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两次储位之争很有意思:弟弟实力太强,哥哥只能靠哭取胜

历史上的储位之争向来不少,不说康熙时期激烈的“九子夺嫡”,也不说唐初血腥的“玄武门之变”,有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皇子们大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朝一日继承“大统”。虽然礼法有规定“嫡长子”继承制,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帝王们的个人喜好,说白了就是皇帝喜欢哪个儿子,那就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让其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历史上就有两次储位之争很有意思,他们都是因为弟弟的实力太强而影响到了皇帝老爹的决策,那便是三国时期曹丕曹植和清朝时期奕詝(音zhǔ,即咸丰皇帝)奕䜣(即恭亲王)的储位之争。

这里,我们不否认魏文帝曹丕和咸丰皇帝奕詝的能力,但这也不妨碍后世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是曹植和奕䜣上位,历史的进程会不会往更好的方向走得很远?既然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就足以说明曹植和奕䜣的才华和能力绝不会比曹丕和奕詝低,而且他们还曾真真实实极大地威胁到了哥哥们的储位。

先来说曹丕和曹植。由于两个儿子都很优秀,所以曹操在选谁为继承人时一直很犹豫,也导致其底下的大臣们分成两派——以贾诩、吴质等人为首的一派支持曹丕,而以杨修、丁仪等人为首的一派支持曹植。

为了争夺储位,这两派大臣纷纷使用各自的计谋制造舆论,可谓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在杨修等“高人”的指导之下,曹植一度略占上风,可惜因为他行为比较任性,平时也不太注意节制自己,所以曹操一直下不了决心。

一次曹操出征,曹丕和曹植两人难免要去送行。才高八斗的曹植先是一番歌功颂德,然后又是一番“发言有章,左右属目”,弄得曹操非常高兴,而曹丕则只能表现出一副“怅然若失”的衰样。这时,一个叫吴质的大臣悄悄跑到曹丕耳边提醒道:“你什么都不要说,只需要痛哭就可以了!”

古代出征这种事,生死攸关,谁也无法预料胜败结局。经过吴质这么一提醒,曹丕瞬间进入角色,对着曹操又是祈祷跪拜又是痛哭流涕,只为表现自己的一片仁孝之心,弄得曹操非常感动。见此情景,很多大臣也纷纷跟着叹息和哭泣起来,而且他们普遍认为曹植那一套华而不实,曹丕才是真心诚意地关心老父亲的安危!

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淄侯植并送路侧。植称颂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
《三国志·魏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经过这番“痛哭”表演,再加上曹丕也比较善于伪装,所以他在这场储位之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再来看看奕詝和奕䜣。首先两人的出身都没什么问题,老四奕詝是前皇后(孝全皇后)留下的“嫡子”,老六奕䜣是静贵妃(死后被加封为孝静皇后)的儿子,而且奕詝从小就由静贵妃抚养,所以奕詝和奕䜣俩兄弟可以说是在一起长大的。按照清朝的继承规则,他们两个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至于将来谁能够继承大统,那就只能看老爹——道光皇帝的态度了。

老四奕詝虽然敦厚诚实年龄稍长,但他身体羸弱(咸丰皇帝去世时才31岁)而且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了很多麻子,另外他作为皇子在南苑狩猎时还曾经摔伤过大腿落下了残疾(历史记载咸丰皇帝有点跛脚)。老六奕䜣的优势是身体好,不但头脑灵活会读书,而且武功也不错,甚至还有所创造和发明,文韬武略都可以说在其兄奕詝之上。

道光皇帝晚年在立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表现得犹豫不决,想立奕詝吧又觉得奕䜣很不错,想立奕䜣吧又觉得奕詝也不差!一次道光皇帝生病,于是分别召见兄弟俩,想对他们来一个终极“考察”。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如果按照常理出牌,奕詝必定敌不过奕䜣,于是特意交代奕詝——如果老皇帝要求他条陈时政和治国方略时,只管在老皇帝面前痛哭流涕就行。

结果在道光皇帝的“考察”之时,奕䜣果然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而奕詝却只是痛哭流涕地说了一番希望老皇帝长命百岁、早日康复的话,弄得道光皇帝非常感动,当即便下定决心立其为自己的继承人。

皇四子之师傅为杜受田,皇六子之师傅为卓秉恬。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天台野叟著《大清见闻录·文宗得储位之异辞》

奕䜣虽然在这场储位之争中失败了——最终只是被封为恭亲王,但后来他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政变——扳倒了咸丰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从而在晚清的内政和外交方面展现出了自己强悍的实力,以至于后世一直有人怀疑道光皇帝是不是选错了继承人。

比较巧合的是,最后当上了皇帝的曹丕和奕詝最终都是三十多岁便英年早逝了,所以不管选对了也好,选错了也罢,历史终究已经成为过去,而且这种事情将来还会上演,但有一句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又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清朝野史大观》、天台野叟著《大清见闻录·文宗得储位之异辞》

更多三国历史故事:

说诸葛亮成就刘备,那是不懂三国

这三个谋士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三国将更加精彩

诸葛亮定策三分天下,殊不知东吴早就有三分天下和二分天下的国策

杨修看透了曹操很多次,却因一件事疏忽而丢掉性命

曹操养子:画地令方,少年大义,最后却因失节而被诛灭三族

论识人辨人用人,他比曹操还厉害,比诸葛亮更高明

刘备白帝城托孤到底有没有埋伏刀斧手?


(0)

相关推荐

  • 曹植才高八斗,又深得曹操喜爱,为什么夺嫡之战败给曹丕?

    才高八斗,又深受曹操喜爱的曹植,为什么会在夺嫡战中败给曹丕? 长期以来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争一直是三国爱好者讨论的重点,相比于曹丕,曹植的确更加有才,更加受曹操的青睐.可是为什么最后继承曹操衣钵的却是曹 ...

  • 曹操处斩杨修,真是因为嫉恨杨修的才华吗?真相是什么?

    杨修是官宦世家,其家族声名显赫,与袁氏家族并驾齐驱.杨修,也因聪慧机敏.才智出众,而被曹操授予重用,然而,杨修恃才傲物,因"鸡肋"一事,被曹操以扰乱军心定罪处斩.许多人说是曹操嫉恨 ...

  • 狂傲自负的他,其实是曹操父子从矬子里拔出的将军

    唐代大诗人李贺有一首非常精彩的诗作名为<李凭箜篌引>,其中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此处,李贺很可能一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把吴刚写成吴质了. 中国人都知道,月亮之 ...

  • 曹植才华盖世,为何失宠于曹操?险被曹丕所杀,最后抑郁而终

    曹植的人生是以他父亲曹操的死为界限,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曹操在世时,他是个倍受恩宠的贵族子弟:曹操死后,因有与兄长曹丕争过世子的经历,受到曹丕在政治上的打压和迫害. 曹植后期生活极其惨淡和悲壮,空 ...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后来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在古代行军打仗,帝王都需要用勇猛无双,敢于冲锋陷阵的武将来替自己攻城略地.但是,对于帝王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其背后出谋划策,推演洞察的文将谋士. 而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更是有一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神 ...

  • 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却不高?男一号主角实力太强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您若是仔细一琢磨,这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其实跟娱乐圈的曝光率,倒有着几分相似的地方. 要不,像刘秀这种功业水平和道德水平如此高的皇帝,为啥会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地,在史书中混得如此低调呢 ...

  • 历史上有两位出名的让国皇帝,一位安享晚年,另一位为何客死异乡

    在中国古代王朝历史当中,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的事情,可以说是多不胜数,亲情在这些皇室成员之间是可以不存在的.人人都在为皇位的争夺打破头,但偏偏有人却愿意将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给让出去,死后还被追封了一个让 ...

  • 历史上这两位皇帝因为得罪妃嫔,一个当场被捂死,一个差点被勒死

    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后宫的女人们为了争风吃醋,在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宫斗戏"的同时,也让女主角甄嬛--从一个原本淳朴善良的小姑娘一步步成长为心狠手辣的宫斗高手,最后 ...

  • 【转】历史上的两位不二忠臣

    大宋皇帝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来的江山. 兵变回到都城开封后,绝大多数人都在武力的威胁下屈服了,乖乖地匍匐在地,俯首称臣. 然而,确实有对后周忠心耿耿的大臣,这一位就是大将军韩通,韩通知晓政 ...

  • 历史上的两位不二忠臣

    历史上的两位不二忠臣 大宋皇帝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来的江山.兵变回到都城开封后,绝大多数人都在武力的威胁下屈服了,乖乖地匍匐在地,俯首称臣. 然而,确实有对后周忠心耿耿的大臣,这一位就是大 ...

  • 历史上的两位“杨信”,究竟谁才是辛丑太岁神?

    值年太岁就是道教的岁神,民间称六十甲子.古代术数家以木星运行十二年为一周天,将黄道分为十二等份,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称岁阴,又配以十岁阳,由甲子.乙丑按天干地支排下去,一直排到壬戌.癸亥共六十位太 ...

  • 泉交河镇历史上的两位文忠公

    泉交河镇历史上的两位文忠公 原创陈泽伟如是见如是闻前天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清朝时属益阳县十九里,1995年10月撤区(农村)并乡,原泉交河镇与烂泥湖乡.泞湖乡合并为泉交河镇.截至2020年6 ...

  •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7位母亲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 ...

  • 【古今中外】历史上闻名世界的三位名人,人品差得不敢恭维

    [古今中外] 历史上闻名世界的三位名人,人品差得不敢恭维     历史上有这样三个人,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实际上德行有亏,而这一点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大家都以为这三个人是风光霁月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