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龄梗:刘邦只比秦始皇小3岁,但总感觉不是一个年代的

  历史年龄梗很多,比如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唐朝跟宋朝实际只差了短短54年,还有今天的主角——刘邦跟秦始皇为什么感觉不是一个年代的,但实际他们只相差了3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秦始皇出名早且功绩伟大,其二是刘邦出名晚且早年活动史料记载语焉不详。尤其是后者,本文将试图还原一下历史,探寻其中的奥秘。

  故事精彩者才容易被世人记住

  秦始皇13岁少年之姿继位,22岁亲政,平定兄弟、母亲引起的内乱,接着罢黜相父吕不韦,挥军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之后,自称始皇帝,消灭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统一度量。军事上向南扩张到百越,向北修长城并派重兵防御匈奴,威慑四方。除此之外还有兴建阿房宫、巡游天下、封禅泰山、数次躲过刺客暗杀、焚书坑儒、徐福东渡、暴毙立诏等等一系列精彩的故事。

  这里每一个都能拿出来写出好几篇文章,或者拍成一部电影,而且可以保证吸引人。而刘邦早年的经历相比起来就逊色很多,早年的经历,至少在公元前209年沛县起兵之前,看起来是不值得一提的。

  最关键的是秦始皇的所有故事都有史料佐证,而刘邦在公元前209年的历史极少史料佐证,甚至还有很多是附会的神话色彩的传说,比如刘邦斩白蛇这个故事。这导致刘邦早年的经历没什么人注意或者相信,容易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误以为他“出道”的时候(沛县起兵)应该还是年轻人,但实际他都已经48岁了。

  在秦始皇退出历史舞台之前,聚光灯都在他身上,没刘邦什么事情,自然很容易导致人们以为刘邦是秦始皇之后一个时代的人,容易忽略他们之间年龄差别实际只有3岁的事实。

  还有一点就是刘邦娶妻比较晚,本来是一个没人看得上的油腻中年,但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手段让眼光独特的吕公看上了,娶了年轻貌美的吕雉。本来是有点“老少配”的意思,但这很容易被人忽略,导致很多人刻板印象是刘邦与吕雉年龄相差不大。

  不过这并不代表刘邦早年的经历就等于零,实际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刘邦容易被忽略的早年经历

  刘邦出生的沛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除了刘邦还有陈平、萧何、周勃、郦食其、樊哙、曹参、夏侯婴、卢绾、周昌、刘向等等,可谓是人才辈出。历史印象中的刘邦,像个小混混,他各方能力都不强,是如何征服这群人的?而且这里面大部分在公元前209年前后还是年轻人。

  我认为刘邦的年长其实是一个优势,表面上看着好像有点“混混”的气质,但实际刘邦早就已经在江湖上混出名堂出来了。

  沛郡在历史上处于魏、楚交界,时常因为魏、楚交战而归属其中一方。而且它也紧挨着鲁地,也可以看作是魏、楚、鲁三国交界。其内有沛县、丰县,又有泗水流经,可以说是四通八达。秦朝的时候被设置归属泗水郡,而项羽的家乡也正好划给了泗水郡。正因为地理位置很特殊,显得非常重要,自然很容易聚集各类名人,吸引天下人的关注。

  刘邦的祖先可能是晋国的大夫士会,其后裔一部分去了秦国,这一支因为秦、魏战争而被俘虏,定居在魏国。后来秦国强大起来了,归属又经常在秦国、魏国之间转换,再加上前面说到的魏、楚、鲁三国交界的问题,导致其联通的地方变成四地,又更加不可思议起来。

  当然了,这里人心更偏向魏国,往南则更偏向楚国,所以也导致了刘邦、项羽获得的楚国势力略有区别。刘邦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在早年游历了魏国。他非常仰慕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曾至少三次特地去祭拜他,甚至最后一起还留了三姓守墓人。

  可惜的是信陵君过世比较早,少年的刘邦无法成为其门客,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后来复辟赵国,成为丞相)曾是他的门客,所以刘邦便跑到张耳门下当门客,满足夙愿。一直到后来张耳被秦始皇通缉,只能遣散门庭,刘邦才不得不回到老家沛县当了泗水亭长。

  我想正是这段经历,让刘邦学到了很多技能,比如如何识别人才、驾驭人才,可以说信陵君与张耳都是刘邦的老师。刘邦借着这个关系,想必在江湖上也是有一定名号的,尤其反秦之士。可以说在刘邦沛县起兵之前,很可能就已经是名人了。

  但是毕竟是张耳的门客,有点掉身份,所以又不能大书特书,故而具体细节史料记载就很少了,造成了刘邦这段时期的经历被“隐匿”起来的假象。

  综上所述,由于刘邦借助沛郡的地理优势,有游历列国认识很多豪杰的经历,早年的故事实际也很精彩,很可能在江湖上是有一定名号的。但是由于他做过信陵君的门客张耳的门客,所以不怎么愿意提及这段掉身份的历史,故而早期的经历很少人能注意到。而反观同龄人秦始皇的故事这段时期里,要精彩得多,而且刘邦更出彩的故事是在秦始皇死后,刚好这个节点就变成两个时代的落差感,进而感觉秦始皇与刘邦分属两个时代,从而误以为他们年龄相差很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