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潮: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在明媚的月光下,年仅30岁的高国潮正在电厂的小路上缓缓行走。在几位朋友的闲暇聚会中,他又一次听到了外面美好的世界,他那躁动的心又一次涌动起来。
他看着笼罩在黑暗中的发电厂,他在那里工作了多年,对它的熟悉程度就像自己的手印一样。烟囱高耸入天,没完没了的轰鸣声,纵横交错的蛛网般的铁丝网等等。发电厂,发电厂,这是他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站。他的工作从这里开始,他的梦想从这里开始。然而,许多年后,他发现自己的梦想根本就没有启航,理想还在怀抱。怎么会这样?
高国潮工作的的发电厂是一家国有企业。在当时的体制下,只要你在发电厂工作,就意味着你有一个金饭碗。你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你的生计。许多当地人梦想着它,但却得不到它。但这个金饭碗对高国潮来说却极其沉重。这不是因为他工作能力有问题,也不是因为他懒洋洋的。其实,恰恰相反,他并不满足于所谓的微不足道的成就,他也不想仅仅完成自己的工作。然而,国企体制和传统观念就像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他的手脚,使他只能在“一亩三分地”里工作,一切都要一步一步来。今天,他总是不假思索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对高国潮来说,这样的环境和生活就像行尸走肉。他走来走去,试图改变环境。然而,单凭一己之力撼动体制的大山不容易吗?
高国潮回头看了看通往电厂外的道路。这条路,他不知走了多少次。在这条路上,我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汗,有过多少幻想,也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暗暗树立了多少雄心壮志!这是什么路?它在哪里结束?
既然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你自己吧!高国潮暗下决心,希望通过这条路找到新的生活。
自古以来,家乡难离,家境贫寒难舍,中国人对这片土地有一种深深的近乎神圣的感情。然而,由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许多人远离家乡,外出探索世界。尤其是在被称为鱼米之乡的萍乡人,有着不愿现状的悠久传统。此刻,高国潮做出了一个谨慎而艰难的选择:扔掉金饭碗,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我决心离开家乡。如果我不出名,我发誓不还。桑树之地无需埋骨。生活中到处都是青山。”2002年2月,高国潮带着500元(其中450元是借来的)离开萍乡,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浙江。碰巧一家高科技集团正在招聘一名业务员来发展业务。高国潮应聘了这个职位,最后成为了集团的一名员工。由此,高国潮从令人艳羡的国企员工“华丽转身”变成了中国最普通的“工薪族”,用容易打碎的“泥饭碗”取代了以往的“金饭碗”。高国潮没有后悔,反而很兴奋。因为没有可见的缰绳,束缚感更少,自由驰骋的空间更大。如果你想飞翔,你可以自由飞翔;如果你想奔跑,你可以策马奔腾。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它拥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处不切合实际、无处不真真确确、无处不实实在在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知识。在这所学校里,有无数的课堂,有无数的考场。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程度、不同位置、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教育和考验。高国潮在这所学校里学会了许多之前在学校学不到知识,包括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工作技能。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在这所“社会大学”毕业,但高国潮决定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想自己创造一番事业,最后,高国潮选择离乡背井,去到更广阔的地方完成自己的梦想。致为梦想奋斗在路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