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神交樊建川
我没有见过樊建川,熟悉他的名字结缘于一本书。
2014年我参加系统内举办的一场关于弘扬铁军精神的讲座,新四军以铁军著称,讲座中对新四军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进而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党一支铁军劲旅的历史在有限的讲座时间内传递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和细节,尤其令我记忆不忘的是,主讲人通过一名日军士兵的日记和摄影图片,反映了日军1938年第一次侵略盐城的过程。我算得一个军史迷,一直对活动在本地的军事力量(目前主要限于抗日战争以后)喜欢追根溯源。比如,历次犯境日军究竟是哪些部队?在境内犯下滔天罪行的部队又是那一支?为什么仅仅少量日军就可以统治一个镇子或一个县城?我方抗击日军的新四军和国军的具体部队?作战地点、经过、结果等。我在这次讲座上知道有一本书,书名叫《荻島静夫日记》,一个侵华日军的战地实录。于是我通过网购获得了这本书,2014年12月22日快递送达。这本日记早在2005年8月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记的原件由四川建川博物馆收藏。在书的序言《寻找荻島静夫》中,我展读樊建川的三页文字,对他获得日记原件的过程、阅读日记的感受、寻找日记主人的期待,从事抗战文物收藏的经历,唏嘘不已,是我迄今为止,知悉的抗战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藏家。此君了得,我默默记下他的名字。
2017年4月6日我和几位同事出差在成都,得便我们到访樊建川博物馆。我完全没有想到如此规模(占地500亩)的博物馆出自樊建川一人之手。通向博物馆有一条混凝土大道,两边是竹林幽径,大道上的标志构件别出心裁,汶川地震的遗留物龙门吊昂首屹立,横跨大道自然天成,顶上镶嵌一块“建川博物馆聚落”招牌,字是樊建川手书,5T龙门吊向人们诉说一段地震中生离死别的亲情故事。整座的碉堡从天津移植至此。碉堡上有我军将士手持钢枪的塑像,表达的是攻克侵华日军这座堡垒的欢呼。清明节刚过,底座下有两束鲜花献给战争中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我军将士。一切摆布都恰到好处,没有刀斧凿痕。此地叫大邑县安仁镇,属于成都。距离刘文彩刘文辉的庄园近在咫尺。道边有一汉子推着三轮车卖饼。可能不是饭点,没有别的摊位,饼车也无人光顾,汉子也不叫卖。卖饼人一脸憨厚,他蹲守似乎很有耐心,或习以为常。川人的质朴一览无余。
用“聚落”尾坠于博物馆之后我还是第一次领教。确也名不虚传。该博物馆聚落,聚集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馆藏珍贵文物超过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以上是铭文介绍,估计目前实际馆藏文物会更多。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处集藏品展示、传统教育、科学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在民营博物馆中在我触及的视野内无出其左。
如果你带着研究课题,在这里泡上数月经年都有广泛的资料、实物供你阅读研究思考。
我们的行程决定只能走马观花。买了门票,直奔抗战文物陈列-正面战场馆。与平时见到的抗战文物相比,这里的藏品更具细节更加鲜活更会“说话”。浩如烟海的件件文物透过历史的幽暗闪烁着灿烂的星光,我凝神驻足沉思遐想。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仿佛长出一对翅膀,穿行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在上海,在南京,在南口,在忻口,在太原,在台儿庄,在徐州,在武汉,在枣阳,在宜昌,在长沙,在南昌,在昆仑山,在石碑,在上高,在常德,在衡阳,在桂林,在龙陵,在松山,在腾冲,在雪峰山??抗战的烽烟一幕幕向我们走来。
在博物馆,我见到乡人郝伯村(1919-)捐赠该馆的茶杯、照片与樊建川的合影,抗战文物的展示把苏蜀把全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的人物和事件在这片聚落连为一体。照片上的郝伯村作为中国远征军1942年在印度兰姆伽受训时以美援十五点五公分榴弹炮为背影,双手合抱面带微笑背靠炮体脸上洋溢着自信。走过德国马灯、泛黄的抗战史料、兵役证明书、黄埔军校教科书、同学录、侵华日军影集、家书、日记、办公桌椅橱柜等一件件藏品,思绪在飞扬,历史的尘埃在轻轻佛去,灵魂在接受荡涤洗礼,难怪2006年王石参观战俘馆时,失声痛哭,对樊建川说:“感动、震撼,非常非常非常感染人。”一连用了三个“非常”。
从成都回来的一年间我对樊建川和他的博物馆多了一份牵念和情感。我发现有关樊建川的文章,从不轻易放过。建川的经历是丰富的,1957年生人,祖籍山西兴县,出生于四川宜宾,高中毕业后,下过乡,当过兵,上过军校,做过军医大教师,转业到党政机关,官至宜宾市副市长,正是春风得意顺风顺水的时候,他为了心爱的收藏毅然辞官下海,他在副市长的任上不算长,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只有他自知。假如他当初不毅然决然辞职经商是否还会有建川博物馆聚落,恐怕就是未知数了。这些年来辞官另就者不在少数,这是政治生态走向平衡官员选择多元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社会治理需要各种各样的精英人才支撑,樊建川辞职后干起房地产开发,他以商人特有的眼光和嗅觉左冲右突逢凶化吉一鸣惊人,到2003年他的公司在四川省3000多家地产商中排前五名,他的个人资产排名福布斯中国300多位,他的身价数十亿。如果仅限于
此,中国最多多一个富豪(这里没有贬低之意),然而他把赚取的财富投入到博物馆事业,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十几年经商的积蓄花得精光,办博物馆的钱光贷款年利息就是7000万元,他自嘲是“百亿负翁”。冯小刚说:“他是梦想家、冒险家,也是实干家。”樊建川发誓,建够100个博物馆,即使死也值了。他在运作,让博物馆增强造血功能。
是什么让樊建川舍弃一切建立博物馆聚落呢?除了国运昌盛的外部环境之外,我琢磨,其一,他骨子里有收藏家的因子,其1964年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园情况报告表竟然成了他的收藏品(有没有父母的功劳我不得而知)。“文革”中父亲被批斗,他偷偷找跟父亲有关的传单、小报,忧伤中找乐子,养成了日后坚忍不拔的意志。后来他收藏报纸、书信和奖章,迷恋收藏由来已久。其二,他有收藏家的魄力和担当。为了收藏事业可以舍弃一切。其三,他有企业家的精明和业绩,奠定了收藏的物质基础。其四,他有阔如大海的胸襟,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收藏家、企业家的境界,他已落下遗言把博物馆捐给国家。估计许多人会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甚至会拿“沽名钓誉”扣在他的头上。其实,早在1934年全面抗日爆发之前,鲁迅在一篇杂文中就给了我们答案,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想起在博物馆接待大厅一面墙上樊建川的一段自白:“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人寿百年,纸寿千年。而木、石、金、铜、瓷、银、玉等器物寿命可达万年。人走物流,直到永远。……沧桑文物会说话:让历史告诉未来。”
时在季春,百花齐放。行文至此,由衷感叹:樊建川,中国的脊梁!
2018年4月9日晚
于盐城寓所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4年始发表编史论文,有通讯、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系列行走散文作品收入《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