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十字星下 — 拍娃党的扫街心路历程
党员编号:017231
堪培拉拍娃党
Southern Sky Mango Groove - Moments Away - LoveSongs And Lullabies - 1990 - 2006
在拍娃党里谈扫街,感觉有些不务正业,更何况自己也是扫街党里新手一个,不过对于摄影来说,扫街和扫娃很多都是相通的,光线,构图,情感的投入都是摄影最基本的元素,自己就来谈谈这几年的扫街心路历程,也希望更多的拍娃党加入扫街党中来。
我在加入扫街党之前其实是个风景摄影爱好者,但是宝宝出来以后,根本就没有时间外面跑了,可以说同时间加入了拍娃党和扫街党,相对风景主题来说,扫街对于时间地点没有要求的那么严格,简单的说有人有建筑的地方就可以扫两把,有golden time的拍摄时间当然最好,但是即使非黄金摄影时间,扫街也可以找到很多的high点,这点跟风光摄影完全不同。
跟所有的扫街摄影爱好者类似,自己的扫街大概也是经过这几个阶段:
1, 属于拿着相机,挂着变焦,漫无目的的瞎拍,希望瞎猫碰上几个死耗子
这张是几年前瞎拍阶段撞到的,拿着相机漫无目的的走在墨尔本的大街上,突然驶过一辆马车,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乱按快门,抓到一张
2,从瞎拍开始慢慢过渡到对人的兴趣,也就是希望拍到更多的丰富的表情,自己又没有勇气像玛格南大师一样贴脸,只能上长焦:
市场里的老太太,当时是躲在远处拿着70200长焦到处狙击,扫到的
3,长焦拍了一段时间,才明白其实扫街需要一个对环境的整体交代,就像写作文一样需要开头中间结尾,长焦只能focus在被拍照的对象上,但是缺乏对整体的感知,这个时候慢慢转向了定焦
这张是在新西兰皇后镇一个雨夜拍到的,那时候刚刚学习用定焦扫街,这张是35焦段
街舞,拍摄于墨尔本city,35焦段
4,学习了一段用定焦35,50来扫街以后,开始对光影的表现重视起来,这个时候开始更着重黑白对光线的表现力
这张摄于堪培拉Belconnen艺术中心,当时很昏暗的过道尽头坐着一个人,光线对比很强烈
这张摄于堪培拉国家肖像馆,光影当时很perfect,我在等一个subject的入镜,大概等了10分钟,一个老人终于来了
5,在看了大量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后,自己突然有一种冲动,就是让自己的照片能够带着一些感情色彩,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样的照片才会有生命。其实这个阶段器材光影技术,都不重要了,需要的是跟被摄对象有一种交流,不是那种大马路上随便啪啪的感觉。我开始慢慢尝试跟被拍摄主题有一些互动,通过交谈,或者一些简单的互动,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刺激,也很high,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读更多的书,做自我精神上的一种升华
这张照片是一组照片中的一张,拍摄于澳大利亚议会门前的土著人帐篷大使馆前。拍摄之前我大概跟土著领事馆的志愿者交谈了十几分钟,得到了他们的允许拍摄,并且也了解了更多的土著人历史。
所谓的什么经验谈不上,因为自己也是个初学者,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1,要克服自己偷拍的一种罪恶感,大部分人拿着相机对着陌生人拍照总是有忐忑不安的感觉,毕竟这个年代已经不同于薇薇安那个时代,路人都会大大方方的配合你来拍照。对于扫街新手来说,可以更多的尝试拍摄街头艺术家,艺术馆这样的主题,拍摄对象一般会比较配合。
这张照片就是在餐馆酒足饭饱以后,贴脸拍的,街头艺术家很配合。
2,声东击西,在拍摄陌生人的时候,我一般把镜头估好距离,对着被射对象的旁边,觉得ready的时候就咔嚓,然后立刻走人,在他可能感觉不爽之前就立刻消失
这张拍摄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一个酒吧,歌手并不喜欢被拍摄,我镜头开始对着别处,突然移动,抓到了这张,然后立刻走人
这张在拍摄前我的镜头是对着旁边交谈背对的人,迅速移动拍摄完走人,他还不知道我在咔嚓
3,我喜欢用手机练习光线,练习构图
这是午后散步用手机抓拍下的一张,当小伙子的眼光和画中人物的眼光开始有交集的时候,按下快门,手机会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4,扫街是需要目的性和一些情绪上的积累,如果你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一个下午也可能收获寥寥无几,但如果提前培养一些情绪会有大把收获,我喜欢通过听歌来酝酿情绪(我喜欢扫街前听Linda Ronstadt的老歌,都市,悲伤,孤独)。
5,可以通过拍摄风景来练习构图,风景的对象不会动,有大把时间来调整,扫街的对象一直在变化,光线,位置等等,如果构图已经深入脑中,就不用过多思考,直接抬手啪啪啪
6,最近半年我开始胶片拍摄,胶片是慢节奏的,完全和数码举手就拍的节奏格格不入,通过胶片的拍摄,能让我在按快门前多想想,很多可拍可不拍的场景就会直接忽略,这样的好处是能大大提高出片率,不会出现我啪啪了几百张,就几张能看的结果
最后作为奶爸一族,我想说扫街也是很奢侈的,带着娃扫街根本不能想象,完全是灾难……
↓↓↓↓↓↓ 网站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