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顶为什么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
秃顶这么丑,为什么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经常有人问我类似奇葩的问题,今天饭吃的比较饱,给大伙儿解释一下。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头顶没有草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自嘲调侃,可上升到自然选择这个层面就有些牵强,秃顶的人是饭不够吃还是智商不够高,自然选择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秃顶与否并不是生存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无关痛痒,不会影响到个体的繁衍(我是不是有些过于认真了),相反某些方面可能还会有些许优势。
上帝的开门关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知道大家看过那些明清宫廷剧没有,太监几乎从来不秃顶,直到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之后,人们才知道是男性的睾丸激素导致了秃顶,睾丸激素与人体内的一种酶结合,转化成二氢睾酮,二氢睾酮除了维持男人的正常性欲,还能让肌肉更发达。但二氢睾酮过多,就会进入头发的毛囊,会使毛囊过早成熟,导致头发的生长周期缩短,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然后脱落。
以睾丸酮为代表的雄性激素,在化学上都是属于一类既含有碳键又含有碳环的有机化学“巢体”,它们在机体内系由睾丸等器官的作用,使胆固醇分子侧键断裂、结构转变而成的。因此,秃顶者体内的胆固醇不容易积聚,从而有可能不患心血管疾病。雄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肌肉的发育,增加骨基质的总量,使骨骼变粗,也促进钙质在体内的沉着,故秃顶者一般来说也更加强壮。
在外表上看,完全秃顶和开始变秃的男士可能在外表上的吸引力赶不上其他男士,以前有机构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参与评分的人群一致认为这些男性更加聪明、更有影响力、知识更渊博、受过更为的良好教育、社会地位更高、更诚实和更乐于助人。而这些性格特征被统称为“社会成熟度”。
事实上,大部分年轻女性非常注重男人的外貌,但是当她们步入社会,工作个两三年后,多半会更喜欢成熟,幽默,善良,更有经济实力的男人(身边的同事经常调侃说,当男朋友一个比一个颜值低,说明就快要结婚了)。
某位生物学家曾说,脱发可能是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显赫的象征进化而来,这种象征对部分女性而言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有趣的是,秃头的男人也会被认为不太强势。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早期人类的男性可能是光着身子、通体长满毛发地奔来跑去。因而你可以想象,蓬乱的头发、浓密的大胡子——各种各样的体毛——乍看之下都颇有些吓人。而变秃可能是将地位显赫的成熟男性从毛躁的青少年壮男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式。
秃顶与否作为自然选择中无关痛痒的因素,不太可能被针对,就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人都喜欢把裤腰带提到肚脐眼以上,但现在有人这样穿估计就会被吐槽了(究其历史原因,以前裤腰带高可能多半是因为穷,都买很大的衣服,一条裤子父亲穿完哥哥穿,哥哥穿完弟弟穿),国情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可能无人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欧美地区,秃顶的关注度也不高(可能是普遍秃顶的原因)。
讲了这么多有点偏题了,我生活中见到一些秃顶患者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不够完美,其实大可不必,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人来讲,内涵素养,知识层面才是最重要的,外观表征最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