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年轻的干部:参军时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却成许的上级

战乱年代的人们,不会像今天一样拥有和平安稳的成长环境,很多人从小就饱受磨难,但也正因如此,那个时代从来不缺年少有为的英雄。我国红军之中,就有不少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将领。比如许世友,参军后仅用6年就升任军级干部,担任副军长时,年仅26岁。

另一个人,曾经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后来许世友成为副军长之时,他却已经担任政委,成为对方的上级。这个人叫陈海松,16岁参军,成为军级干部时年仅19岁,曾被朱德评价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干部。

坚定从军,年少有为

陈海松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保留着非常传统的思想,把成家立业、延续香火看作人生大事。但是成长于这样家庭的陈海松,却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在16岁时就担任了当地苏维埃儿童团团长,接触到了革命和红军,很快就坚定了一定要从军打仗、救国救民的想法。

父亲并不支持陈海松参军,因为这在他看来非常“危险”,很可能“断了陈家香火”,于是想要通过“娶个媳妇”把陈海松留下。陈海松没有因为父亲动摇自己的想法,不久之后,就加入了路过的红军,跟着红军队伍踏上了革命之路。

陈海松在部队中担任的第一份职务,是许世友的勤务兵。1930年的许世友已经是军中赫赫有名的猛将,陈海松对许世友非常敬佩,也积极主动跟随许世友学习,很快掌握了各种军事知识。陈海松极有天赋,勤务兵当了没多久,就被派遣出去历练,他的作战能力、组织宣传能力都十分优秀,很快就一路晋升到了团政委,此时陈海松不过18岁。

战功显赫,扶摇直上

陈海松年纪虽小,战斗经验却不少,且在多次战斗之中屡立奇功。在红军与四川军阀对战之时,他作为副营长,带领部队阻击敌军,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布局,与敌军五个团激战3个日夜,完胜这场战斗,歼灭敌军超过1500人。

1933年,陈海松被升任为25师师政委,参军3年、年仅19岁的陈海松,已经与25师师长许世友平起平坐。昔日的上下级,成为了并肩战斗的同袍,两人配合出色,顺利完成了坚守宣汉、达县、万源的战役。

尤其是在宣汉战役之中,两人的作战计划完美,指挥出色,红军以极小的代价完胜敌军。万源战斗中,陈海松率部队进行了长达4个月有余的坚守,成功保卫了大面山。这次胜利对后来红军粉碎国民党的围攻阴谋有重大意义,陈海松功不可没,于1934年升任红9军政委。这一年许世友是红9军副军长,两人身份反转,上下级对调。

后来陈海松又多次立下战功,率军参与嘉陵江战役,顺利接应中央红军北上,歼灭敌军3个团;强渡涪江之时与邓锡侯对战,在陈海松的指挥之下红军成功反击,俘虏敌军超过3000人,更是差一点就生擒了邓锡侯;陕南战役中,趁正面胶着之时,率兵从侧翼断敌退路,很快让敌方溃不成军。

血染沙场,英雄陨落

朱德曾经盛赞陈海松,这位19岁升任军级干部、年仅22岁就屡立奇功的战士称得上年少有为,未来本应该不可限量,然而天妒英才,陈海松未能见证革命的胜利,于1937年壮烈牺牲。

1936年,诞生了一支悲壮的红军队伍——“西路军”。西路军由红30军、红9军、红5军组成,领下了打通新疆的任务,一路浩荡西行。11月古浪城战役中,军长不顾陈海松的反对,坚持使用分兵把口的部署,陈海松近带领一个营守东山。敌军迂回作战,切断我军各路联系,城内主力孤立无援,几乎被敌军攻破,幸而陈海松率部及时赶到支援,才成功将敌人驱逐。

古浪城一战,我军最后险胜,但是伤亡十分严重,左纵队7000多人损失将近三分之一,红9军参谋长、25师师长、27师政委都在此战中壮烈牺牲,而西路军的西行并未结束。1937年,红9军仅剩800余人,担任西路军的后卫,到达梨园山时被敌军围攻,人数和战斗力都注定此战必败,为给30军和总部争取时间,陈海松率十几个警卫死守山口,战至最后一刻,全员牺牲。

结语:

红9军血染黄沙,为友军争取了时间,让30军和总部得以成功撤退。陈海松壮烈牺牲之时,年仅23岁。而在我国的革命进程中,像这样悲壮牺牲的英烈还有千千万万,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辟了新中国的道路,为我们带来了现在的和平生活。

(0)

相关推荐