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泄泻(肠炎)】

泄泻

泄泻是以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脏腑虚弱为病因,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因,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肠炎、克罗恩(Crohn)病、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胃肠型感冒等以泄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诊断依据

1、主症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

2、次症腹胀,腹痛,急性暴泻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

3、起病形式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较短;慢性久泄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4、好发季节本病多好发于夏秋季节。

5、诱发因素饮食不当、外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均可诱发本病。

6、理化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必要时可作纤维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凡具备以上指征者,可诊断为泄泻。

鉴别要点

1、痢疾痢疾以大便中夹杂有赤白黏液或脓血为主症,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粪便检查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2、霍乱以剧烈频繁呕吐、泄泻并见为特征,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有饮食不洁或病人接触史,呈地区性流行。剧烈吐泻后,可迅速出现皮肤松弛,目眶凹陷,下肢痉挛转筋,腹中挛痛等。吐泻物标本涂片可找到革兰阴性霍乱弧菌,快速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泄泻一般无此凶险症状。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急缓a.急性泄泻(暴泻):起病突然,泄泻如倾,泻下多水,次频量多,可伴肠鸣腹痛等症,病程小于2个月。b.慢性泄泻(久泻):起病缓慢,泄泻间歇发作,大便不成形,可伴纳差腹胀,神疲乏力等症,反复发作,每因情志、饮食、劳倦而复发,病程>2月。

(2)辨性质: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病程较短者,多为实证;泻下腹痛,痛势较缓,喜暖喜按,病程较长者,多为虚证;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完谷不化,腹痛畏寒,喜温熨者,多为寒证;大便清稀,黄褐而秽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渴喜冷饮者,多为热证。

(3)辨泻下物: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腥秽者,多为寒湿;大便溏薄,黄褐而秽臭,肛门灼热者,多为湿热;大便溏垢,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臭如败卵者,多为食滞。

(4)辨证候特点:外感泻泄,多兼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其中,泻如鹜溏,苔白腻,脉濡缓者,为寒湿。泻如酱黄色,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伤食泄泻,表现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肝气乘脾者,泄泻而胸胁胀满,嗳气食少,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脾胃虚弱者,大便溏泻,完谷不化,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纳差,腹胀,神疲肢倦;肾阳虚衰者,黎明前腹痛肠鸣泄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背酸冷,脘腹冷痛。

2、治疗原则以健脾祛湿为基本原则。

(1)暴泻重在化湿,参以淡渗。寒湿宜温化,湿热宜清利,兼表者,佐以疏表,夹暑者,参以清暑,伤食者,辅以消导。

(2)久泻重在扶正。脾胃虚弱者,健脾为主,佐以化湿;肝脾不和者,抑肝扶脾(抑木扶土);肾阳虚衰者,温肾健脾,补火暖土;中气下陷者,益气升提。

3、应急措施

(1)对津伤气脱患者,可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也可同时灸天突、气海、关元、神厥等穴。

(2)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用5%葡萄糖盐水1000ml加入15%氯化钾10ml静脉点滴,每日不少于3000ml。

(3)亡阳厥脱者,先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待血压回升稳定后,改为静脉点滴。

4、分证论治

(1)寒湿困脾

【证候】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纳差,畏寒,或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散寒化湿,和中止泻。

【方药】外感表证明显者,藿香正气散为主方。藿香12g,紫苏12g,白芷6g,制半夏9g,炒白术9g,茯苓15g,陈皮9g,厚朴15g,大腹皮15g,桔梗6g,生甘草6g;水泻并无明显表证者,用胃苓汤加减,苍术12g,厚朴15g,陈皮12g,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5g,桂枝6g,木香9g,干姜4.5g。

(2)肠道湿热

【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秽臭,肛门灼热,泻下不爽,伴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暑)化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化裁。葛根12g,黄芩9g,黄连6g,炒金银花9g,茯苓15g,木通6g,车前子15g(包煎),马齿苋30g,生甘草6g。

(3)食滞肠胃

【证候】脘腹胀满疼痛,肠鸣泄泻,泻下粪便夹不消化食物,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吞酸,纳呆,苔垢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味。焦山楂15g,神曲12g,麦芽12g,莱菔子15g,鸡内金9g,制半夏9g,茯苓15g,陈皮9g,连翘12g,枳实6g。也可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

(4)肝气郁滞

【证候】每因情志不遂而发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满,嗳气,善太息,饮食减少,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抑木扶土)。

【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白芍、茯苓各15g,白术、陈皮、防风、柴胡、制香附、木瓜、乌梅、石榴皮各9g,炙甘草6g。

(5)脾气亏虚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夹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纳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2g,山药15g,薏苡仁12g,莲子肉15g,砂仁6g(后下),扁豆12g,陈皮9g,桔梗3g,甘草6g。

(6)肾阳亏虚

【证候】晨间腹痛,肠鸣即泻,夹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肢冷畏寒,脐腹冷痛,舌质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2g,肉豆蔻12g,五味子6g,吴茱萸3g,党参12g,白术9g,茯苓15g,附子6g(先煎),炮姜6g,炙甘草6g。久泄滑脱不禁者,可用真人养脏汤与桃花汤合方化裁。

5、针灸疗法

(1)主穴:取天枢、足三里、中脘。寒湿者,加神厥,配合艾灸;湿热者,加内庭、曲池;伤食者,加泻胃俞、大肠俞,补脾俞;肝郁者,加泻肝俞、阳陵泉;脾虚者,加补脾俞;肾虚者,加补关元、肾俞。

(2)特效穴:以艾条灸两侧外踝高点下赤白肉际处,各15到20分钟,每日1到2次。

6、推拿疗法可根据辨证,酌取脾俞、肝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天枢、神厥、中脘等穴,施以推、按、揉、擦、等法。

7、外治法

(1)大蒜、胡椒、艾叶各适量,捣碎,加烧酒适量,敷脐,每日1贴,治疗寒湿泻。

(2)五倍子30g,焙焦,研末备用。取适量,以醋调敷脐部,每日2到3次,治疗久泻不止者。

(0)

相关推荐

  • 每天早上“拉肚子”,这个千古名方是克星!

    "张胜兵中医" 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 张胜兵:武汉知名中医,中医研究生,成名代表作<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张胜 ...

  • 肠郁-脾肾阳虚证粘液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治法:温肾健脾止泻主方:   党参    炒白术     茯苓     白扁豆 焦山楂 炒白芍    煨诃子  肉豆蔻 广木香 仙灵脾    破故纸  炒神曲 泽泻     吴茱萸   五味子    ...

  • 脾虚泄泻,肠炎宁,葛根芩连丸,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这样用

    脾虚泄泻,肠炎宁,葛根芩连丸,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这样用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一.概念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其病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主,病变在脾胃,基本病机为脾虚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泄泻(儿科)】

    泄泻 泄泻是儿科脾胃病中最常见病证.中医一般将大便次数.便量增多,粪质稀薄,甚如水样的病证称为泄泻.本病四季散发,但以夏秋暑湿主令时节最多.小儿脾常不足,夏秋之时暑湿主令,脾气每易受困而不运,风.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是指因素体虚弱,每逢行经期间,有规律地出现大便溏薄,甚则清稀如水,日解数次,经净即止的病变. 诊断依据 1.经行泄泻,随月经周期发作. 2.粪便多为水谷不化之残渣或溏便,一般无腹痛,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