革新尚未完成,国内企业仍有技术延伸、拓展至高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

从财务指标上看,虽然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投入明显超出其他细分领域,但整体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稳健增长,且增速较高,故仍可采用基于利润的PE市盈率估值。

生化诊断相对成熟,整体盈利能力稳定。国内生化诊断领域发展较早,同时生化诊断的技术要求相对低于其他体外诊断细分领域,未来出现技术革新的可能性较小。

目前国内企业已大量涌入生化诊断的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呈下降态势,整体增长乏力,故可判断目前已逐渐接近成熟期,宜用PE市盈率进行估值。

免疫诊断发展空间巨大,净利润稳定增长。近年来,免疫诊断市场发展极快,目前已跃升体外诊断中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其中化学发光领域市场空间大且增速快,同时研发难度也极高,未来存在国内企业依靠技术替代和相关政策进行快速拓展的可能性,表明免疫诊断处于高速发展的前期。

从财务指标上看,虽然免疫诊断的研发投入和增速在体外诊断中最高,但考虑到有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作为基础,基于利润的PE市盈率估值仍然适用。

POCT领域技术水平尚浅,但已能实现盈利。目前国内有较多参与POCT领域的公司,虽然大多技术水平有限,且面临无法突破高新技术的难题,但在中低端领域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国内专注于POCT的上市企业(为万孚生物、基蛋生物、明德生物及三诺生物)均具备较好的盈利基础。故虽然POCT领域由于技术水平尚浅还处于发展初期,但考虑到盈利基础相对稳定,可采用PE市盈率估值。

2.2.2. 采用PS市销率对研发投入大、盈利尚不稳定的细分领域进行估值

PS市销率估值方法基于企业的营业收入进行计算,常常作为PE市盈率估值的补充,用于对盈利尚不稳定的企业进行估值。

高值耗材领域的估值需综合考虑研发投入与利润水平。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高值耗材是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往往需要占营收比重较高的大量研发投入,因此利润可能受到影响。

目前高值耗材仍处于以拓展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初始成长期,在技术革新的前提下未来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从财务指标上看,高值耗材领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但净利润还存在一定的波动;同时考虑到研发投入的增长较为明显,故需综合考虑研发投入增量与利润水平波动,采用基于销售的PS市销率估值。

2.2.3. 采用折现现金流模型DCF对分子诊断进行估值

折现现金流模型DCF是基于现金流预测的估值方法,计算较为复杂,现金流的预测和贴现率的估计直接影响估值的准确性,常用于评价现金流预测性较强的公司。

分子诊断目前暂处发展初期,规模尚小但增长迅速,尚未盈利的公司占比较多。分子诊断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行业整体处于前期,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产业发展的核心仍旧是技术突破性革新。

从财务状况来看,目前涉及分子诊断概念的公司较多,但其中大部分非上市公司还不具备坚实的盈利基础,故建议采用针对性较好的折现现金流模型DCF,依据特定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状态预测现金流后进行估值。

2.2.4. 估值方法的选择最终应取决于公司的具体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大概率处于成长期、具有一定盈利基础这一情况,以及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的特征,我们认为参考对标公司的PE、PS或使用DCF,是对各个细分领域内的公司而言相对具有普适性的估值方法,具体来讲:

PE用于低值耗材、医疗设备、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及POCT,PS用于高值耗材,DCF用于分子诊断。

但无论如何,估值方法的选择需落脚于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于整体表现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公司,如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出于某些原因未能实现盈利等,可综合考虑使用其他估值方法:业务横跨多个领域的,可采用不同方法对各业务进行估值或以主营业务为准;尚未实现盈利但收入已经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的,可按PS估值;由于研发投入过大等原因导致盈利水平一般的,可引入研发支出、研发占营收的比重等数据进行估值。

3. 对标同类上市公司,进行估值评价

3.1. 各细分领域市盈率估值区间分析

3.1.1. 低值耗材采用PE均值,约35-45倍

低值耗材相对稳定,采用PE均值偏下区间,为35-45倍。剔除负值后,低值耗材近期的市盈率区间为22-193倍,存在极端大值193倍,其余企业的PE分布在22-58倍,可能由企业的产品结构、业务规模存在差异导致。近一年间,低值耗材整体市盈率均值的分布区间为35-70倍,中位数为48倍,略小于均值52倍,整体估值左偏,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由于发展得较为成熟,行业格局相对稳定,且技术方面产生大突破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采用同类上市公司PE估值均值的偏下区间,估计为35-45倍。

3.1.2. 医疗设备分为家用医疗与医用医疗,分别给予30-40及45-50倍估值区间

医疗设备分为家用医疗设备及医用医疗设备,二者采用PE方法进行估值时均可使用PE均值偏上区间进行估算。

家用医疗设备前景良好,采用PE均值偏上区间,估计为30-40倍。近期家用医疗设备同类上市公司的PE分布在17-272倍之间,个体差异较大;近一年同类上市公司PE均值分布区间在27-87倍,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快速上升的趋势,波动相对较大,均值为51倍,而近期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考虑到近期久安医疗、戴维医疗以及乐心医疗的估值异常,我们认为中位数统计意义较平均值更大。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家用医疗设备行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相对快速增长;且行业受到关注度愈高,考虑未来保持快速增长可能性相对较大,故整体可用PE偏上区间估算,估计为30-40倍。

医用医疗设备增长稳定,估值较为集中,给予45-50倍。对于医用医疗设备而言,近期市盈率区间为31-274倍,存在极端大值274倍,其余企业的PE分布在31-50倍。

同类上市公司的PE均值经过短时间上升后缓慢下降,区间为33-70倍,中位数与均值十分接近,为46-47倍。目前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稳步增长,未来可能受益于政策,近期市场对医用医疗设备的估值有所上升,估计为45-50倍。

3.1.3. 体外诊断大多可以同类上市公司的PE均值作为参考

体外诊断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及POCT,其中除分子诊断外均采用PE方法估值,可以同类上市公司的PE均值作为参考。

生化诊断竞争加剧,未来可能增长乏力,给予20-25倍估值区间。生化诊断同类上市公司的PE均值整体变化平缓,并未出现较大的波动,区间为22-41倍,均值为29倍;近期的PE分布在23-67倍,但大多处在20-30倍之间,整体PE略有回升。

目前生化诊断市场已形成毛利率下降、竞争加剧的态势,故虽然近期PE倍数略有回升,但长期而言,生化诊断行业整体在大概率下会处于增长乏力的状态,估计为20-25倍。

免疫诊断市场空间大且增速快,给予PE均值偏上区间,为35-45倍。免疫诊断行业中上市公司的PE分布区间为26-52倍,先降后升、变化平缓,均值为38倍;近期PE在26-47倍,均值为34倍,略有回升。

目前免疫诊断行业处于技术革新带动产业高速发展的前期,市场空间大且增速快,同时考虑到未来可能受益于政策,故以PE偏上区间进行估算,为35-45倍。

POCT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享受35-45倍估值区间。POCT整体PE为体外诊断的各个细分领域中的较高值,区间为28-60倍,均值为39倍,近期处于波动回升的状态,分布于23-53倍。

由于POCT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目前尚处于发展早期,且未来可能受益于政策和技术发展。考虑到国内外技术水平相近且暂未出现技术方面的突破性发展,故采用PE的均值进行估值,估计为37-48倍。

3.2. PS市销率估值区间

高值耗材采用PS中值进行估值,估计为17-20倍。高值耗材同类上市公司的PS分布于14-24倍区间内,中位数与均值非常接近,为19倍。

但需注意的是:高值耗材行业内各公司的市销率并非在区间内相对平均分布的,而是体现出上下两级分化的特点,高值在18-26倍,低值在7-10倍,表明高值耗材公司的市销率表现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或产品差异。

整体来看,高值耗材行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大,但目前营收整体趋势为快速上升,并且未来存在可能技术延伸的可能性。

同时考虑到目前同类上市公司的PS分布存在两极分化的特征,故使用PS估值整个区间的中值,估计为17-20倍。

3.3. DCF估值对现金流预测要求严格

DCF针对性较强,无法直接对标同类上市公司,关键在了解企业、确定现金流情况。在DCF估值中,首先需要对未来流入企业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其次将现金流分别以一定比率折回加总,进行估值。

DCF的专业性及针对性较强,无法直接对标同类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情况,而需要尽可能多地研究企业及其所在细分行业,从而完成对关键的未来现金流的判断与预测。

4. 估值实例:冲击科创板的医疗器械代表公司估值预测

我们对截至2019年4月12日上交所已受理企业中专注于医疗器械行业中相关细分领域的代表公司进行估值,分别是:

扎根于高值耗材领域中血管介入市场的赛诺医疗,专注于医用医疗设备领域中医学影像市场的贝斯达医疗,及跨免疫诊断及POCT两个细分领域的热景生物。

4.1. 赛诺医疗:高研发投入的高值耗材公司典型

根据招股说明书及上市保荐书,赛诺医疗专注于高端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产品管线涵盖心血管、脑血管、结构性心脏病等介入治疗重点领域,是以自主知识产权医疗器械研究和开发为核心,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拥有的核心产品是自主研发设计的、拥有国际知识产权的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并且已形成了具有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产品管线。

公司采用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的上市标准。

从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的研发投入较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远超过同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一般在6%-10%之间),导致公司的净利润受到挤压,毛利率和净利率间差别较大。

此外,公司的营收增速及净利润增速可观,毛利率较高。从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研发水平来看,公司专注高值耗材领域中的血管介入市场,整体研发水平较强且产品实用性强,专利技术领先。采用PS估值方法:同类上市公司的PS均值为17-20倍。

4.2. 贝斯达医疗:盈利能力稳定的医用医疗设备企业

根据招股说明书及上市保荐书,贝斯达医疗长期致力于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提供商。

目前掌握多项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核心技术并应用于核心产品如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X射线设备、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核医学设备以及医疗信息化软件,在磁共振成像系统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持有的有效产品注册证书处于行业前列,产品线丰富,品类齐全。

公司采用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上市标准。

从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来看,虽然2017年及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略有下滑,但毛利率和净利率均相对较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医用设备细分领域中也处于较高水平。

从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研发水平来看,公司专注于医疗设备市场中的医用医疗器械领域,掌握有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所处细分中具有突出市场地位,成长性及盈利能力良好。采用PE估值方法:依据同类上市公司的PE得出估值区间为45-50倍。

4.3. 热景生物:跨免疫诊断及POCT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招股说明书及上市保荐书,热景生物持续聚焦医学与公共安全检测领域诊断技术平台的创新与产业化,核心产品为满足不同临床需求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和全定量POCT设备及配套检测试剂产品,主要应用于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疾病、感染诊断等临床医学领域,和生物反恐、食品安全、疾控应急等公共安全领域。

公司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或产学研合作研发,核心技术权属清晰,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能够利用核心技术从事生产经营。公司拟采用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上市标准。

从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来看,2018年的营收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较2017年有大幅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同时研发投入在细分领域中也是较高水平。

从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研发水平来看,公司主要产品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和全定量POCT设备及配套检测试剂,跨免疫诊断及POCT两个细分领域,目前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权属清晰,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具有良好的成长性,采用PE估值方法:由于热景生物未按照细分领域进行主营业务收入的划分,同时免疫诊断及POCT两个细分领域均可采用PE进行估值且倍数相近,故依据两个细分领域的PE均值得出估值区间为35-45倍。

5. 风险提示

1) 医疗器械行业政策性风险:医改政策的变化及科创板相关政策导向的变化会对医疗器械行业及医疗器械企业的估值造成较大影响;

2) 科创板上市进度不及预期。

本文转自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